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和健身划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8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器和健身划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尼器包括缸体,及一端插入缸体内的活塞杆,相对于活塞杆插入的一端,于缸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缸体连接部,并于活塞杆的位于缸体外的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活塞杆连接部;还包括于活塞杆插入的一端固定于缸体的端口处的密封部中,固定于活塞杆的位于缸体内的一端的活塞,以及靠近于缸体连接部一端固定在缸体中的弹性隔膜;且活塞两侧构成注油腔,弹性隔膜的靠近于缸体连接部一侧构成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尼器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活塞杆位移的体积补偿、以及热膨胀所引起的补偿,进而能够使阻尼器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Dampers and fitness Row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和健身划船器
本技术涉及阻尼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健身划船器上使用的阻尼器,同时本技术也涉及有装设该阻尼器的健身划船器。
技术介绍
健身划船器又名划船机,是以训练为目的,用来模拟水上赛艇运动的机器,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健身人士的青睐。划船器锻炼是全身多肌群参与的运动,锻炼者脖子以下85%的肌肉都会参与其中,通过模拟划船,可以使腿部、腰部、上肢、胸部以及背部的肌肉均得到锻炼,特别是对腰背部肌肉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划船器的训练强度也是可以自行控制和调节的,在低强度(小阻力)长时间的锻炼中能够达到有氧(减脂)的效果,而通过大阻力进行力量训练,也能达到增肌和塑形的目的。现有的划船器一般有水阻划船器、风阻划船器、磁阻划船器和风扇磁控双阻划船器以及液压阻力划船器几种。水阻划船器的阻力来自于其前端的水箱,水箱中可旋转的船桨,水箱加水后,即可在拉桨时产生阻力。水阻划船器因靠划水产生阻力,因此可获得与真实划船时类似的阻力感,并会发出水声,使用时更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水阻划船器的体积一般较大,使用中的噪音也会影响其他人。风阻划船器的阻力来自于其前端的风箱,风箱内部是可旋转的扇叶,风箱的出风口大小可以调节,出风口调小时,风箱内的风不容易排出去,就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出风口较大时,则阻力相应就会减小。风阻划船器依靠挤压空气产生阻力,其阻力比较均匀,运动体验较好,并且运动产生的气流也可利用为运动者进行吹风降温。但风阻划船器的体积也较大,其使用时产生的噪音亦较大,而会影响他人。磁阻划船器是利用磁力产生阻力,其内部有铁质飞轮,磁铁靠近飞轮时,会对铁质飞轮施加压力并产生运动阻力,磁铁与飞轮的距离越近,阻力越大,但二者并不会接触。磁阻划船器的阻力也较为均匀,体积相比水阻及风阻划船器要小,且几乎不会产生噪音,但磁阻划船器在使用中难以产生足够强大的运动阻力,锻炼效果有限。风扇磁控双阻划船器是将风阻与磁阻结合起来的划船器,其可以产生更强的阻力,但仍存在噪音大、价格较贵等问题。液压阻力划船器的阻力来自于液压缓冲器,其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但在使用时其阻力系统存在因摩擦生热,导致升温使得阻力下降的问题,仅适用于运动强度不大的人群。电流变液与磁流变液作为新兴的智能阻尼材料,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阻尼器领域,以电流变液为例,其作为一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粘度、塑性等流变特性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智能材料,其能够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瞬间从自由流动的液体变为半固体,而呈现出随电场强度变化的可控的屈服强度,且这种形态变化随电场的改变是可逆的,因而采用电流变液作为阻尼液的电流变阻尼器,相较于现有的阻尼形式有着阻尼力可调、可控性强,以及响应性好等优点。因而,尝试采用电流变液或磁流变液的阻尼结构作为划船器的阻尼部分,以可产生更好的阻尼训练效果,已成为众多开发人员所关注的研究课题。仍以现有的采用电流变液的阻尼器结构为例,目前的电流变阻尼器多存在装配工艺较为复杂,电极连接导线与电极之间焊接相连,时常发生焊接位置不当,难以连接及连接不稳定等情况。而由于电流变阻尼器中电极工作电压往往高达数千伏,电极外联的安全与方便性也往往难以保证。此外,现有的电流变阻尼结构在应对因活塞杆运动或热膨胀等原因所带来的缸内体积补偿上亦有所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阻尼器,以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点不足,而获得具有较好使用效果的阻尼器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阻尼器,包括缸体,及一端插入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相对于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一端,于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缸体连接部,并于所述活塞杆的位于所述缸体外的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活塞杆连接部,还包括:密封部,于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缸体的端口处,所述活塞杆滑动于所述密封部中,且所述密封部被设置为构成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之间的密封;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位于所述缸体内的一端、并滑动于所述缸体中,于所述活塞中或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之间构造有阻尼通道,并于所述活塞中设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于所述阻尼通道中形成电场/磁场的电极单元/励磁单元;弹性隔膜,靠近于所述缸体连接部一端固定在所述缸体中,所述弹性隔膜构成对该弹性隔膜两侧的所述缸体内空间的隔离,且所述弹性隔膜具有向所述活塞一侧、并呈波纹管状的延展长度;且: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缸体内构成充注有电流变液/磁流变液的注油腔,所述弹性隔膜的靠近于所述缸体连接部一侧的所述缸体内构成充注有带压气体的气腔。