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促动器、可佩戴式终端以及来电通知功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172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实现小型化且能适宜地获得体感振动的振动促动器。该促动器具备具有线圈以及磁体中的一方的固定体、具有线圈以及磁体中的另一方的可动体、以及将可动体支撑为相对于固定体可动自如的弹性体,通过受到供电的线圈与磁体的配合,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在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线圈以及磁体以在振动方向上能相对于线圈内插拔磁体的方式设于固定体以及可动体,弹性体是板状的弹性体,其一端固定于固定部,并且另一端固定于可动体,利用悬臂构造将可动体支撑为能够在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

Vibration actuator, wearable terminal and call notification functio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动促动器、可佩戴式终端以及来电通知功能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促动器、可佩戴式终端以及来电通知功能设备。
技术介绍
现今,作为用于向使用者报告移动电话等移动信息终端的来电等的振动产生源,或者作为向手指、手足等传递触摸面板的操作感触、游戏机的控制器等游戏装置的游戏的临场感的振动产生源,公知有振动促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专利文献1所示的振动促动器形成为平板状,从而实现了小型化。专利文献1的振动促动器具有被支轴支撑的可动部由轴支撑为滑动自如的平板形状。专利文献2所示的振动促动器具有具备箱体及线圈的固定件、以及具有配置在箱体内的磁体及重物部的可动件,通过线圈与磁体的配合,相对于传动轴滑动自如的可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在振动方向上线性地进行振动。线圈卷绕在包含磁体的可动部的外侧。并且,专利文献3是具有对置配置的扁平线圈和配置在扁平线圈上的扁平磁体的VCM(VoiceCoilMotor,音圈电机)原理的促动器。在这些振动促动器中,可动件均滑动自如地设于轴,并且由弹簧弹性支撑为能够沿振动方向进行振动。在以VCM作为驱动原理的振动促动器中,在通常时在该磁路结构上不作用磁吸引力。因此,弹性保持可动部的部件主要由金属弹簧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959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1201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875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这些振动促动器被认为作为来电通知功能设备等而搭载于例如移动终端、或者手表、指轮等佩戴于使用者的身体来利用的形态的设备亦即可佩戴式终端。在移动终端或者可佩戴式终端等的来电通知功能设备中,为了产生让使用者获得充足的体感的振动,需求振动较大的设备。专利文献1~3所示的现有的振动促动器是在平板状的长方体状的箱体内沿长边方向驱动从而容易增大振动的构造。当将上述振动促动器搭载于可佩戴式终端并配置在身体表面等安装面上时,在振动方向与安装面平行且可动体沿平行方向驱动的振动促动器中有难以获得体感振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适宜地获得体感振动的振动促动器、可佩戴式终端以及来电通知功能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振动促动器的一个方案采用如下结构,具有:固定体,其具有线圈以及磁体中的一方;可动体,其具有上述线圈以及上述磁体中的另一方;以及弹性体,其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可动自如,通过受到供电的上述线圈与上述磁体的配合,上述可动体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在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其中,上述线圈以及上述磁体以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能够相对于上述线圈内插拔上述磁体的方式设于上述固定体以及上述可动体,上述弹性体是板状的弹性体,其一端固定于上述固定部,并且另一端固定于上述可动体,利用悬臂构造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本专利技术的可佩戴式终端的一个方案采用安装有上述结构的振动促动器的结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来电通知功能设备采用安装有上述结构的振动促动器的结构。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实现能够变得小型、组装性、优异且适宜地进行振动的振动促动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振动促动器的结构的外观图。图2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拆下罩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振动促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上述振动促动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纵剖视图。图5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磁路构造的图。图6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中的可动体的动作的纵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振动促动器的结构的外观图。图8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拆下罩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上述振动促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1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磁路构造的图。图12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中的可动体的动作的纵剖视图。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振动促动器的结构的外观图。