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729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包括酸地下槽、中和地下槽和碱地下槽,所述中和地下槽上设有中和泵、第三液位变送器和PH检测仪,所述中和地下槽通过中和泵连通有中性水输出管,所述中性水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所述中性水输出管上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设置在第一自控阀门前端的中性水输出管上,所述循环管的下端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且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自控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酸泵、碱泵、中和泵、第一自控阀门、循环管和第二自控阀门之间的相互工作来达到合理的酸碱调节量,中和地下槽内部液位在不同高度时,可以使中和之后的污水趋于中性,有效的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果。

A Reasonably Controlled Acid-Base Neutra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中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食品、轻工、精细化工及原料药加工生产中,常用大量阳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精制方法以去除原料或半成品及成品中的有机杂质及无机离子,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在吸附杂质饱和后需要酸碱再生才能继续使用,阳离子树脂用酸进行再生,一般用浓盐酸稀释成4~6%的稀盐酸;阴离子交换树脂用碱进行再生,一般用40%液碱稀释成4~6%稀碱;其中用于阳树脂所用的酸的量与用于阴树脂所用的碱的量相差不大,但排放时间不同。如果直接将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用的酸或碱排至污水处理系统,由于酸、碱进入的污水处理系统时间不同,会造成某些时间段废水是酸性,某些时间段废水是碱性,对污水处理厌氧发酵的活性污泥不利,同时降低污水处理的效果,因此酸碱中和装置对企业污水排放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酸碱中和装置由于结构简单,在不同液位中和时不能合理的调节酸碱量,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可以通过酸泵、碱泵、中和泵、第一自控阀门、循环管和第二自控阀门之间的相互工作来达到合理的酸碱调节量,中和地下槽内部液位在不同高度时,可以使中和之后的污水趋于中性,有效的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包括酸地下槽、中和地下槽和碱地下槽,所述酸地下槽上设有酸性废水输送管、第一液位变送器和酸泵,所述酸性废水输送管与酸地下槽连通,所述酸地下槽通过酸泵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所述碱地下槽上设有碱性废水输送管、第二液位变送器和碱泵,所述碱性废水输送管与碱地下槽连通,所述碱地下槽通过碱泵连通中和地下槽;所述中和地下槽上设有中和泵、第三液位变送器和PH检测仪,所述中和地下槽通过中和泵连通有中性水输出管,所述中性水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所述中性水输出管上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设置在第一自控阀门前端的中性水输出管上,所述循环管的下端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且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自控阀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酸性废水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自控阀门,所述碱性废水输送管上设置有第四自控阀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酸地下槽和碱地下槽的体积大小一致,且所述酸地下槽和碱地下槽的体积均小于中和地下槽的体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酸地下槽、中和地下槽和碱地下槽的下部均设置在地面之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酸碱中和装置的中性水输出管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中性水输出管上连通有循环管,循环管设置在第一自控阀门前端的中性水输出管上,循环管的下端连通中和地下槽,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自控阀门,这种设计结构可以通过酸泵、碱泵、中和泵、第一自控阀门、循环管和第二自控阀门之间的相互工作来达到合理的酸碱调节量,中和地下槽内部液位在不同高度时,可以使中和之后的污水趋于中性,有效的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酸地下槽,2-中和地下槽,3-碱地下槽,4-酸性废水输送管,5-第一液位变送器,6-酸泵,7-碱性废水输送管,8-第二液位变送器,9-碱泵,10-中和泵,11-第三液位变送器,12-PH检测仪,13-中性水输出管,14-第一自控阀门,15-循环管,16-第二自控阀门,17-第三自控阀门,18-第四自控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包括酸地下槽1