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6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用于与下模配合对汽车背门外蒙皮进行侧翻边以及正翻边,以成型侧翻边C、侧翻边D、侧翻边G、正翻边A、正翻边B、正翻边E以及正翻边F,包括上模包括上模座、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凸模的位置处的压料芯、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正翻边的位置处的正翻边刀组、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侧翻边的位置处的侧翻边刀组;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导向凹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凸台,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下模上的导向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所述第一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七导滑板;在所述上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吊装部。

Top Die for Outer Skin of Automobile Back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
本技术涉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
技术介绍
汽车背门外蒙皮是汽车行李箱背门的汽车配件,与汽车背门形状相匹配,主要包括位于前上方的矩形框以及由所述矩形框的后侧边向下且向后倾斜的尾板,所述矩形框由前侧框、后侧框、左侧框以及右侧框围合而成。在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前侧框的前边缘、左侧框的左边缘、右侧框的右边缘进行向下且向内扣的侧翻边制作,因此,需要设计专用的侧翻边刀组以及正翻边刀组来进行侧翻边和正翻边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能够与下模配合以成型汽车背门外蒙皮的正翻边与侧翻边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用于与下模配合对汽车背门外蒙皮进行侧翻边以及正翻边,以成型侧翻边C、侧翻边D、侧翻边G、正翻边A、正翻边B、正翻边E以及正翻边F,包括上模座、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凸模的位置处的压料芯、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正翻边的位置处的正翻边刀组、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侧翻边的位置处的侧翻边刀组;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下模座上的导向凹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凸台,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下模上的导向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设于所述导向凹槽上的第一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七导滑板;在所述上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吊装部。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下模的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一滑动结构的被驱动部的位置处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上靠近后侧的位置处,所述驱动结构为与所述被驱动部相应的两组,每一组驱动结构均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第一立柱位置处的第二立柱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前侧面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前侧面的上端为竖直面,下端为向下且向后倾斜的第二倾斜面。进一步的,所述侧翻边刀组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一滑动结构的侧翻边G成型块位置处的前侧翻边刀组、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二滑动结构的侧翻边C成型面位置处的左侧翻边刀组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三滑动结构的侧翻边D成型面位置处的右侧翻边刀组,所述前侧翻边刀组、左侧翻边刀组以及右侧翻边刀组分别位于所述压料芯的前侧、左侧以及右侧。进一步的,所述前侧翻边刀组包括前侧翻边斜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下表面的后侧边位置处的前侧翻边刀块,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的前侧面与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的导向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匹配,在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上相应于所述前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八导滑板,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前侧上相应于所述第三限位凸块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在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配合下,所述前侧翻边刀组的斜契滑块能够前后移动,使得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向下移动时在所述前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驱动下向下且向后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翻边刀组包括左侧翻边斜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左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下表面的右侧边位置处的左侧翻边刀块,所述左侧翻边斜契滑块的左侧面与所述下模座的左侧壁的导向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匹配,在所述左侧翻边斜契滑块上相应于所述左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九导滑板,所述左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凸块,在所述下模座的左侧上相应于所述第四限位凸块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在所述第四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配合下,所述左侧翻边刀组的斜契滑块能够左右移动,使得所述左侧翻边斜契滑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向下移动时在所述左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驱动下向下且向右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翻边刀组包括右侧翻边斜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右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下表面的左侧边位置处的右侧翻边刀块,所述右侧翻边斜契滑块的右侧面与所述下模座的右侧壁的导向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匹配,在所述右侧翻边斜契滑块上相应于所述右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十导滑板,所述右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五限位凸块,在所述下模座的右侧上相应于所述第五限位凸块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限位凹槽,在所述第四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配合下,所述右侧翻边刀组的斜契滑块能够左右移动,使得所述右侧翻边斜契滑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向下移动时在所述右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驱动下向下且向左