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系统稳定性高,运行成本低,安全无污染。其中,过滤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收集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泵;过滤池内设有呈高低位分布三层过滤网,三层过滤网上分别形成有碎石层、砂石层和活性炭层,位于最下方的过滤网上挂设有生化填料;絮凝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过滤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二提升泵,絮凝池内设有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机构,絮凝池上还设有盛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盒;储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絮凝池的出水口连通,储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储水池内设有滤罩,滤罩下端封闭,滤罩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我国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大部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出现缺水或严重缺水的现象,以致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建设调水工程。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冲厕、路面喷洒、绿化浇灌的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下我国大量的雨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且回收处理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包括收集池、过滤池、絮凝池和储水池;所述收集池顶部连接有雨水进管,所述收集池底部具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内设有排污泵,所述收集池的底部设有导污板,所述导污板具有坡度,其较低端靠近所述排污槽;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收集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泵;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呈高低位分布三层过滤网,三层过滤网上分别形成有碎石层、砂石层和活性炭层,位于最下方的过滤网上挂设有生化填料;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机构,所述絮凝池上还设有盛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盒;所述储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储水池内设有滤罩,所述滤罩下端封闭,所述滤罩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滤罩内,所述第二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储水池的外侧;所述第三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滤罩的外侧。优选地,所述收集池内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上贯穿地开设有透水孔,所述L形板与所述收集池侧壁之间配合形成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内设有拦污篮;所述收集池内还连接有拦污网,所述拦污网倾斜设置,其较低端搭接在所述L形板上,其较高端搭接在收集池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过滤池内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喷水管位于所述碎石层的上方,所述喷水管水平设置,其沿轴向连通有多个喷头。优选地,所述收集池连通有第一出水管。优选地,所述储水池具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连通有回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碎石层的上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雨水通过雨水进管进入收集池,并在收集池底部蓄积。收集池底部的导污板能将污泥等杂质导入排污槽内,并通过排污泵将污泥等杂质及时排出,有助于降低收集池内雨水的浊度,减轻后续过滤处理负担。通过第一提升泵能将收集池内的雨水引入过滤池。在过滤池内,雨水先后受碎石层、砂石层和活性炭层的过滤作用,使混在雨水中的固态杂质被分离出来。过滤后的雨水落入过滤池的底部,并受附着在生化填料的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掉了雨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过滤和生化处理后的雨水由第二提升泵引入絮凝池,通过添加絮凝剂能吸附水中剩余的杂质。絮凝处理后的雨水由第三提升泵引入储水池,由于设置了滤罩,且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管设置在滤罩内,因絮凝处理生成的杂质被隔离在滤罩外。在需要用水时,可直接打开第二出水管上的阀门,经过多次处理后的雨水由第二出水管流出,出水可用于灌溉或洗漱用。本技术对雨水进行了包括多次过滤、生化以及絮凝在内的处理,够保证出水的水质,该系统稳定性高,运行成本低,安全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集池;11、排污泵;12、拦污网;13、L形板;14、拦污篮;15、收集槽;16、导污板;2、过滤池;21、喷水管;22、碎石层;23、砂石层;24、活性炭层;25、过滤网;26、生化填料;3、絮凝池;31、搅拌机构;32、电机;33、加药盒;4、储水池;41、滤罩;42、溢流口;43、排污口;5、第一提升泵;6、第二提升泵;7、第三提升泵;81、第一进水管;82、第二进水管;83、第三进水管;91、第一出水管;92、回水管;93、第二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包括收集池1、过滤池2、絮凝池3和储水池4。所述收集池1顶部连接有雨水进管,所述收集池1底部具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内设有排污泵11,所述收集池1的底部设有导污板16,所述导污板16具有坡度,其较低端靠近所述排污槽。