、中和地下槽2和碱地下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地下槽1上设有酸性废水输送管4、第一液位变送器5和酸泵6,所述酸性废水输送管4与酸地下槽1连通,所述酸地下槽1通过酸泵6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2;所述碱地下槽3上设有碱性废水输送管7、第二液位变送器8和碱泵9,所述碱性废水输送管7与碱地下槽3连通,所述碱地下槽3通过碱泵9连通中和地下槽2;所述中和地下槽2上设有中和泵10、第三液位变送器11和PH检测仪12,所述中和地下槽2通过中和泵10连通有中性水输出管13,所述中性水输出管13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14,所述中性水输出管13上连通有循环管15,所述循环管15设置在第一自控阀门14前端的中性水输出管13上,所述循环管15的下端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2,且所述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二自控阀门16。所述酸性废水输送管4上设置有第三自控阀门17,所述碱性废水输送管7上设置有第四自控阀门18,所述酸地下槽1和碱地下槽3的体积大小一致,且所述酸地下槽1和碱地下槽3的体积均小于中和地下槽2的体积,所述酸地下槽1、中和地下槽2和碱地下槽3的下部均设置在地面之下,装置的液位检测、PH值检测、自控阀的开闭、泵的启停,均可用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集散控制系统DCS进行自动控制。工作原理:(1)第三液位变送器11的液位小于10%时,中和泵10停,酸泵6、碱泵9启。但酸泵6、碱泵9同时满足各自液位大于50%才能启动,酸泵6、碱泵9互相连锁,只要酸泵6、碱泵9其中有一个泵停止,另一泵自动跟着停止。(2)第三液位变送器11的液位为>10%、<20%时,中和泵10启,第一自控阀门14闭,第二自控阀门16启,中和地下槽3进行自循环,酸泵6、碱泵9启,此时根据PH检测仪12检测的PH值调节酸泵6和碱泵9的转速,以调节加入的酸或碱的量。(3)第三液位变送器11的液位为≥20%、<50%时,中和泵10启,第一自控阀门14启,第二自控阀门16启,中和地下槽3进行自循环的同时,通过中性水输出管13对外输送中和后的废水,酸泵6、碱泵9继续启,根据pH检测仪12检测的PH值调节酸泵6和碱泵9的转速,以调节加入的酸或碱的量。(4)第三液位变送器11的液位为≥50%、<90%时,中和泵10启,第一自控阀门14启,第二自控阀门16闭,中和地下槽3停止自循环,仅通过中性水输出管13对外输送中和后的废水,酸泵6、碱泵9继续启,根据pH检测仪12检测的pH值调节酸泵6和碱泵9的转速,以调节加入的酸或碱的量。(5)第三液位变送器11的液位为≥90%时,中和泵10启,第一自控阀门14启启,第二自控阀门16闭,中和地下槽3停止自循环,仅通过中性水输出管13对外输送中和后的废水,酸泵6、碱泵9停。有益效果:该酸碱中和装置的中性水输出管13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14,中性水输出管13上连通有循环管15,循环管15设置在第一自控阀门14前端的中性水输出管13上,循环管15的下端连通中和地下槽2,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二自控阀门16,这种设计结构可以通过酸泵6、碱泵9、中和泵10、第一自控阀门14、循环管15和第二自控阀门16之间的相互工作来达到合理的酸碱调节量,中和地下槽2内部液位在不同高度时,可以使中和之后的污水趋于中性,有效的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包括酸地下槽(1)、中和地下槽(2)和碱地下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地下槽(1)上设有酸性废水输送管(4)、第一液位变送器(5)和酸泵(6),所述酸性废水输送管(4)与酸地下槽(1)连通,所述酸地下槽(1)通过酸泵(6)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2);所述碱地下槽(3)上设有碱性废水输送管(7)、第二液位变送器(8)和碱泵(9),所述碱性废水输送管(7)与碱地下槽(3)连通,所述碱地下槽(3)通过碱泵(9)连通中和地下槽(2);所述中和地下槽(2)上设有中和泵(10)、第三液位变送器(11)和PH检测仪(12),所述中和地下槽(2)通过中和泵(10)连通有中性水输出管(13),所述中性水输出管(13)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14),所述中性水输出管(13)上连通有循环管(15),所述循环管(15)设置在第一自控阀门(14)前端的中性水输出管(13)上,所述循环管(15)的下端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2),且所述循环管(15)上设置有第二自控阀门(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理控制的酸碱中和装置,包括酸地下槽(1)、中和地下槽(2)和碱地下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地下槽(1)上设有酸性废水输送管(4)、第一液位变送器(5)和酸泵(6),所述酸性废水输送管(4)与酸地下槽(1)连通,所述酸地下槽(1)通过酸泵(6)连通所述中和地下槽(2);所述碱地下槽(3)上设有碱性废水输送管(7)、第二液位变送器(8)和碱泵(9),所述碱性废水输送管(7)与碱地下槽(3)连通,所述碱地下槽(3)通过碱泵(9)连通中和地下槽(2);所述中和地下槽(2)上设有中和泵(10)、第三液位变送器(11)和PH检测仪(12),所述中和地下槽(2)通过中和泵(10)连通有中性水输出管(13),所述中性水输出管(13)上设置有第一自控阀门(14),所述中性水输出管(1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禾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