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01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中间处均开设有模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外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的内部中间处固定有支柱,所述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所述上模具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进气槽,且进气槽连接流通槽,所述进气槽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所述下模具的下端面一侧开设有排气槽,且排气槽连接流通槽,所述排气槽的开口处固定有排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冷却后再加热的手段实现对成型料内壁的保护,确保成品的质量和快速的实现填充料成型的优点。

An Injection Mold with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现有的模具冷却多采用冷却液在固定的流动道内循环,使模具快速的冷却和通过填充冷却棒等实现冷却,这种方式的效率较为低下,在成型过程多直接对模具进行冷却,这种方式容易使成型料与模具本体形成沾粘,强行脱料容易对成型料的内部形成损伤,造成产品质量的损坏,且现有的冷却方式流体的流动性差,传播的效率较慢,冷却棒采用多点进行渗透,效率更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具备冷却后再加热的手段实现对成型料内壁的保护,确保成品的质量和快速的实现填充料成型的优点,解决现有冷却方式容易使模具与成型料相互沾粘和成型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中间处均开设有模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外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的内部中间处固定有支柱,所述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所述上模具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进气槽,且进气槽连接流通槽,所述进气槽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所述下模具的下端面一侧开设有排气槽,且排气槽连接流通槽,所述排气槽的开口处固定有排气管。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连接槽和下模具的连接槽位置相对应,且连接槽呈环形。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进气管上分别螺纹安装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上分别贯穿安装有热气管和冷气管。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材质为718H模具钢材。优选的,所述支柱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支柱分别位于两个流通槽的内部中间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冷气管,将热气管和冷气管的螺纹盖分别螺纹安装在两个进气管上,通过液压杆下压上模具,使上模具与下模具贴合,通过冷气管导入冷气,冷气通过进气管和进气槽进入流通槽,流通槽使冷气充分填充,通过连接槽使冷气填充到下模具,通过排气管和排气槽排出,连接槽和流通槽实现对模腔的全方位包围,可以快速的对内部进行冷传递,快速的实现冷却,且气体的流动性较强,流动的快,能量的传递更快,冷却成型后通过热气管导入热气,实现内部的成品与模具本体的分离,避免因沾粘后强行脱落产生的内壁损坏,保证了成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具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流通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气管;2、螺纹盖;3、进气管;4、上模具;5、下模具;6、排气管;7、冷气管;8、液压杆;9、连接槽;10、支柱;11、排气槽;12、模腔;13、流通槽;14、进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4和下模具5,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中间处均开设有模腔12,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外侧开设有连接槽9,上模具4的连接槽9和下模具5的连接槽9位置相对应,且连接槽9呈环形,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13,流通槽13的内部中间处固定有支柱10,支柱10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支柱10分别位于两个流通槽13的内部中间处。上模具4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8,上模具4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进气槽14,且进气槽14连接流通槽13,进气槽14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3,进气管3共设有两个,且两个进气管3上分别螺纹安装有螺纹盖2,螺纹盖2上分别贯穿安装有热气管1和冷气管7,下模具5的下端面一侧开设有排气槽11,且排气槽11连接流通槽13,排气槽11的开口处固定有排气管6,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材质为718H模具钢材,将热气管1和冷气管7的螺纹盖2分别螺纹安装在两个进气管3上,通过液压杆8下压上模具4,使上模具4与下模具5贴合,通过冷气管7导入冷气,冷气通过进气管3和进气槽14进入流通槽13,流通槽13使冷气充分填充,通过连接槽9使冷气填充到下模具5,通过排气管6和排气槽11排出,连接槽9和流通槽13实现对模腔12的全方位包围,可以快速的对内部进行冷传递,快速的实现冷却,且气体的流动性较强,流动的快,能量的传递更快,冷却成型后通过热气管1导入热气,实现内部的成品与模具本体的分离,避免因沾粘后强行脱落产生的内壁损坏,保证了成品的质。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中,将热气管1和冷气管7的螺纹盖2分别螺纹安装在两个进气管3上,通过液压杆8下压上模具4,使上模具4与下模具5贴合,通过冷气管7导入冷气,冷气通过进气管3和进气槽14进入流通槽13,流通槽13使冷气充分填充,通过连接槽9使冷气填充到下模具5,通过排气管6和排气槽11排出,冷却成型后通过热气管1导入热气,进行成品脱落。以上即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4)和下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中间处均开设有模腔(12),所述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外侧开设有连接槽(9),所述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13),所述流通槽(13)的内部中间处固定有支柱(10),所述上模具(4)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8),所述上模具(4)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进气槽(14),且进气槽(14)连接流通槽(13),所述进气槽(14)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3),所述下模具(5)的下端面一侧开设有排气槽(11),且排气槽(11)连接流通槽(13),所述排气槽(11)的开口处固定有排气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4)和下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中间处均开设有模腔(12),所述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外侧开设有连接槽(9),所述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13),所述流通槽(13)的内部中间处固定有支柱(10),所述上模具(4)的上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液压杆(8),所述上模具(4)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进气槽(14),且进气槽(14)连接流通槽(13),所述进气槽(14)的上端固定有进气管(3),所述下模具(5)的下端面一侧开设有排气槽(11),且排气槽(11)连接流通槽(13),所述排气槽(11)的开口处固定有排气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进强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高新区强宏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