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84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血带,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所述驱血带,包括本体;所述驱血带还包括:至少设置在本体的远心端上的凸起部;凸起部设置为柱状结构,且凸起部的轴线与本体的轴线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在本体的远心端上设置柱状结构的凸起部,不仅可使护士以驱血带的凸起部的轴线为固定轴,快速地将本体缠绕在该凸起部上,而且可使医生对本体的远心端进行有效固定,进而快速地将本体缠绕至离止血带3cm~5cm处,也可防止驱血带的脱落,可避免更换新的驱血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既可有效降低驱血前准备时间以及将驱血带缠在患者肢体上的时间,可提高驱血效率,也可减少手术成本。

Exsanguinating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血带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血带。
技术介绍
在对患者进行四肢外科手术过程中,为了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通常利用驱血带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驱血,然后采用止血带进行术中止血。其中,驱血带是控制出血量的关键装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驱血带。目前,驱血带通常为片状的橡胶驱血带。应用时,护士先将驱血带卷成卷状结构,以作驱血前的准备;当对患者进行驱血时,医生固定住驱血带的远心端,并将驱血带的近心端由患者的远心端向近心端逐圈拉紧,直至缠绕至离止血带3cm~5cm处;然后,利用止血带,对患者进行止血。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驱血前,护士将其卷成驱血带卷的时间长,导致驱血带准备时间较长,影响手术速率;另外,驱血时,医生将其缠绕在患者四肢上的时间长,且容易脱落,脱落后需更换新的驱血带,并重新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血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驱血带,包括本体;所述驱血带还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本体的远心端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为柱状结构,且所述凸起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相垂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的远心端与近心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本体一体化形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凸起部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本体的宽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凸起部)的直径为0.9cm~1.1cm。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凸起部的长度为9.9cm~10.1cm。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的长度为190cm~210cm。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厚度为0.045cm~0.055cm。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增阻的划痕或凸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通过至少在本体的远心端上设置柱状结构的凸起部,不仅可使护士以驱血带的凸起部的轴线为固定轴,快速地将本体缠绕在该凸起部上,而且可使医生对本体的远心端进行有效固定,进而快速地将本体缠绕至离止血带3cm~5cm处,也可防止驱血带的脱落,可避免更换新的驱血带。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既可有效降低驱血前准备时间以及将驱血带缠在患者肢体上的时间,可提高驱血效率,也可减少手术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的结构图。其中,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1-本体;2-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所设计的远心端指的是远离患者心脏的一端,近心端指的是靠近患者心脏的一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血带,如附图1所示,驱血带包括:本体1;进一步地,如附图1所示,该驱血带还包括:至少设置在本体1的远心端上的凸起部2;凸起部2设置为柱状结构,且凸起部2的轴线与本体1的轴线相垂直。下面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应用时,护士先以驱血带的凸起部2的轴线为固定轴,将本体1缠绕在该凸起部2上,以将本体1卷成卷状结构,进而完成驱血前的准备;当对患者进行驱血时,医生固定住驱血带的凸起部2,由于凸起部2的尺寸大于本体1的尺寸,使得医生可有效固定住本体1的远心端,并将本体1的近心端由患者的远心端向近心端逐圈拉紧,直至缠绕至离止血带3cm~5cm处;然后,利用止血带,对患者进行止血。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通过至少在本体1的远心端上设置柱状结构的凸起部2,不仅可使护士以驱血带的凸起部2的轴线为固定轴,快速地将本体1缠绕在该凸起部2上,而且可使医生对本体1的远心端进行有效固定,进而快速地将本体1缠绕至离止血带3cm~5cm处,也可防止驱血带的脱落,可避免更换新的驱血带。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既可有效降低驱血前准备时间以及将驱血带缠在患者肢体上的时间,可提高驱血效率,也可减少手术成本。如上所述,当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驱血时,医生需先将卷状结构的驱血带散开,以固定本体1的远心端,本技术实施例为了便于散开卷状结构的驱血带,如附图1所示,本体1的远心端与近心端上均设置有凸起部2。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驱血带的本体1与凸起部2的材质可以为橡胶,该类驱血带便于获取,且价格低廉。基于上述材料的驱血带,凸起部2与本体1一体化形成,可提高凸起部2与本体1的连接强度,也便于生产、制造。为了便于将本体1以凸起部2为固定轴进行缠绕或松开,本技术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凸起部2的轴线与本体1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为了快速地将本体1缠绕在该凸起部2上,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起部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本体1的宽度。通过如上设置,可便于使护士手持凸起部2的两端,将本体1缠绕在凸起部2上。需要说明的是,本体1的宽度指的是,本体1中与远心端至进心端的方向相垂直的侧边长度。关于凸起部2的直径,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起部2的直径可为0.9cm~1.1cm,举例来说,可设置为0.9cm、0.95cm、1.0cm、1.05cm、1.1cm等。通过如上设置,便于护士缠绕本体1,以及便于医生对本体1的远心端进行固定。为了进一步地便于护士缠绕本体1,以及便于医生对本体1的远心端进行固定,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起部2的长度可为9.9cm~10.1cm,举例来说,可设置为9.9cm、9.95cm、10cm、10.05cm、10.10cm等。为了能对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患者肢体进行驱血,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1的长度为190cm~210cm,举例来说,可设置为190cm、195cm、200cm、205cm、210cm等。通过如上设置,可提高驱血带的适用范围,便于推广。另外,为了在保证可有效驱血的前提下,减轻驱血带的重量,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1的厚度可为0.045cm~0.055cm,举例来说,可设置为0.045cm、0.050cm、0.055cm等。为了进一步防止驱血带从患者的肢体上脱落,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1的表面上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增阻的划痕或凸起。其中,可在本体1靠近患者肢体的表面上设置划痕或凸起或者在本体1靠近以及远离患者肢体的表面上设置划痕或凸起,本技术实施例不进行限制。另外,当在本体1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划痕时,可在本体1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向上倾斜的划痕以及多个向下倾斜的划痕,以形成过个棱形结构的划痕(参见附图1),可有效进行增阻。而当在本体1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凸起时,该凸起可设置为多个球状的凸起,且该凸起的半径小于凸起部2的半径,举例来说,该凸起的半径可设置为0.01cm~0.03cm,可具体设置为0.01cm、0.015cm、0.02cm、0.025cm、0.03cm等。为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血带与现有技术提供的驱血带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血带,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血带还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本体(1)的远心端上的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设置为柱状结构,且所述凸起部(2)的轴线与所述本体(1)的轴线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血带,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血带还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本体(1)的远心端上的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设置为柱状结构,且所述凸起部(2)的轴线与所述本体(1)的轴线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远心端与近心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部(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与所述本体(1)一体化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的轴线与所述本体(1)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血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秦炜黄洪杰邓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