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639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39
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目前,我国一些餐饮单位大量的消耗一次性餐具,有的餐具是塑料制品,有的餐具用纸张制作,有的用木材为原料制作,采用木材做原料,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一次性塑料餐具一般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90份的玉米秸秆、10—16份的玉米、10—15份糯米、15—20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0.15份的山梨酸钾、0.2—0.3份的甘油、0.8—1.2份的明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餐具的制备方法。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edible table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追求饮食之欲是人之常理,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然之理,才有了发展至今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外卖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伴随着快餐饮食习惯的普及,一次性餐具应时而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破坏。一次性餐具的主要材料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回收后难以再利用,通常使用焚烧处理,这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形成大气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对生物造成不可逆的急性、慢性危害。也有使用深埋地下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又难以被降解、危害农作物生长,损害泥土结构、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因此,在餐具设计中合理使用绿色材料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90份的玉米秸秆、10—16份的玉米、10—15份糯米、15—20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0.15份的山梨酸钾、0.2—0.3份的甘油、0.8—1.2份的明胶。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份的玉米秸秆、10份的玉米、10份糯米、15份的木薯、8份的纯净水、20份的田菁胶、0.1份的山梨酸钾、0.2份的甘油、08份的明胶。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90份的玉米秸秆、16份的玉米、15份糯米、20份的木薯、17份的纯净水、35份的田菁胶、0.15份的山梨酸钾、0.3份的甘油、1.2份的明胶。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80份的玉米秸秆、13份的玉米、13份糯米、17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2份的山梨酸钾、0.25份的甘油、1.0份的明胶。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玉米秸秆放入干燥器中,温度控制在90-100℃进行干燥,使得秸秆的含水率在7%-9%,然后将玉米秸秆切成10公分段,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后,在粉碎工序中,将干燥的秸秆粉碎成长3-6毫米、直径0.5-2毫米的粉丝状秸秆细料,再放入喷粉机内加工成面粉状;(2)按顺序将玉米、糯米、纯净水、田菁胶、山梨酸钾、甘油、明胶加入到搅拌筒中进行搅拌至混合均匀,边加入配料边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配料放入到水浴锅中加热,保持最佳温度90度,加热完成后进行保温30分钟,搅拌使配料完全溶解,制得粘稠状液体;(3)加热完成后将搅拌均匀后的配料放入模具中加热成型,加热温度在140~160℃,每隔5~6秒起模一次,起模后进行磨边处理;(4)取出样品自然冷却室温,取下模具,对表面光滑的样品做初步处理,放入烘干箱在70的温度下蒸发水分至理想含水率。(6)将餐具不同部位的初坯排在一块,并用聚乙烯醇溶液搭接粘合:将磨边后的餐具转入消毒柜消毒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包装,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其生产原料为普通秸秆,来源十分广泛,成本低廉,生产过程简便,易于投产,生产的产品用后可收集加热重新作为原料循环生产,即节约了原料、更解决了产品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环境保护。本专利技术在玉米秸秆中加入木薯、玉米、糯米和田菁胶等配料,由于木薯、玉米、糯米配料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与田菁胶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耐热耐高温,同时与丝瓜中的丝瓜络纤维形成网状,提高一次性餐具的抗拉伸。与抗压能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含水率对餐具影响较大的基础上,在玉米淀粉、糯米淀粉和木薯淀粉中通过添加山梨酸钾、甘油、明胶等食品添加剂可塑性进一步提高,在加工工艺条件下能加工出形状;色泽、机械性能良好的目标餐具产品。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地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三废”,无污染是一很好的绿色产品。产品在使用后,其中的淀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使餐具降解破碎,成为土壤中的肥料,粘合粉逐渐分解成为缓解肥料。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都是生物可快速降解材料,扔弃后能快速降解对环境危害,本专利技术含有大量淀粉可回收作为动物饲料和土壤肥料的原料,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更大程度利用资源,本专利技术材料常见价格低廉能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90份的玉米秸秆、10—16份的玉米、10—15份糯米、15—20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0.15份的山梨酸钾、0.2—0.3份的甘油、0.8—1.2份的明胶。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份的玉米秸秆、10份的玉米、10份糯米、15份的木薯、8份的纯净水、20份的田菁胶、0.1份的山梨酸钾、0.2份的甘油、08份的明胶。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90份的玉米秸秆、16份的玉米、15份糯米、20份的木薯、17份的纯净水、35份的田菁胶、0.15份的山梨酸钾、0.3份的甘油、1.2份的明胶。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80份的玉米秸秆、13份的玉米、13份糯米、17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2份的山梨酸钾、0.25份的甘油、1.0份的明胶。实施例5:一种实施例1—4之一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玉米秸秆放入干燥器中,温度控制在90-100℃进行干燥,使得秸秆的含水率在7%-9%,然后将玉米秸秆切成10公分段,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后,在粉碎工序中,将干燥的秸秆粉碎成长3-6毫米、直径0.5-2毫米的粉丝状秸秆细料,再放入喷粉机内加工成面粉状;(2)按顺序将玉米、糯米、纯净水、田菁胶、山梨酸钾、甘油、明胶加入到搅拌筒中进行搅拌至混合均匀,边加入配料边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配料放入到水浴锅中加热,保持最佳温度90度,加热完成后进行保温30分钟,搅拌使配料完全溶解,制得粘稠状液体;(3)加热完成后将搅拌均匀后的配料放入模具中加热成型,加热温度在140~160℃,每隔5~6秒起模一次,起模后进行磨边处理;(4)取出样品自然冷却室温,取下模具,对表面光滑的样品做初步处理,放入烘干箱在70的温度下蒸发水分至理想含水率。(6)将餐具不同部位的初坯排在一块,并用聚乙烯醇溶液搭接粘合:将磨边后的餐具转入消毒柜消毒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包装,即为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90份的玉米秸秆、10—16份的玉米、10—15份糯米、15—20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0.15份的山梨酸钾、0.2—0.3份的甘油、0.8—1.2份的明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组成包括:,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90份的玉米秸秆、10—16份的玉米、10—15份糯米、15—20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0.15份的山梨酸钾、0.2—0.3份的甘油、0.8—1.2份的明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70份的玉米秸秆、10份的玉米、10份糯米、15份的木薯、8份的纯净水、20份的田菁胶、0.1份的山梨酸钾、0.2份的甘油、08份的明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90份的玉米秸秆、16份的玉米、15份糯米、20份的木薯、17份的纯净水、35份的田菁胶、0.15份的山梨酸钾、0.3份的甘油、1.2份的明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环保可食性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80份的玉米秸秆、13份的玉米、13份糯米、17份的木薯、8—17份的纯净水、20—35份的田菁胶、0.12份的山梨酸钾、0.25份的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玲赵添杨思琪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