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后侧框上待冲孔位置处的冲孔装置,所述冲孔装置包括冲孔斜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冲孔斜契滑块上的冲头,在所述冲孔斜契滑块上相应于所述下模座的后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十一导滑板,所述冲孔斜契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六限位凸块,在所述下模座的后侧上相应于所述第六限位凸块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限位凹槽,在所述第六限位凸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凹槽的配合下,所述冲孔斜契滑块能够前后移动,使得所述冲孔斜契滑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向下移动时在所述后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驱动下向下且向前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正翻边刀组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正翻边A位置处第一正翻边刀块、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正翻边B位置处的第二正翻边刀块、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正翻边E位置处的第三正翻边刀块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正翻边F位置处的第四正翻边刀块,当所述上模座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正翻边刀块、第二正翻边刀块、第三正翻边刀块以及第四正翻边刀块向下移动以分别翻边成型正翻边A、正翻边B、正翻边E以及正翻边F。本技术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通过设置在上模座上不同位置处的正翻边刀组以及侧翻边刀组,对汽车背门外蒙皮分别进行正翻边和侧翻边操作,通过设置在上模座上的驱动结构来驱动下模座上的第一滑动结构,来实现侧翻边时的一系列动作以保证侧翻边顺利完成,上模座向上移动时驱动结构的退回使得滑动退位结构的一系列退回动作,使得脱料更方便更顺利,汽车背门外蒙皮不会因为向内扣的侧翻边而卡于凸模上。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背门外蒙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中局部H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钢性存放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滑动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滑动限位结构与设于上模上的驱动结构的配合图。图8是滑动限位结构安装于下模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压料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侧翻边刀组以及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12,所述汽车背门外蒙皮包括位于前上方的矩形框80以及由所述矩形框80的后侧边向下且向后倾斜的尾板81,所述矩形框80由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用于与下模配合对汽车背门外蒙皮进行侧翻边以及正翻边,以成型侧翻边C、侧翻边D、侧翻边G、正翻边A、正翻边B、正翻边E以及正翻边F,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凸模的位置处的压料芯、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正翻边的位置处的正翻边刀组、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侧翻边的位置处的侧翻边刀组;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下模座上的导向凹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凸台,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下模上的导向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设于所述导向凹槽上的第一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七导滑板;在所述上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吊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用于与下模配合对汽车背门外蒙皮进行侧翻边以及正翻边,以成型侧翻边C、侧翻边D、侧翻边G、正翻边A、正翻边B、正翻边E以及正翻边F,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凸模的位置处的压料芯、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正翻边的位置处的正翻边刀组、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待侧翻边的位置处的侧翻边刀组;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下模座上的导向凹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凸台,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下模上的导向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凸台上相应于设于所述导向凹槽上的第一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七导滑板;在所述上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吊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下模的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一滑动结构的被驱动部的位置处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上靠近后侧的位置处,所述驱动结构为与所述被驱动部相应的两组,每一组驱动结构均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第一立柱位置处的第二立柱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前侧面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前侧面的上端为竖直面,下端为向下且向后倾斜的第二倾斜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边刀组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一滑动结构的侧翻边G成型块位置处的前侧翻边刀组、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二滑动结构的侧翻边C成型面位置处的左侧翻边刀组以及设于所述上模座上相应于所述滑动退位结构的第三滑动结构的侧翻边D成型面位置处的右侧翻边刀组,所述前侧翻边刀组、左侧翻边刀组以及右侧翻边刀组分别位于所述压料芯的前侧、左侧以及右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翻边刀组包括前侧翻边斜契滑块以及设于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下表面的后侧边位置处的前侧翻边刀块,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的前侧面与所述下模座的前侧壁的导向倾斜面的倾斜度相匹配,在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上相应于所述前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导向滑动配合的第八导滑板,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前侧上相应于所述第三限位凸块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在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配合下,所述前侧翻边刀组的斜契滑块能够前后移动,使得所述前侧翻边斜契滑块在所述上模座的向下移动时在所述前侧壁上的第二导滑板的驱动下向下且向后移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翻边刀组包括左侧翻边斜契滑块以及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严兆凯何艾东向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捷曜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