图14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拆下罩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上述振动促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上述振动促动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7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中的可动体的动作的纵剖视图。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可佩戴式终端的图。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移动终端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振动促动器的结构的外观图,图2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拆下罩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振动促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4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纵剖视图,图5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的磁路构造的图,图6是示出上述振动促动器中的可动体的动作的纵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振动促动器100具有由底板12和罩部13构成的长方体形状的外形的箱体11。此外,箱体1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尺寸,但本实施方式的振动促动器100形成为,高度、宽度、进深中的进深最长,高度最短。此外,箱体11是如立方体形状等那样能够可动地收纳可动体30的形状即可,可以是任意形状而并非长方体形状。振动促动器100具有包含箱体11的固定体10、在箱体11内相对于固定体10进行振动(以一端侧为支点而另一端侧进行往复摆动)的可动体30、以及作为板状的弹性体板簧部50。在振动促动器100中,可动体30与底板12对置配置且一端部由板簧部50支撑,该可动体30的另一端部成为自由端,并且相对于底板12在高度方向上进行往复振动。具体而言,固定体10具有底板12、罩部13、第一磁体支架14、第二磁体支架15、第一磁体21、以及第二磁体22,可动体30具有线圈40、主体部31(线圈支架32、重块34)以及接触部81。底板12形成为矩形,在表面侧分离地配置有可动体30,并与罩部13一起构成箱体11。底板12和下述的罩部13均由具有导电性的板材料形成,并作为电磁屏蔽件发挥功能。在底板12,经由第一磁体支架14固定有第一磁体21。第一磁体支架14将第一磁体21定位固定于底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支架14形成为包围第一磁体21的扁平的矩形框状,并在其内侧配置第一磁体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支架14配置为使第一磁体21位于可动体30的基端部侧部分30a。第一磁体支架14例如也可以由金属、树脂等之类的材料形成,但优选是非磁性体,以便不会如使从磁体(尤其第一磁体21)的磁极发出的磁通的分布歪斜等那样对磁通的流动产生影响。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磁体支架14和第二磁体支架15均由非磁性不锈钢形成。此外,由于第一磁体支架14是非磁性体,所以在振动促动器100的组装时,第一磁体支架14也不会被第一磁体21及第二磁体22吸引,适宜地配置于预定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组装振动促动器100。第一磁体21以使磁化方向相对于底板12成为垂直方向的方式固定于底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21形成为将S极配置于底板12侧并将N极配置于上表面侧的矩形形状。第一磁体21和第二磁体22均插入在可动体30的线圈40内。罩部13安装为覆盖于底板12,并在与底板12一起形成的箱体11的内部收纳可动体30。箱体11将可动体30收纳为可动自如。在罩部13的内侧,可动自如地配置可动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促动器,具有:固定体,其具有线圈以及磁体中的一方;可动体,其具有上述线圈以及上述磁体中的另一方;以及弹性体,其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可动自如,通过受到供电的上述线圈与上述磁体的配合,上述可动体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在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上述振动促动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以及上述磁体以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能够相对于上述线圈内插拔上述磁体的方式设于上述固定体以及上述可动体,上述弹性体是板状的弹性体,其一端固定于上述固定体,并且另一端固定于上述可动体,利用悬臂构造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3 JP 2017-0046631.一种振动促动器,具有:固定体,其具有线圈以及磁体中的一方;可动体,其具有上述线圈以及上述磁体中的另一方;以及弹性体,其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可动自如,通过受到供电的上述线圈与上述磁体的配合,上述可动体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在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上述振动促动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以及上述磁体以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能够相对于上述线圈内插拔上述磁体的方式设于上述固定体以及上述可动体,上述弹性体是板状的弹性体,其一端固定于上述固定体,并且另一端固定于上述可动体,利用悬臂构造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体具有可动自如地收纳上述可动体的箱体,上述弹性体沿上述箱体的长边方向固定于上述固定体和上述可动体,并且将上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在与上述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摆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勇树坂口和隆北村泰隆稻本繁典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