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测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9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包括测试器,测试器包括连接筒、连接导体和测试筒,连接导体与连接筒绝缘设置、并固设于连接筒内,测试筒套设于连接筒外、并与连接筒固定设置,测试筒与连接筒之间形成导向间隙,测试筒设有条形通槽,条形通槽沿测试筒的长度方向开设;及推动器,推动器用于推动测试器移动。进行测试时,推动器推动测试器向前移动,被测件能够首先进入导向间隙内,通过导向间隙的导向作用,使被测件能够与连接导体迅速对接配合,提高对接和测试效率;同时,若被测件存在加工偏差等问题时,条形通槽使测试筒在配合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以解决加工偏差造成的无法配合的问题,从而实现浮动盲配的技术效果。

Connector tes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测试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信器件的测试和安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
技术介绍
通信器件如天线产品通常包含有连接器,如射频连接器、同轴连接器等。这些连接器在生产时需要进行连接可靠性测试,以保证加工质量。测试时,通常将连接器的公头与母头对接,以检测是否有连接信号、并判断连接器的质量是否达标。连接器测试时,公头和母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需要人工进行螺纹配合连接,导致测试效率低下;同时,若公头或母头之间存在加工偏差,则公头与母头进行螺纹连接时会出现扭矩过大或过小的问题,这将影响测试结果及公头或母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该连接器测试结构能够实现连接筒与被测件之间的快速对接,实现浮动盲配的技术效果,保证对接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包括测试器,测试器包括连接筒、连接导体和测试筒,连接导体与连接筒绝缘设置、并固设于连接筒内,测试筒套设于连接筒外、并与连接筒固定设置,测试筒与连接筒之间形成导向间隙,测试筒设有条形通槽,条形通槽沿测试筒的长度方向开设;及推动器,推动器用于推动测试器移动、使被测件能够进入导向间隙、以使连接导体与被测件抵接配合。上述连接器测试结构,进行测试时,推动器推动测试器向前移动,被测件能够首先进入导向间隙内,通过导向间隙的导向作用,使被测件能够与连接导体迅速对接配合,提高对接和测试效率;同时,若被测件存在加工偏差等问题导致无法顺利配合时,由于测试筒设有条形通槽,使测试筒在配合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以解决加工偏差造成的无法配合的问题,从而实现浮动盲配的技术效果。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条形通槽开设有多个、并呈间距开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筒的一端固设有筒底板,筒底板设有用于使连接筒穿过的第一套孔,筒底板固设于连接筒的外壁、使测试筒与连接筒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动器包括推板和驱动器,推板设有用于使连接筒穿过的第二套孔,推板套设于连接筒,驱动器用于驱动推板移动、使推板能够抵压筒底板、以使测试器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板和筒底板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压推板和筒底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套设于连接筒外侧的弹簧,推板还设有限位筒,限位筒的内径大于弹簧的外径,弹簧的一端位于限位筒的内壁和连接筒的外壁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筒的外壁还设有防止推板滑出连接筒的限位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为设于连接筒的外壁的环形阶;或限位部包括设于连接筒的外壁的至少一个限位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测试结构还包括挡板,连接筒的外壁设有卡槽,卡槽位于限位部和推板之间,挡板卡设于卡槽、并用于抵挡推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推板还设有对接部,对接部用于与驱动器对接。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测试结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测试结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连接器测试结构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4为实施例中连接筒及弹性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限位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0、连接筒,110、连接导体,210、测试筒,211、条形通槽,212、抱紧弹片,220、筒底板,230、导向间隙,310、推板,311、限位筒,320、弹性件,331、环形阶,332、挡板,341、对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包括测试器,测试器包括连接筒100、连接导体110和测试筒210,连接导体110与连接筒100绝缘设置、并固设于连接筒100内,测试筒210套设于连接筒100外、并与连接筒100固定设置,测试筒210与连接筒100之间形成导向间隙230,测试筒210设有条形通槽211,条形通槽211沿测试筒210的长度方向开设;及推动器,推动器用于推动测试器移动、使被测件能够进入导向间隙230、以使连接导体110与被测件抵接配合。进行测试时,推动器推动测试器向前移动,被测件能够首先进入导向间隙230内,通过导向间隙230的导向作用,使被测件能够与连接导体110迅速对接配合,提高对接和测试效率;同时,若被测件存在加工偏差等问题导致无法顺利配合时,由于测试筒210设有条形通槽211,使测试筒210在配合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以解决加工偏差造成的无法配合的问题,从而实现浮动盲配的技术效果。通信器件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连接器,如射频连接器、同轴连接器等,这些连接器通常对应设有公头和母头,为保证加工品质,通常会对连接器进行测试,以判断是否满足要求或达标。由于公头和母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单独依靠人工连接,效率非常低下;同时,由于公头和母头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加工偏差,导致公头与母头在螺纹连接时并非完全匹配,从而导致螺纹连接后会产生过大或过小的扭矩,不仅影响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还容易降低公头或母头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测试结构,连接筒100和测试筒210之间形成导向间隙230,在对接时,被测件(如母头)能够迅速被导向进入该导向间隙230内,使被测件的被测导体与连接筒100内的连接导体110迅速对接配合,相比人工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连接效率,从而提高测试效率;若被测件(如母头)存在加工偏差时,由于测试筒210设有条形通槽211,被测件与测试筒210抵接配合时,测试筒210可进行自主变形,以适应被测件的加工偏差导致的过大过小配合力问题,从而实现测试筒210浮动变形的技术效果,满足不同加工偏差情况下的被测件对接问题,结合导向间隙230,实现浮动盲配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对接和测试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量,还保证了后续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测试时,被测件如母头是外螺纹结构,正是由于测试筒210的浮动变形,从而能够直接与被测件的外螺纹结构抵接配合,而无需螺纹配合,且避免了加工偏差导致过大或过小扭矩的问题,保证后续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也提高被测件的使用寿命,避免测试后被测件报废而无法继续使用。连接导体110和被测件的对接导体均由可导电材料制作而成。如连接导体110可以是射频插针,连接筒100相当于射频外壳体,连接筒100和连接导体110形成公头,被测件形成母头,公头和母头对接连接后形成射频连接器,从而进行后续测试,不再赘述。如图1至图4所示,测试筒210的长度小于连接筒100的长度,测试筒210的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器,所述测试器包括连接筒、连接导体和测试筒,所述连接导体与所述连接筒绝缘设置、并固设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测试筒套设于所述连接筒外、并与所述连接筒固定设置,所述测试筒与所述连接筒之间形成导向间隙,所述测试筒设有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沿所述测试筒的长度方向开设;及推动器,所述推动器用于推动所述测试器移动、使被测件能够进入所述导向间隙、以使所述连接导体与所述被测件抵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器,所述测试器包括连接筒、连接导体和测试筒,所述连接导体与所述连接筒绝缘设置、并固设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测试筒套设于所述连接筒外、并与所述连接筒固定设置,所述测试筒与所述连接筒之间形成导向间隙,所述测试筒设有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沿所述测试筒的长度方向开设;及推动器,所述推动器用于推动所述测试器移动、使被测件能够进入所述导向间隙、以使所述连接导体与所述被测件抵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槽开设有多个、并呈间距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筒的一端固设有筒底板,所述筒底板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筒穿过的第一套孔,所述筒底板固设于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使所述测试筒与所述连接筒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器包括推板和驱动器,所述推板设有用于使所述连接筒穿过的第二套孔,所述推板套设于所述连接筒,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推板移动、使所述推板能够抵压所述筒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波杜艳伟徐燕青李永春廖科述张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