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996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影针,包括导管,导管在一端设有切口并形成针头,导管靠近针头的一端外壁设有显影层,显影层上沿导管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显影凹坑设有球面底部和至少四组反射侧面,所有反射侧面均与球面底部圆滑过渡,所有反射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本显影针上在导管靠近针头的一端设置有设有显影层,显影层上设有若干显影凹坑,显影凹坑利用球面底部和反射侧面进行超声波的反射,在反射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其中反射侧面与球面底部圆滑过渡的设计提高了反射的质量,过渡弧角亦提高了反射的效率;本显影针的结构可以保证了冲头在多次冲压后依然具有很好的强度,便于冲头的成型以及制作,方便后期维修磨削。

A develop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影针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显影针。
技术介绍
在医疗
,业内周知,凡是涉及人体内如内部脏器等深层次的活体取样或注射或进行微创手术,需要采用很细长的针具插入人体,此时针头的到达位置极为重要,需要采用显影的辅助技术进行同步监控,以确保安全及快速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具的直径大小也涉及人体的适应性,过粗大的针具对人体伤害大,部分脏器因血管密集必须采用非常细小的针具,此时因针头太小,在显影设备上对于针头的位置监控就非常模糊,无法准确监控判断,这样将对患者及治疗带来很大风险。因此,业界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办法,强化针头位置的显影。如专利200580051150.4——超声波用穿刺针,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案是在针头部位强制的撞击出若干三棱坑,这种方案增强了显影效果,但制备方法因需要较大的力量或导致针头部分的三棱坑边缘泛起毛刺,这种毛刺无法打磨,但在使用时会对肌体组织造成损失,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很不利。在业界还存在以轴向均匀分布的真实球形凹坑的增强型显影技术方案,因凹坑间距太过密集,且圆弧形的针管表面构成球形凹坑必须是异型的冲头连续冲压制成,否者难以用球面冲头进行冲压,导致冲头制造成本和设备成本高昂,加工的针头成本高,最终将加重患者的负担。业界急需在确保获得医用针强化显影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以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低成本的医用显影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显影效果好,便于加工的显影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显影针,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在一端设有切口并形成针头,所述导管靠近针头的一端外壁设有显影层,所述显影层上沿导管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所述显影凹坑设有球面底部和至少四组反射侧面,所有反射侧面均与球面底部圆滑过渡,所有反射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管位于显影层位置设有成型区,所述显影层设置在成型区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有显影凹坑在沿导管轴向呈螺旋分布在显影层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显影凹坑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管为金属毛细管切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显影针上在导管靠近针头的一端设置有设有显影层,显影层上沿导管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显影凹坑利用球面底部和反射侧面进行超声波的反射,在反射侧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其中反射侧面均与球面底部圆滑过渡的设计提高了反射的质量,过渡弧角亦提高了反射的效率;此外所有反射侧面与球面底部的结构比传统的采用穿刺形成的三棱坑更容易制造,相比球形凹坑在采用的冲头更容易制作,同时本显影针的结构可以保证了冲头在多次冲压后依然具有很好的强度,便于冲头的成型以及制作,方便后期维修磨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影凹坑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显影针,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为金属毛细管切磨制成,便于工业生产,同时具有该有的强度。所述导管1在一端设有切口并形成针头2,所述导管1靠近针头2的一端外壁设有显影层3,所述显影层3上沿导管1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4,所述显影凹坑4设有球面底部41和至少四组反射侧面42,所有反射侧面42均与球面底部41圆滑过渡,所有反射侧面4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43。过渡弧角43的结构上设计,方便冲头在冲压时,冲头的棱边不会过于棱边而造成毛刺的出现。显影凹坑4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既具有反射效果良好的显影区,又方便在加工显影凹坑4时,所采用的冲头便于加工,其次保证冲头不会因为在极小的区域内进行冲压而产生边缘泛起毛刺,所有显影凹坑4在沿导管1轴向呈螺旋分布在显影层3上。所述显影凹坑4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这样的结构方便冲头的加工,且不影响反射效果。所述导管1位于显影层3位置设有成型区11,所述显影层3设置在成型区11内,方便后期成型加工,此外,显影层3与导管1采用不同的材质,可以便于后期的加工,同时导管1能保持该有的特性。本显影针上在导管1靠近针头2的一端设置有设有显影层3,显影层3上沿导管1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4,显影凹坑4利用球面底部41和反射侧面42进行超声波的反射,在反射侧面4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43,其中反射侧面42均与球面底部41圆滑过渡的设计提高了反射的质量,过渡弧角43亦提高了反射的效率;此外所有反射侧面42与球面底部41的结构比传统的采用穿刺形成的三棱坑更容易制造,相比球形凹坑在采用的冲头更容易制作,同时本显影针的结构可以保证了冲头在多次冲压后依然具有很好的强度,便于冲头的成型以及制作,方便后期维修磨削。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影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在一端设有切口并形成针头(2),所述导管(1)靠近针头(2)的一端外壁设有显影层(3),所述显影层(3)上沿导管(1)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4),所述显影凹坑(4)设有球面底部(41)和至少四组反射侧面(42),所有反射侧面(42)均与球面底部(41)圆滑过渡,所有反射侧面(4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影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在一端设有切口并形成针头(2),所述导管(1)靠近针头(2)的一端外壁设有显影层(3),所述显影层(3)上沿导管(1)径向设有若干显影凹坑(4),所述显影凹坑(4)设有球面底部(41)和至少四组反射侧面(42),所有反射侧面(42)均与球面底部(41)圆滑过渡,所有反射侧面(4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弧角(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爱军李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