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60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和楼板;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所述钢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钢梁的端部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所述端板上的连接孔I与所述钢管上的固定孔相对应;所述钢梁通过在端板上安装单面连接螺栓与所述钢管连接;所述楼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楼板搭在所述钢梁上,并通过高强螺栓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整体性强,力学性能良好,同时建筑美观,在寿命结束时可拆除重新利用。

A Removabl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teel Beam-Floor Compo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
技术介绍
在过去几年中,许多装配式预制结构得到了推广,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建造质量、避免施工现场的灰尘和噪音问题。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建造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因此,设计可拆卸建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样能使建筑结构易于拆卸,并在下一个使用寿命内快速重建。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混凝土板节点在节点区域连续的混凝土和梁纵筋限制了板的拆除,而且,在施工时,为保证上下圆管尽可能对齐,从而可靠传递载荷,对圆钢管的制作精度高。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和楼板。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所述钢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钢梁的端部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所述端板上的连接孔I与所述钢管上的固定孔相对应。所述钢梁通过在端板上安装单面连接螺栓与所述钢管连接。所述楼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楼板搭在所述钢梁上,并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进一步,所述钢管包括下段钢管、分离系统和上段钢管。所述分离系统包括环形板,以及至少两块上连接板和至少两块下连接板。所述环形板中部是中央通孔。所述下连接板连接在环形板下方。所述上连接板连接在环形板上方。所述下段钢管位于所述分离系统下方,并嵌套在所述下连接板外。所述下段钢管外壁具有若干贯通孔I。所述下连接板设置有与贯通孔I对应的若干通孔I。通过插入贯通孔I内的单向螺栓,将所述下连接板与下段钢管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段钢管位于所述分离系统上方,并嵌套在所述上连接板外。所述上段钢管外壁具有若干贯通孔II。所述上连接板设置有与贯通孔II对应的若干通孔II。通过插入贯通孔II内的单向螺栓,将所述上连接板与上段钢管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段钢管和分离系统内部均填充混凝土I。所述上段钢管内部均填充混凝土II。所述分离系统上端覆盖膜片。所述膜片下表面面向所述上连接板的上端。进一步,所述下段钢管和上段钢管是圆形钢管。所述环形板是圆环形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与圆形钢管内壁贴合的弧形板。所述下段钢管、上段钢管和环形板的外径相等。进一步,所述下段钢管和上段钢管是矩形钢管。所述环形板是矩形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与矩形钢管内壁贴合的门字形板。所述下段钢管、上段钢管和环形板横截面的长度相等,所述下段钢管、上段钢管和环形板横截面的宽度相等。进一步,所述下连接板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环形板的下表面,连接处是焊缝I。所述上连接板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环形板的上表面,连接处是焊缝II。进一步,所述楼板内部支出有楼板纵筋。所述楼板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能够容纳所述端板。当相邻的两个所述楼板上的楼板纵筋相对时,两个所述楼板通过套筒对接。进一步,所述钢梁为工字型梁,包括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所述上翼缘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I。所述连接孔II与所述楼板的预留孔相对应。所述腹板连接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进一步,所述端板的外壁与所述钢管的外壁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整体性强,钢管混凝土柱先在下段钢管和分离系统内部均填充混凝土,再向上段钢管内部均填充混凝土,通过膜片分隔,能够可靠传递载荷,力学性能良好,同时建筑美观;本专利技术的各部件在寿命结束时可通过拆除螺栓重新利用,并在下一个使用寿命内快速重建,能够避免产生建筑垃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管混凝土柱的剖视图;图4为钢梁端板伸出楼板的平面剖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钢梁端板伸出楼板的边节点平面剖视图;图8为图7的C-C向视图;图9为钢梁端板未伸出楼板的平面剖视图;图10为图9的D-D向视图;图11为钢梁端板未伸出楼板的边节点平面剖视图;图12为图11的E-E向视图。