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航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5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包括形状为L形的曲线管,所述曲线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灌注口,所述曲线管的另一端设有输入口,所述曲线管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灌注口的弯折处还设有第二灌注口,所述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和输入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术者在相对较深和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动脉插管,减少管路打折的可能性,避免局部血管损伤,并且能够为肢体远端提供双向灌注、避免肢体远端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A bidirectional perfusion arterial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医用插管,尤其涉及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
技术介绍
ECMO(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体外膜肺氧合)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ECMO采用V-A模式进行外周血管置管时需要进行股动脉插管。目前股动脉插管方法是耻骨结节和骼前上棘连线中点上方纵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股动脉,选择股动脉切口位置并预先留置荷包线。肝素化后在预置荷包线中点使用切开法或穿刺法插入股动脉插管,固定管路。传统的直形主动脉插管有以下劣势:1、股动脉位置较深,显露困难。如果采用传统的股动脉插管,在狭小的空间中不易操作,容易造成插管困难、管路打折、动脉损伤等2、股动脉插管几乎会占据整个股动脉管腔,ECMO运转时往往只能对股动脉进行近端供血,远端肢体处于缺血状态,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坏死物质释放入血导致感染、肾衰甚至死亡。临床上往往需要再行放置远端灌注管为肢体远端进行灌注,操作繁琐,同时增加医疗成本,增加出血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曲线形和记忆金属内芯的设计能够方便术者进行深方操作,不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和管路打折。同时,双向灌注可以同时满足股动脉近端远端的灌注需求,无需再行留置远端灌注管。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包括形状为L形的曲线管,所述曲线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灌注口,所述曲线管的另一端设有输入口,所述曲线管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灌注口的弯折处还设有第二灌注口,所述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和输入口相通。优选的,所述L形的曲线管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注口包括内芯和套设在所述内芯上的外管,所述内芯由记忆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芯的结构为可通过导丝的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内芯和外管的端口呈斜面。优选的,所述外管上还设有侧孔。优选的,所述曲线管由有机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二灌注口的直径为2±1mm。优选的,还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灌注口相连。优选的,所述软管的长度为5±3mm。优选的,所述曲线管的另一端的输入口上还设有固定管道位置的卡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术者在相对较深和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股动脉等动脉插管,减少管路打折的可能性,避免局部血管损伤,并且能够为肢体远端提供双向灌注、避免肢体远端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灌注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具体阐释。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包括形状为L形的曲线管1。曲线管1的表面平滑且前后管径一致,利于方便的插入到动脉中。在本技术中,曲线管1的形状呈弯曲形,并方便插入到动脉中即可。优选曲线管1的形状近似呈L形,并优选L形的曲线管1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度,并优选为135±10度,便于插入。曲线管1的一端设有第一灌注口2,第一灌注口2用于插入到动脉中。如图2中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灌注口2包括内芯21和套设在内芯21上的外管22,内芯21由记忆金属材料制成。内芯21端口为钝头,外管22的端口呈斜面。并优选内芯21的长度略微大于外管22,外管22的直径略微大于内芯21。在需插入到动脉中时,以穿刺法为例:首先将导丝置入股动脉,然后将由记忆金属材料的内芯和外管沿导丝直接插入到动脉中,方便术者快速完成动脉插管,减少出血,减少血管和周围组织损伤,减少医源性动脉夹层等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手术安全。此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优选内芯21可从外管22中抽出。在完成插入动脉后,可抽出内芯21以及导丝。优选在外管22上还设有侧孔23。如图1中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曲线管1的另一端设有输入口4,用于连接ECMO等体外设备。曲线管1上相对于第一灌注口2的弯折处还设有第二灌注口3。第一灌注口2、第二灌注口3和输入口4相通。并优选第一灌注口2、第二灌注口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优选第二灌注口的直径为2±1mm,还与软管5的一端相连,软管5的长度为5±3mm,方便插入,避免受压堵塞。如图1中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管6。连接管6的一端与输入口相连。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ECMO等体外设备相连。并优选连接管6与曲线管1一端的第一灌注口2的中心线平行,并分别位于曲线管1的另一端的两侧,从而使曲线管的形状呈Z形或闪电形,便于手动操作。另如图1中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优选曲线管1一端的长度为8-12cm,曲线管1另一端相对于一端的高度为2-4cm。曲线管1由有机材料制成。如图3中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以股动脉为例,在使用时,首先暴露股动脉,选择股动脉切口位置并预先留置荷包线。肝素化后利用曲线管1在深方股动脉预置荷包线中点切开并插入本实施例,注意将软管5完全没入至股动脉中,预置荷包线卡入卡口7位置,固定管路。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技术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L形的曲线管,所述曲线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灌注口,所述曲线管的另一端设有输入口,所述曲线管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灌注口的弯折处还设有第二灌注口,所述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和输入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L形的曲线管,所述曲线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灌注口,所述曲线管的另一端设有输入口,所述曲线管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灌注口的弯折处还设有第二灌注口,所述第一灌注口、第二灌注口和输入口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的曲线管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口包括内芯和套设在所述内芯上的外管,所述内芯由记忆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芯的结构为可通过导丝的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灌注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航
申请(专利权)人:杨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