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29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加工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它包括治具主体、支架、电源开关、导柱、橡胶柱和电源接触杆,所述治具主体底部设有四个支架,所述治具主体顶面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柱,所述导柱的材质为铜,所述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导柱的底端,所述治具主体配合导柱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柱插入第一通孔内且导柱的底端露出于治具主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治具主体上设置橡胶块、导柱和电源接触杆组成快速拔插机构,使电源接触杆的拆卸过程变得更加简便,不仅降低了电源接触杆的打磨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A Kind of Detection and Positioning Instrument for Lighting Back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加工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
技术介绍
背光面板是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光面板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坏点,比如划痕、沾有污渍等,影响LCD面板的显示效果。为了提高最终成品的良率,需要在制程工艺中对背光面板点亮,检测其是否达到所需标准。这一过程需要用到背光面板点亮治具。传统的背光面板点亮治具背光面板放置到治具上,面板的正负极接触铜片被点亮。由于铜片面积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铜片容易氧化或脏污,造成接触不良,经常会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点不亮的现象,影响检测流程和工作效率。业内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申请号为:201621343431.9,申请日为:2016-12-08,它包括治具主体、支架、电源开关、导线和铜柱,所述治具主体底部设有四个支架,所述治具主体顶面一侧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两根铜柱,所述导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铜柱的底端,所述治具主体配合铜柱设置有通孔,所述铜柱插入通孔且铜柱顶部露出于治具主体顶面。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铜柱的设置确实提高了耐用强度,但是还存在的问题在于:铜柱在打磨前,需要将铜柱拧下后再进行打磨,其拆卸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耗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将电源接触点进行打磨的定位治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治具主体、支架、电源开关、导柱、橡胶柱和电源接触杆,所述治具主体底部设有四个支架,所述治具主体顶面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柱,所述导柱的材质为铜,所述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导柱的底端,所述治具主体配合导柱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柱插入第一通孔内且导柱的底端露出于治具主体的底面,所述导柱的顶部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插入第一通孔且橡胶柱的顶部露出于治具主体顶面,所述橡胶柱配合电源接触杆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源接触杆插入第二通孔内且电源接触杆的上端高于橡胶柱的顶面,所述电源接触杆的下端露出于橡胶柱的底面且与导柱的顶面相互接触,橡胶柱的作用是: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电源接触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便于电源接触杆的拆卸与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导柱外侧设有螺纹,所述治具主体的通孔内壁配合导柱外的螺纹也设置有配套的螺纹,其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导柱在治具上的固定能力,防止放置背光源时将铜柱压下去。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接触杆的材质为铜。进一步的,所述治具主体底面中央镶嵌有一颗球形或者橄榄形的磨刀石,其作用是当铜柱顶部生锈的时候可以将铜柱脱出并忘磨刀石处打磨,由于设置在底部,打磨产生的碎屑不会落在治具上方,避免污染背光源。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开关为按钮式开关,便于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外侧套设有绝缘护套,避免漏电或者短路。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开关的右侧还设置有电源适配器且电源适配器位于治具主体的顶部,所述电源适配器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治具主体上设置橡胶块、导柱和电源接触杆组成快速拔插机构,使电源接触杆的拆卸过程变得更加简便,不仅降低了电源接触杆的打磨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治具主体;2、支架;3、电源开关;4、导柱;5、橡胶柱;6、电源接触杆;7、磨刀石;8、电源适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它包括治具主体1、支架2、电源开关3、导柱4、橡胶柱5和电源接触杆6,所述治具主体1底部设有四个支架2,所述治具主体1顶面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3,所述电源开关3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柱4,所述导柱4的材质为铜,所述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导柱4的底端,所述治具主体1配合导柱4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柱4插入第一通孔内且导柱4的底端露出于治具主体1的底面,所述导柱4的顶部设置有橡胶柱5,所述橡胶柱5插入第一通孔且橡胶柱5的顶部露出于治具主体1顶面,所述橡胶柱5配合电源接触杆6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源接触杆6插入第二通孔内且电源接触杆6的上端高于橡胶柱5的顶面,所述电源接触杆6的下端露出于橡胶柱5的底面且与导柱4的顶面相互接触,橡胶柱的作用是: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电源接触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便于电源接触杆的拆卸与安装。所述导柱4外侧设有螺纹,所述治具主体1的通孔内壁配合导柱4外的螺纹也设置有配套的螺纹,其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导柱在治具上的固定能力,防止放置背光源时将铜柱压下去。所述电源接触杆6的材质为铜。所述治具主体1底面中央镶嵌有一颗球形或者橄榄形的磨刀石7,其作用是当铜柱顶部生锈的时候可以将铜柱脱出并忘磨刀石处打磨,由于设置在底部,打磨产生的碎屑不会落在治具上方,避免污染背光源。所述电源开关3为按钮式开关,便于操作。所述导线外侧套设有绝缘护套,避免漏电或者短路。所述电源开关3的右侧还设置有电源适配器8且电源适配器8位于治具主体1的顶部,所述电源适配器8通过导线与电源开关3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背光面板放置于治具主体的顶部,且背光面板的正负极与电源接触杆接触时,背光面板被点亮,当电源接触杆生锈时,可将电源接触杆直接从橡胶柱内拔出,通过磨刀石对电源接触杆进行打磨,打磨完毕后,直接将电源接触杆插回橡胶柱内即可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适配器采用的是型号为“WT120-XXXYYYY-T”的电源适配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开关采用的是品牌为“宏聚开关”的按键电源开关。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治具主体(1)、支架(2)、电源开关(3)、导柱(4)、橡胶柱(5)和电源接触杆(6),所述治具主体(1)底部设有四个支架(2),所述治具主体(1)顶面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3),所述电源开关(3)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柱(4),所述导柱(4)的材质为铜,所述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导柱(4)的底端,所述治具主体(1)配合导柱(4)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柱(4)插入第一通孔内且导柱(4)的底端露出于治具主体(1)的底面,所述导柱(4)的顶部设置有橡胶柱(5),所述橡胶柱(5)插入第一通孔且橡胶柱(5)的顶部露出于治具主体(1)顶面,所述橡胶柱(5)配合电源接触杆(6)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源接触杆(6)插入第二通孔内且电源接触杆(6)的上端高于橡胶柱(5)的顶面,所述电源接触杆(6)的下端露出于橡胶柱(5)的底面且与导柱(4)的顶面相互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点亮背光源的检测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治具主体(1)、支架(2)、电源开关(3)、导柱(4)、橡胶柱(5)和电源接触杆(6),所述治具主体(1)底部设有四个支架(2),所述治具主体(1)顶面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3),所述电源开关(3)分别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两根导柱(4),所述导柱(4)的材质为铜,所述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导柱(4)的底端,所述治具主体(1)配合导柱(4)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导柱(4)插入第一通孔内且导柱(4)的底端露出于治具主体(1)的底面,所述导柱(4)的顶部设置有橡胶柱(5),所述橡胶柱(5)插入第一通孔且橡胶柱(5)的顶部露出于治具主体(1)顶面,所述橡胶柱(5)配合电源接触杆(6)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源接触杆(6)插入第二通孔内且电源接触杆(6)的上端高于橡胶柱(5)的顶面,所述电源接触杆(6)的下端露出于橡胶柱(5)的底面且与导柱(4)的顶面相互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