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965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制冷系统抽真空;制冷系统抽真空后进行真空保压,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合格则充入检测氮气混合气体,然后检测充气后的压力,若压力不小于检测压力则进行吸枪检漏;用吸枪对容易发生泄漏的漏点进行吸气检漏,若检测合格则进入保压测试;若保压后的压力小于保压压力则不合格,返还吸枪检漏工序重新检测漏点;保压合格后将制冷系统的中的氮氢混合器气体排出并进行二次抽真空,最后注入氮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简单实用、检测成本低、安全性好、漏点检测精度高、漏点检测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效率高、适用各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检测。

A Leak Detection Method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冷行业也蓬勃发展。制冷系统广泛地运用到各个行业。同时,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欧洲,美国和我国对于制冷行业允许的泄漏率也在逐步加严。检漏工艺的提高势在必行。制冷系统泄漏是制冷设备生产和运行中较为常见的故障,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而且还可能造成压缩机的损坏。制冷系统泄漏是指系统的气密性失效,导致系统里面的制冷剂外溢,外界的空气和水分通过泄漏点进入制冷系统,造成制冷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以下是制冷系统中常见的密封方式以及发生泄漏的原因:焊接,裂纹,砂眼,松脱,断裂;螺纹连接,密封面氧化,喇叭口开裂;橡胶密封,各种针阀的密封,橡胶老化,破损,变形;金属薄膜密封,电磁阀,膜片破损;填料密封,各类截止阀,松动,磨损;现有检漏方法:压差法无法检到小于1.0E-2mbarl/s.以下的泄漏;无法确定漏点;无法检测有柔韧性物体,如塑料,橡胶等;需要稳定的温度,温度变化可以得到的完全不同的测试结果;所需时间会很长,如测试大腔体工件;水检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检到小于1.0E-3mbarl/s.以下的泄漏工件受潮可能对产品有损坏或需要烘干水分,浪费时间;肥皂泡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检到小于1.0E-3mbarl/s.以下的泄漏工件受潮可能对产品有损坏或需要烘干;大漏反而不能形成气泡,气泡被空气气流带走或吹破;有时即使有漏,在一些工件的外表面,如光滑面也不会形成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制冷系统、经济可行、检测效率高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一次抽真空,对制冷系统抽真空;S102、真空保压,制冷系统抽真空后进行真空保压,保压时间为1~5分钟,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则进入S103,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内则进行真空压力报警;S103、充入检测气体,对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当达到检测压力时停止充气;S104、检测充气后的压力,检测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后的压力,若压力不小于检测压力则进行吸枪检漏,若压力小于检测压力时则进行泄露报警;S105、吸枪检漏,用吸枪对容易发生泄漏的漏点进行吸气检漏,若检测合格则进入保压测试;S106、保压测试,保留氮氢混合气体在制冷系统中,并且保持时间为8~12小时,若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保压压力则合格,若保压后的压力小于保压压力则不合格,返还吸枪检漏工序重新检测漏点;S107、排气,将制冷系统的中的氮氢混合器气体排出;S108、二次抽真空,排气后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S109、注入氮气。优选的,所述步骤S101中抽真空的真空度为3000Pa,所述步骤S102中第一真空压力为2500~3000Pa。优选的,所述氮氢混合气体中氮气体积比为94.8~95.2%,氢气体积比为4.8~5.2%。优选的,所述步骤S103中的检测压力为1.8~2.0Mpa。优选的,所述吸枪检漏时按住制冷剂流动方向检测。优选的,所述步骤S108中抽真空的真空度为2500~3000Pa。优选的,所述步骤S106中的保压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t1为充气时的温度;t2为保压后的温度;P1充气压力;P3为保压压力。优选的,所述P3的范围为P3±0.05。优选的,所述步骤S101前还包括对工件贴二维码,并扫描二维码;所述步骤S108后还包括打印合格标签,并将合同标签贴到合格产品上。优选的,所述步骤S106中将制冷系统中的氮氢混合气体排出到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简单实用、检测成本低、安全性好、漏点检测精度高、漏点检测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效率高、适用各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检测。