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撇导活水装置,包括:进水部,用于供水体进入,并对水体进行过滤;出水部,用于将来自进水部的水体在指定位置排出;控制管路,用于在进水部和出水部之间进行水体的传输,并对流速及流量进行控制;进水部包括主体和自浮式结构,自浮式结构用于保证主体漂浮于水面上,主体设置有用于对自浮式结构进行容置及安装的腔体,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结构,用于对进入的水体进行过滤,控制管路与腔体底部联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水体流动性差的问题。
A kind of skimming live wat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撇导活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撇导活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中,因为水体流动性差,置换周期长,水体自净能力较小,污染物环境容量不足,因此水体处于厌氧状态,伴随着底泥发酵、萍类和藻类滋生等问题,会使得水体富养化,而造成水体发黑发臭等问题。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撇导活水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撇导活水装置,从而解决水体流动性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撇导活水装置,包括:进水部,用于供水体进入,并对水体进行过滤;出水部,用于将来自所述进水部的水体在指定位置排出;控制管路,用于在所述进水部和出水部之间进行水体的传输,并对流速及流量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进水部包括主体和自浮式结构,所述自浮式结构用于保证所述主体漂浮于水面上,所述主体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自浮式结构进行容置及安装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结构,用于对进入的水体进行过滤,所述控制管路与所述腔体底部联通。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部设置漂浮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漂浮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自浮式结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外轮廓为等腰梯形,且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主体的腔体侧壁上,其中,所述等腰梯形下底靠近所述主体的腔体底部,且二者平行设置,所述等腰梯形的两腰分别与所述过滤结构对称的两部分相对设置,所述主体的腔体底部,位于所述两腰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吸水孔,其中,所述自浮式结构设置有空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顶部设置有开口端。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的各面分别与所述等腰梯形的各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内设置有空腔调整体,用于将所述空腔结构进行均匀分割。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被分割的各部分联通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空腔调整体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外轮廓为等腰三角形,且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所在面对所述空腔结构顶部开口端进行局部覆盖,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分别与所述等腰梯形的两腰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贯通所述腔体的至少两贯穿孔以及调整板,所述调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贯穿孔数量相等的贯通的调整孔,通过调整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调整孔的重合面积实现所述水体流通面积的调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的污水治理与水质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技术要点是通过设置可实现自浮及水体过滤的进水部和位置设置灵活的出水部实现水体的流动,从而避免因为水体流动性差而导致底泥发酵、萍类和藻类滋生等问题,避免水体发黑发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撇导活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出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自浮式结构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自浮式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逆时针旋转90°);图7为图5的后视图;图8为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贯穿孔的分布示意图;图10为调整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进水部1、主体11、自浮式结构12、空腔结构12a、过滤结构13、贯穿孔13a、调整板13b、调整孔13c、吸水孔14、空腔调整体15、出水部2、漂浮本体21、出水口22、控制管路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撇导活水装置,包括:进水部1,用于供水体进入,并对水体进行过滤;出水部2,用于将来自进水部1的水体在指定位置排出;控制管路3,用于在进水部1和出水部2之间进行水体的传输,并对流速及流量进行控制;其中,进水部1包括主体11和自浮式结构12,自浮式结构12用于保证主体11漂浮于水面上,主体11设置有用于对自浮式结构12进行容置及安装的腔体,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结构13,用于对进入的水体进行过滤,控制管路3与腔体底部联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的污水治理与水质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技术要点是通过设置可实现自浮及水体过滤的进水部1和位置设置灵活的出水部2实现水体的流动,上述装置在非雨季时可利用水体周边的雨水泵站或雨水管道作为回水系统,从而省去控制管路的结构,降低成本。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出水部2设置漂浮本体21,以及固定于漂浮本体21上的至少一个出水口22,其中,出水口22的数量与控制管路3中与出水部2联通的管路数量对应,本实施例中,可将漂浮本体21设置成伞状或碗状结构,从而使其在水面上获得更大的浮力,如图2所示,仅示出了一个出水口22的形式,并设置在整个伞状漂浮本体21的中心位置,出水后通过漂浮本体21的边缘向外溢出,通过设置自浮式本体21,可使得出水部2始终保持在水面以上,从而降低出水对河床或湖底等的冲刷。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3~5所示,自浮式结构12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外轮廓为等腰梯形,且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体11的腔体侧壁上,其中,等腰梯形下底靠近主体11的腔体底部,且二者平行设置,等腰梯形的两腰分别与过滤结构13对称的两部分相对设置,主体11的腔体底部,位于两腰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吸水孔14,其中,自浮式结构12设置有空腔结构12a。本优化方案中,水体经过过滤结构13进入主体11的腔体,一部分首先到达等腰梯形的腰,受到碰撞后流动方向发生第一次转变,向等腰梯形下底和主体11的腔体底部之间位置流动,流动方向发生第二次转变,随后经过吸水孔14进入控制管路3,流动方向发生第三次转变,在上述方向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整个自浮式结构12位于水面之上,因此可获得更多溶解氧的机会,而对水质进行提升,而梯形的下底面积较大,可充分的保证整个撇导活水装置的平稳性,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晃动。本实施例中,自浮式结构12为焊接的不锈钢结构,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的方式与主体11建立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虽然吸水孔14的吸水面积较小,但液体在整个水体流通的过程中经过主体11的腔体的缓冲,因此相对于水体而言,吸水面积增大至整个过滤结构13的过水面积,可使得整个装置在水体中的作用面积增大,为了提高上述效果,可适当增加主体11以及自浮式结构12的长度,在整个撇导活水装置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增大作用面积,吸水孔14可分散性的设置多个,而出水口可根据控制管路3具体的控制方式具体设定,控制管路3中包括流量流速检测设备和泵体等,上述设备结构设置于水面之上便于检修和维护。其中,空腔结构12a可具有以下优化形式,如图6和7所示:空腔结构12a顶部设置有开口端,通过开口端的设置,可通过在空腔结构12a内设置水或其他重物的方式而调整撇导活水装置在水面上的淹没深度,即调整撇导活水装置的浮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撇导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部(1),用于供水体进入,并对水体进行过滤;出水部(2),用于将来自所述进水部(1)的水体在指定位置排出;控制管路(3),用于在所述进水部(1)和出水部(2)之间进行水体的传输,并对流速及流量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进水部(1)包括主体(11)和自浮式结构(12),所述自浮式结构(12)用于保证所述主体(11)漂浮于水面上,所述主体(11)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自浮式结构(12)进行容置及安装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结构(13),用于对进入的水体进行过滤,所述控制管路(3)与所述腔体底部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撇导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部(1),用于供水体进入,并对水体进行过滤;出水部(2),用于将来自所述进水部(1)的水体在指定位置排出;控制管路(3),用于在所述进水部(1)和出水部(2)之间进行水体的传输,并对流速及流量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进水部(1)包括主体(11)和自浮式结构(12),所述自浮式结构(12)用于保证所述主体(11)漂浮于水面上,所述主体(11)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自浮式结构(12)进行容置及安装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结构(13),用于对进入的水体进行过滤,所述控制管路(3)与所述腔体底部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撇导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2)设置漂浮本体(21),以及固定于所述漂浮本体(21)上的至少一个出水口(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撇导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浮式结构(12)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外轮廓为等腰梯形,且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主体(11)的腔体侧壁上,其中,所述等腰梯形下底靠近所述主体(11)的腔体底部,且二者平行设置,所述等腰梯形的两腰分别与所述过滤结构(13)对称的两部分相对设置,所述主体(11)的腔体底部,位于所述两腰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神伟,徐瑞,强胜,黄晓琦,高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孺子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