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S2: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处钻有至少一个施工孔,使空心板梁空腔与施工孔连通;S3:通过施工孔向空心板梁的空腔内灌注侧模材料形成侧向模板,侧向模板将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分隔;S4:向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的空腔内填充加固材料形成实心的加固体。施工孔能够保证加固材料进入空腔内,侧向模板能够防止加固材料从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流向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节省加固材料用量、降低维修加固成本,防止空心板梁自重增加过大、影响桥梁下部结构的承载能力。
A Reinforcement Method of Hollow Slab Beam and Hollow Slab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及空心板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及空心板梁。
技术介绍
预制普通(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因为工厂化快速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在中小跨径桥梁中使用比例较高。因为材料、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缺陷,运营期受超载车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早期建设的一些在役普通(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端部出现斜裂缝等抗剪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此类普通(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如直接进行拆除重建,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需中断交通,成本高、工期长。特别是该类桥梁如果跨越特殊结构物,如铁路、军用设施等情况下,拆除重建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工期更长。目前常用的旧空心板梁桥加固方法也存在避免拆除重建的方法,如桥面增厚加固法、粘贴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等,但均存在局限性,如粘贴钢板及纤维复合材料均存在加固材料与基材粘结效果及耐久性的问题;体外预应力及改变体系加固法存在加固工艺复杂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及空心板梁,能够在不拆卸空心板梁的情况下,对空心板进行原地加固,且加工工艺简单。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S2: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处钻有至少一个施工孔,使空心板梁空腔与施工孔连通;S3:通过施工孔向空心板梁的空腔内灌注侧模材料形成侧向模板,侧向模板将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分隔;S4:对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的空腔内填充加固材料形成加固体。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4之前还包括: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竖直植入钢筋。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从空心板梁的顶部或底部植入所述空心板梁内。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钢筋植入前,先在所述空心板梁上钻植筋孔,所述钢筋通过植筋胶锚固定于所述植筋孔内。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在施工孔内安装灌注管和排气管,每个施工孔内安装一个灌注管或排气管,所述灌注管包括侧向模板灌注管和加固材料灌注管。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通过施工孔将内窥镜伸入空心板梁空腔。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模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料或泡沫混凝土。作为上述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料或泡沫混凝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心板梁,通过上述所述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获得,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板本体,所述空心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施工孔,所述施工孔中心轴线垂直或倾斜于相对所述空心板本体的空腔中心轴线,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侧向模板和加固结构,所述空腔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堵头板,所述加固结构与所述侧向模板的一侧紧密贴合。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向模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向模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加固区与非加固区,所述非加固区位于所述加固区之间。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结构包括钢筋和成型的加固体。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穿入顶板或底板的长度大于5cm。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心板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植筋孔,所述钢筋穿入所述植筋孔内。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孔包括侧向模板材料灌注孔、加固材料灌注孔、排气孔和内窥镜检查孔,所述侧向模板材料灌注孔、加固材料灌注孔、排气孔和内窥镜检查孔位于所述空心板本体的同侧,所述侧向模板材料灌注孔位于两侧向模板之间。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向模板材料灌注孔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排气孔中心轴线倾斜,所述排气孔中心轴线与所述空心板本体的空腔中心轴线垂直。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向模板材料灌注孔中心轴线和所述排气孔中心轴线均与所述空心板本体的空腔中心轴线垂直。作为上述空心板梁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向模板厚度为30cm-50cm。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确定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确定空心板梁需要加固的位置,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之间设置侧向模板分隔,施工孔能够保证加固材料进入空腔内,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中填充加固材料,侧向模板能够防止加固材料从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流向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节省加固材料用量、降低维修加固成本,防止空心板梁自重增加过大、影响桥梁下部结构的承载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侧向模板的约束,能确保空腔内灌入的加固材料填充密实,充分发挥其抗剪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由于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的空腔区域填充了加固材料,能够提升空心板梁的抗剪承载能力,避免拆除重建的巨大浪费,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方法不改变空心板梁外形,不改变桥下净空,不改变桥梁结构受力体系。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空心板梁,由于空心板本体内在加固区设置有加固体,因此,能够提高空心板本体的抗剪承载能力,避免了服役的空心板本体被拆除重建的巨大浪费,由于空心板本体只在加固区设置有加固体,因此,空心板本体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减少材料的应用,不会改变服役空心板本体的外形,同时该空心板本体无需从桥梁中拆除即可进行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空心板梁钻施工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空心板梁插入灌注管和排气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内灌注侧模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内植入钢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向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灌注加固材料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空心板梁钻施工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空心板梁插入灌注管和排气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内灌注侧模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空心板梁内植入钢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向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灌注加固材料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提供的空心板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心板本体;2、侧向模板;3、加固结构;4、钢筋;5、侧向模板材料灌注孔;6、加固材料灌注孔;7、排气孔;8、内窥镜检查孔;9、侧向模板灌注管;10、加固材料灌注管;11、排气管;12、堵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S2: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处钻有至少一个施工孔,使空心板梁空腔与施工孔连通;S3:通过施工孔向空心板梁的空腔内灌注侧模材料形成侧向模板(2),侧向模板(2)将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分隔;S4:向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的空腔内填充加固材料形成实心的加固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S2:在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处钻有至少一个施工孔,使空心板梁空腔与施工孔连通;S3:通过施工孔向空心板梁的空腔内灌注侧模材料形成侧向模板(2),侧向模板(2)将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和抗剪承载能力满足区域分隔;S4:向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的空腔内填充加固材料形成实心的加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之前还包括:空心板梁抗剪承载能力不足区域竖直植入钢筋(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4)从空心板梁的顶部或底部植入所述空心板梁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4)植入前,先在所述空心板梁上钻植筋孔,所述钢筋(4)通过植筋胶锚固于所述植筋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在施工孔内安装灌注管和排气管(11),每个施工孔内安装一个灌注管或排气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其伟,罗文林,王成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瑞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