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和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内部的部分缠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冷凝器包括密封箱、第二通气管和供低温液体流通的冷水管;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头、第一通液管、第一水泵和承装液碱的第一喷淋箱,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的底部;第二喷淋装置包括第二喷淋头、第二通液管、第二水泵、第三通气管和承装柴油的第二喷淋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即能够对含硫的有机废气,也能够对不含硫的有机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A Treatment System of Organic Waste Gas and Its Trea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及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废气一般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有机废气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净化的处理工作。在有机废气处理时普遍采用的是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原理,其中,等离子法虽然有去除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热点,但是该种方法容易产生放电打火,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危险,而现有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较为单一,例如现有的一种蓄热式热力氧化炉,可以在高温下将可燃废气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和水,从而净化废气,但是该种方式不能彻底净化处理含硫的有机物,使用不便,处理后的废气还需要再次通过另外的系统进行干吸附除硫,步骤较为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较为单一,对废气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和第一通气管,所述加热炉内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的左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的右侧壁贯穿连接在冷凝器的左侧壁上,所述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顶部设置有火焰腔,所述第一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内部的部分缠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炉的左侧壁底部与所述加热腔对应设置有通气口,所述加热炉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凝器包括密封箱、第二通气管和供低温液体流通的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进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的左侧壁设置,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密封箱的右侧壁底部,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穿设在第一喷淋装置左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头、第一通液管、第一水泵和承装液碱的第一喷淋箱,所述第一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喷洒端,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的底部;第二喷淋装置包括第二喷淋头、第二通液管、第二水泵、第三通气管和承装柴油的第二喷淋箱,所述第二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喷洒端,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二喷淋箱的底部,所述第三通气管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右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三通气管的出气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喷淋箱左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二喷淋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喷淋箱和所述第二喷淋箱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防腐层。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腔上均匀设置有炉条。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管采用导热材质。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管和所述第二通气管均采用S型分布设置。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具体处理步骤包括:高温氧化步骤,将废气与空气混合后通入所述加热装置内,加热至200~600摄氏度,得到被氧化的混合气体;冷却步骤,将所述被氧化的混合气体通入冷凝器内进行冷却;碱化步骤,将冷却后的所述被氧化的混合气体通入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内,在所述液碱的催化下得到被碱化的混合气体和混合液体;吸附步骤,将所述被碱化的混合气体通入第二喷淋装置内,在所述柴油的吸附作用下将符合排放标准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碱化步骤之后还包括:待所述混合液体饱和后,取出所述混合液体,进行浓缩操作后,装袋回收。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高温氧化步骤中,加热至200~600摄氏度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电热丝加热或通过所述加热腔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空气与废气混合后排入加热装置内,达到高温氧化的目的,能够降低有机废气的活性,之后再将加热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冷凝操作后,排入盛装有碱液的第一喷淋装置,进行第一层吸附操作,能够有效除去有机废气中的硫及二氧化碳,最后,再通过盛装有柴油的第二喷淋装置,进行第二层吸附操作,实现了对有机废气的二次吸附,增强了有机废气的处理程度,既可以处理不含硫的有机废气,也可以处理含硫的有机废气。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加热炉101、第一通气管102、冷凝器103、加热腔104、火焰腔105、炉条106、电热丝107、通气口108、第一排气口109、密封箱110、第二通气管111、冷水管112、第一喷淋头113、第一通液管114、第一水泵115、液碱116、第一喷淋箱117、第二喷淋头118、第二通液管119、第二水泵120、第三通气管121、柴油122、第二喷淋箱123、第二排气口1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以下结合图1至图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101和第一通气管102,所述加热炉10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管102,所述第一通气管102的进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101的左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通气管102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101的右侧壁贯穿连接在冷凝器103的左侧壁上,该第一通气管102采用导热材质,该导热材质能够快速导热,便于沿着第一通气管102通过的空气与废气的混合气体快速受热反应,有效提高了废气的处理效率;所述加热炉10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腔104,所述加热腔104顶部设置有火焰腔105,所述加热腔104上还均匀设置有炉条106,便于用户可以选择烧煤或烧气式加热,所述第一通气管102设置在所述加热炉101内部的部分缠绕设置有电热丝107,便于用户通过电加热,实现高温环境;所述加热炉101的左侧壁底部与所述加热腔104对应设置有通气口108,所述加热炉10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09,使得空气与废气的混合气体途径该加热装置的内部,在用户通过电热丝107加热第一通气管102内的混合气体时,空气内的氧气与有机废气产生氧化反应,即若有机化合物内不含硫,例如乙醇、乙二醇、丙二醇、苯酚、甲酸、邻羟基甲醛或油类,反应过程包括:或或等;若有机化合物内含有硫,例如甲硫醇、乙硫醇、硫醚或乙硫醚,反应过程包括:或或或等;有效降低了有机废气的活性,不再易燃易爆;所述冷凝器103包括密封箱110、第二通气管111和供低温液体流通的冷水管112,所述冷水管112的进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110的左侧壁设置,所述冷水管112的出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110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通气管111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密封箱110的右侧壁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和第一通气管,所述加热炉内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的左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的右侧壁贯穿连接在冷凝器的左侧壁上,所述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顶部设置有火焰腔,所述第一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内部的部分缠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炉的左侧壁底部与所述加热腔对应设置有通气口,所述加热炉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凝器,包括密封箱、第二通气管和供低温液体流通的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进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的左侧壁设置,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密封箱的右侧壁底部,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穿设在第一喷淋装置左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头、第一通液管、第一水泵和承装液碱的第一喷淋箱,所述第一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喷洒端,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的底部;第二喷淋装置,包括第二喷淋头、第二通液管、第二水泵、第三通气管和承装柴油的第二喷淋箱,所述第二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喷洒端,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二喷淋箱的底部,所述第三通气管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右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三通气管的出气端穿设在所述第二喷淋箱左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二喷淋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和第一通气管,所述加热炉内贯穿设置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的左侧壁设置,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伸出所述加热炉的右侧壁贯穿连接在冷凝器的左侧壁上,所述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顶部设置有火焰腔,所述第一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内部的部分缠绕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炉的左侧壁底部与所述加热腔对应设置有通气口,所述加热炉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凝器,包括密封箱、第二通气管和供低温液体流通的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进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的左侧壁设置,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密封箱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密封箱的右侧壁底部,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穿设在第一喷淋装置左侧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头、第一通液管、第一水泵和承装液碱的第一喷淋箱,所述第一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喷洒端,所述第一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的底部;第二喷淋装置,包括第二喷淋头、第二通液管、第二水泵、第三通气管和承装柴油的第二喷淋箱,所述第二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喷洒端,所述第二通液管的吸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穿设在所述第二喷淋箱的底部,所述第三通气管的进气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喷淋箱右侧壁的顶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西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