所述过滤池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81与所述收集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81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泵5;所述过滤池2内设有呈高低位分布三层过滤网25,三层过滤网25上分别形成有碎石层22、砂石层23和活性炭层24,位于最下方的过滤网25上挂设有生化填料26。所述絮凝池3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82与所述过滤池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82上连接有第二提升泵6,所述絮凝池3内设有由电机32驱动转动的搅拌机构31,所述絮凝池3上还设有盛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盒33。所述储水池4的进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83与所述絮凝池3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池4的底部设有排污口43,所述储水池4内设有滤罩41,所述滤罩41下端封闭,所述滤罩41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滤罩41内,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储水池的外侧;所述第三进水管83的出口位于所述滤罩41的外侧。上述方案中,雨水通过雨水进管进入收集池1,并在收集池1底部蓄积。收集池1底部的导污板16能将污泥等杂质导入排污槽内,并通过排污泵11将污泥等杂质及时排出,有助于降低收集池1内雨水的浊度,减轻后续过滤处理负担。通过第一提升泵5能将收集池1内的雨水引入过滤池2。在过滤池2内,雨水先后受碎石层22、砂石层23和活性炭层24的过滤作用,使混在雨水中的固态杂质被分离出来。过滤后的雨水落入过滤池2的底部,并受附着在生化填料26的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掉了雨水中的有机物。通过过滤和生化处理后的雨水由第二提升泵6引入絮凝池3,通过添加絮凝剂能吸附水中剩余的杂质。絮凝处理后的雨水由第三提升泵7引入储水池4,由于设置了滤罩41,且第二出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滤罩41内,因絮凝处理生成的杂质被隔离在滤罩41外。在需要用水时,可直接打开第二出水管上的阀门,经过多次处理后的雨水由第二出水管93流出,出水可用于灌溉或洗漱用。所述收集池1内连接有L形板13,所述L形板13上贯穿地开设有透水孔,所述L形板13与所述收集池1侧壁之间配合形成收集槽15,所述收集槽15内设有拦污篮14;所述收集池1内还连接有拦污网12,所述拦污网12倾斜设置,其较低端搭接在所述L形板13上,其较高端搭接在收集池1的侧壁上。通过拦污网可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雨水会透过拦污网12上的网孔落在收集槽15内,杂质则被隔离在拦污网。由于拦污网倾斜设置,杂质会沿着拦污网运动,并最终落入拦污篮14内,通过定时清理拦污篮14可保证拦污篮14的有效容量。由于拦污篮14内内也存在一定量的水,拦污篮14内的水在通过拦污篮14的网孔后,落在L形板13上,并通过透水孔落入收集池1内。所述过滤池2内连接有喷水管21,所述喷水管2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8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喷水管21位于所述碎石层22的上方,所述喷水管21水平设置,其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池、过滤池、絮凝池和储水池;所述收集池顶部连接有雨水进管,所述收集池底部具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内设有排污泵,所述收集池的底部设有导污板,所述导污板具有坡度,其较低端靠近所述排污槽;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收集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泵;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呈高低位分布三层过滤网,三层过滤网上分别形成有碎石层、砂石层和活性炭层,位于最下方的过滤网上挂设有生化填料;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机构,所述絮凝池上还设有盛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盒;所述储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储水池内设有滤罩,所述滤罩下端封闭,所述滤罩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滤罩内,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储水池的外侧;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滤罩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池、过滤池、絮凝池和储水池;所述收集池顶部连接有雨水进管,所述收集池底部具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内设有排污泵,所述收集池的底部设有导污板,所述导污板具有坡度,其较低端靠近所述排污槽;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收集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泵;所述过滤池内设有呈高低位分布三层过滤网,三层过滤网上分别形成有碎石层、砂石层和活性炭层,位于最下方的过滤网上挂设有生化填料;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连接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搅拌机构,所述絮凝池上还设有盛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盒;所述储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储水池内设有滤罩,所述滤罩下端封闭,所述滤罩上穿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滤罩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明芬,韩金花,尚璘,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西海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