具体实施方式现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一次抽真空,对制冷系统抽真空;S102、真空保压,制冷系统抽真空后进行真空保压,保压时间为1~5分钟,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则进入S103,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内则进行真空压力报警;S103、充入检测气体,对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当达到检测压力时停止充气;S104、检测充气后的压力,检测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后的压力,若压力不小于检测压力则进行吸枪检漏,若压力小于检测压力时则进行泄露报警;S105、吸枪检漏,用吸枪对容易发生泄漏的漏点进行吸气检漏,若检测合格则进入保压测试;S106、保压测试,保留氮氢混合气体在制冷系统中,并且保持时间为8~12小时,若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保压压力则合格,若保压后的压力小于保压压力则不合格,返还吸枪检漏工序重新检测漏点;S107、排气,将制冷系统的中的氮氢混合器气体排出;S108、二次抽真空,排气后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S109、注入氮气。具体的,步骤S101前还包括对工件贴二维码,并扫描二维码;所述步骤S108后还包括打印合格标签,并将合同标签贴到合格产品上。步骤S106中将制冷系统中的氮氢混合气体排出到室外,防止影响检测。步骤S101中抽真空的真空度为3000Pa,所述步骤S102中第一真空压力为2500~3000Pa。所述氮氢混合气体中氮气体积比为94.8~95.2%,氢气体积比为4.8~5.2%。氢气含量低于4.8%时氢氮检测仪无法检测,氢气浓度越低,检测精度越低;氢气浓度高会有爆炸的风险,安全性差。步骤S103中的检测压力为1.8~2.0Mpa。吸枪检漏时按住制冷剂流动方向检测。按制冷剂流动方向检测不容易漏检。步骤S108中抽真空的真空度为2500~3000Pa。步骤S106中的保压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t1为充气时的温度;t2为保压后的温度;P1充气压力;P3为保压压力。P3的范围为P3±0.05。常见的P3值如表一所示:t1(充气时温度,℃)22303615105t2(保压8小时后温度,℃)18203010510P1(充气压力,Mpa)222222T1=273+t1295303309288283278T2=273+t2291293303283278283P1*145+14.7304.7304.7304.7304.7304.7304.7P3(保压后的压力,Mpa)1.971.931.961.961.962.04通过以上公式能够充分避免环境温度、充气压力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一次抽真空,对制冷系统抽真空;S102、真空保压,制冷系统抽真空后进行真空保压,保压时间为1~5分钟,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则进入S103,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内则进行真空压力报警;S103、充入检测气体,对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当达到检测压力时停止充气;S104、检测充气后的压力,检测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后的压力,若压力不小于检测压力则进行吸枪检漏,若压力小于检测压力时则进行泄露报警;S105、吸枪检漏,用吸枪对容易发生泄漏的漏点进行吸气检漏,若检测合格则进入保压测试;S106、保压测试,保留氮氢混合气体在制冷系统中,并且保持时间为8~12小时,若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保压压力则合格,若保压后的压力小于保压压力则不合格,返还吸枪检漏工序重新检测漏点;S107、排气,将制冷系统的中的氮氢混合器气体排出;S108、二次抽真空,排气后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S109、注入氮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一次抽真空,对制冷系统抽真空;S102、真空保压,制冷系统抽真空后进行真空保压,保压时间为1~5分钟,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则进入S103,若真空保压后的压力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内则进行真空压力报警;S103、充入检测气体,对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当达到检测压力时停止充气;S104、检测充气后的压力,检测制冷系统充入氮氢混合气体后的压力,若压力不小于检测压力则进行吸枪检漏,若压力小于检测压力时则进行泄露报警;S105、吸枪检漏,用吸枪对容易发生泄漏的漏点进行吸气检漏,若检测合格则进入保压测试;S106、保压测试,保留氮氢混合气体在制冷系统中,并且保持时间为8~12小时,若保压后的压力不小于保压压力则合格,若保压后的压力小于保压压力则不合格,返还吸枪检漏工序重新检测漏点;S107、排气,将制冷系统的中的氮氢混合器气体排出;S108、二次抽真空,排气后对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S109、注入氮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检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1中抽真空的真空度为3000Pa,所述步骤S102中第一真空压力为2500~3000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张志费戟王燕军
申请(专利权)人:百尔制冷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