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包括一端卡置在所述缸体内的导套单元,螺接于所述缸体端口处的端面外封,以及夹设于所述导套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端面外封之间的油封;于所述导套单元和所述端面外封至少其一和所述缸体之间、和/或所述端面外封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于所述导套单元内设有连通于所述油封处和所述注油腔之间的回流通道,并于所述回流通道内设有可承接于所述注油腔内的压力而封堵所述回流通道的单向阀件。进一步的,于所述导套单元内设有环所述活塞杆设置的刮油环,以及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直线轴承。进一步的,于所述活塞杆的具有所述活塞杆连接部的一端固定有行程止盘,所述行程止盘随动于所述活塞杆而可与所述缸体/密封部抵接,并于所述行程止盘的抵接端装设有缓冲胶套。进一步的,所述缸体连接部设于螺接在所述缸体端部的螺纹闷盖上,所述弹性隔膜经由所述螺纹闷盖固定于所述缸体内,并于所述螺纹闷盖中设有可封堵的充气通道。进一步的,沿至所述活塞一侧的方向,为波纹管状延展的所述弹性隔膜的径向尺寸渐小设置,且所述弹性隔膜的正对于所述活塞的一侧端面向所述气腔中内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注油腔内充注为电流变液,所述活塞中装设为于所述阻尼通道中形成电场的电极单元,且所述阻尼通道位于所述活塞和所述缸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单元通过穿设于所述活塞杆中的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于所述电极单元上螺接固定有与所述导线连接的接线柱,于所述活塞杆的具有所述活塞杆连接部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导线连接的航空插头连接器。进一步的,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外凸布置、以与所述缸体抵接的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由绝缘材质制成、并为环所述活塞外周面间隔布置的多个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的阻尼器通过活塞两侧的充注电流变液或磁流变液的注油腔,活塞中的阻尼通道以及活塞中电极单元或励磁单元的设置,在活塞杆运动时可通过流经阻尼通道的电流变液或磁流变液的形态变化,产生阻尼力,从而能够提供阻尼力可调、可控性强以及具有较好响应性的阻尼器结构。同时,本技术中通过弹性隔膜一侧的气腔的设置,以及使弹性隔膜为波纹管状延展,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活塞杆位移的体积补偿、以及热膨胀所引起的补偿(合理时间内进行补偿的机理请具体阐述一下),进而也能够使阻尼器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此外,本技术的阻尼器中端面外封及螺纹闷盖与缸体之间的螺接设置,可代替现有普通阻尼器端面外封件所采用的焊接或翻边连接方式,从而可简化阻尼器装配工艺,并也为后续的检修提供了通道。而通过采用航空插头连接器实现导线和外部电源的连接,能够保证外联的安全与便利性,通过在电极单元上螺接设置接线柱,以与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包括缸体(1),及一端插入所述缸体(1)内的活塞杆(7),相对于供所述活塞杆(7)插入的一端,于所述缸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缸体连接部(3),并于所述活塞杆(7)的位于所述缸体(1)外的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活塞杆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部,于供所述活塞杆(7)插入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缸体(1)的端口处,所述活塞杆(7)滑动于所述密封部中,且所述密封部被设置为构成所述缸体(1)和所述活塞杆(7)之间的密封;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杆(7)的位于所述缸体(1)内的一端、并滑动于所述缸体(1)中,于所述活塞中或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1)之间构造有阻尼通道(T),并于所述活塞中设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于所述阻尼通道(T)中形成电场/磁场的电极单元(23)/励磁单元;弹性隔膜(30),靠近于所述缸体连接部(3)一端固定在所述缸体(1)中,所述弹性隔膜(30)构成对该弹性隔膜(30)两侧的所述缸体(1)内空间的隔离,且所述弹性隔膜(30)具有向所述活塞一侧、并呈波纹管状的延展长度;且: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缸体(1)内构成充注有电流变液/磁流变液的注油腔(F),所述弹性隔膜(30)的靠近于所述缸体连接部(3)一侧的所述缸体(1)内构成充注有带压气体的气腔(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器,包括缸体(1),及一端插入所述缸体(1)内的活塞杆(7),相对于供所述活塞杆(7)插入的一端,于所述缸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缸体连接部(3),并于所述活塞杆(7)的位于所述缸体(1)外的一端设有与外部构件连接的活塞杆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部,于供所述活塞杆(7)插入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缸体(1)的端口处,所述活塞杆(7)滑动于所述密封部中,且所述密封部被设置为构成所述缸体(1)和所述活塞杆(7)之间的密封;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杆(7)的位于所述缸体(1)内的一端、并滑动于所述缸体(1)中,于所述活塞中或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1)之间构造有阻尼通道(T),并于所述活塞中设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于所述阻尼通道(T)中形成电场/磁场的电极单元(23)/励磁单元;弹性隔膜(30),靠近于所述缸体连接部(3)一端固定在所述缸体(1)中,所述弹性隔膜(30)构成对该弹性隔膜(30)两侧的所述缸体(1)内空间的隔离,且所述弹性隔膜(30)具有向所述活塞一侧、并呈波纹管状的延展长度;且:所述活塞两侧的所述缸体(1)内构成充注有电流变液/磁流变液的注油腔(F),所述弹性隔膜(30)的靠近于所述缸体连接部(3)一侧的所述缸体(1)内构成充注有带压气体的气腔(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一端卡置在所述缸体(1)内的导套单元,螺接于所述缸体(1)端口处的端面外封(8),以及夹设于所述导套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端面外封(8)之间的油封(12);于所述导套单元和所述端面外封(8)至少其一和所述缸体(1)之间、和/或所述端面外封(8)与所述活塞杆(7)之间设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导套单元内设有连通于所述油封(12)处和所述注油腔(F)之间的回流通道(13),并于所述回流通道(13)内设有可承接于所述注油腔(F)内的压力而封堵所述回流通道(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麦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