图中:钢梁1、端板101、上翼缘102、腹板103、下翼缘104、楼板2、楼板纵筋201、凹槽202、单面连接螺栓3、套筒4、高强螺栓5、钢管6、下段钢管M1、贯通孔IM101、单向螺栓M2、混凝土IM3、分离系统M4、环形板M401、中央通孔M4011、上连接板M402、通孔IIM4021、下连接板M403、通孔IM4031、膜片M5、焊缝IM601、焊缝IIM602、上段钢管M7、贯通孔IIM701和混凝土IIM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6,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梁1和楼板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6。所述钢管6包括下段钢管M1、分离系统M4和上段钢管M7。所述分离系统M4包括环形板M401,以及两块上连接板M402和两块下连接板M403。所述环形板M401中部是中央通孔M4011。上连接板M402和下连接板M403形状相同。两块所述下连接板M403连接在环形板M401下方。两块所述上连接板M402连接在环形板M401上方。所述下段钢管M1位于所述分离系统M4下方,并嵌套在所述下连接板M403外。所述下段钢管M1外壁具有若干贯通孔IM101。所述下连接板M403设置有与贯通孔IM101对应的若干通孔IM4031。通过插入贯通孔IM101内的单向螺栓M2,将所述下连接板M403与下段钢管M1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段钢管M7位于所述分离系统M4上方,并嵌套在所述上连接板M402外。所述上段钢管M7外壁具有若干贯通孔IIM701。所述上连接板M402设置有与贯通孔IIM701对应的若干通孔IIM4021。通过插入贯通孔IIM701内的单向螺栓M2,将所述上连接板M402与上段钢管M7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段钢管M1和分离系统M4内部均填充混凝土IM3。所述上段钢管M7内部均填充混凝土IIM30。所述分离系统M4上端覆盖膜片M5。所述膜片M5下表面面向所述上连接板M402的上端。所述膜片M5的材料是普通塑料薄膜或者硬泡沫板。所述钢管6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该固定孔位于所述下段钢管M1或所述上段钢管M7的侧壁上。所述钢梁1的端部设有端板101。所述端板101的外壁与所述钢管6的外壁相适配。所述端板101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所述端板101上的连接孔I与所述下段钢管M1或所述上段钢管M7的外壁的固定孔相对应。所述钢梁1通过在端板101上安装单面连接螺栓3,通过单面连接螺栓3依次旋入连接孔I与固定孔,将钢梁1与所述下段钢管M1或所述上段钢管M7连接。所述楼板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孔。在预留孔中预置有高强螺栓5。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1为工字型梁,包括上翼缘102、腹板103和下翼缘104。所述上翼缘102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I。所述连接孔II与所述楼板2的预留孔相对应。所述腹板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钢管混凝土柱、钢梁(1)和楼板(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6);所述钢管(6)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钢梁(1)的端部设有端板(101);所述端板(101)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所述端板(101)上的连接孔I与所述钢管(6)上的固定孔相对应;所述钢梁(1)通过在端板(101)上安装单面连接螺栓(3)与所述钢管(6)连接;所述楼板(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楼板(2)搭在所述钢梁(1)上,并通过高强螺栓(5)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钢管混凝土柱、钢梁(1)和楼板(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6);所述钢管(6)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钢梁(1)的端部设有端板(101);所述端板(101)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I;所述端板(101)上的连接孔I与所述钢管(6)上的固定孔相对应;所述钢梁(1)通过在端板(101)上安装单面连接螺栓(3)与所述钢管(6)连接;所述楼板(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孔;所述楼板(2)搭在所述钢梁(1)上,并通过高强螺栓(5)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楼板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6)包括下段钢管(M1)、分离系统(M4)和上段钢管(M7);所述分离系统(M4)包括环形板(M401),以及至少两块上连接板(M402)和至少两块下连接板(M403);所述环形板(M401)中部是中央通孔(M4011);所述下连接板(M403)连接在环形板(M401)下方;所述上连接板(M402)连接在环形板(M401)上方;所述下段钢管(M1)位于所述分离系统(M4)下方,并嵌套在所述下连接板(M403)外;所述下段钢管(M1)外壁具有若干贯通孔I(M101);所述下连接板(M403)设置有与贯通孔I(M101)对应的若干通孔I(M4031);通过插入贯通孔I(M101)内的单向螺栓(M2),将所述下连接板(M403)与下段钢管(M1)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段钢管(M7)位于所述分离系统(M4)上方,并嵌套在所述上连接板(M402)外;所述上段钢管(M7)外壁具有若干贯通孔II(M701);所述上连接板(M402)设置有与贯通孔II(M701)对应的若干通孔II(M4021);通过插入贯通孔II(M701)内的单向螺栓(M2),将所述上连接板(M402)与上段钢管(M7)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段钢管(M1)和分离系统(M4)内部均填充混凝土I(M3);所述上段钢管(M7)内部均填充混凝土II(M30);所述分离系统(M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丹李东旭魏·布莱恩周绪红李泽湘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