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之间设有横板,横板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两根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横板的下端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顶面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蜗杆,第一滑槽内设有两块第一滑块,两块第一滑块分别设置于第一蜗杆左右两端的第一滑槽内,两块第一滑块的侧壁上均设有左右连通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根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的左右两端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伤口进行愈合,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A surgical stent for inguinal hern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
技术介绍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临床上以腹股沟疝手术后,由于腹股沟肌张力较大,所以在手术后不仅不便于进行固定也不利于愈合;而且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两根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下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顶面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两块第一滑块,两块所述第一滑块分别设置于第一蜗杆左右两端的第一滑槽内,两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上均设有左右连通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根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的左右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两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下端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蜗杆,所述控制槽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位于第二蜗轮的下方,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控制槽的左右两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砂袋。优选地,两根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块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第一滑块与第一蜗轮之间的第一滑槽内。优选地,所述控制槽的左右两端内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位于第二蜗杆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内均设有第二滑块,两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分别与升降板的左右两端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升降板下端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与砂袋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上套设有弹簧。本技术中,通过转动第一蜗杆能有效的调节两个砂袋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使得砂袋位于伤口的正上方,转动第二蜗杆能有效的调节砂袋的高度,便于砂袋对伤口附近腹股沟肌的进行有效的固定,不仅有利于伤口进行愈合,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支撑杆、2横板、3第一滑槽、4第一蜗杆、5第一滑块、6第一螺纹杆、7第一蜗轮、8控制板、9控制槽、10第二蜗杆、11第二螺纹杆、12第二蜗轮、13升降板、14弹性件、15砂袋、16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1,两根支撑杆1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垫板16,能有效的提高两根支撑杆1的稳定性,两根支撑杆1之间设有横板2,横板2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两根支撑杆1的侧壁固定连接,横板2的下端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顶面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蜗杆4,第一蜗杆4的上端连接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便于通过第一手轮转动第一蜗杆4,第一滑槽3内设有两块第一滑块5,两块第一滑块5分别设置于第一蜗杆4左右两端的第一滑槽3内,两块第一滑块5的侧壁上均设有左右连通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根第一螺纹杆6,第一螺纹杆6为双向螺纹杆,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3的左右两端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与第一蜗杆4啮合,第一滑槽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块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第一滑块5与第一蜗轮7之间的第一滑槽3内,通过两块限位块分别对两块第一滑块5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滑块5与第一蜗轮7发生碰撞;两块第一滑块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8,控制板8的下端设有控制槽9,控制槽9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蜗杆10,第二蜗杆10位于控制槽9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便于通过第二手轮控制第二蜗杆10转动,控制槽9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2,第二蜗轮12与第二蜗杆10啮合,第二螺纹杆11上螺纹套接有升降板13,升降板13位于第二蜗轮12的下方,升降板13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控制槽9的左右两端内壁滑动连接,控制槽9的左右两端内壁上均竖直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位于第二蜗杆10的下方,两个第二滑槽内均设有第二滑块,两块第二滑块的侧壁分别与升降板13的左右两端侧壁固定连接,便于升降板13早控制槽9内滑动,第二滑槽的底部位于第二螺纹杆11下端的上方,升降板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4,弹性件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砂袋15,将砂袋15放置在伤口的上方,能对腹股沟肌张进行有效的固定,弹性件14包括设置于升降板13下端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下端与砂袋的上端固定连接,伸缩杆上套设有弹簧,能对砂袋15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本文中的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和砂袋15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技术中,通过转动第一蜗杆4能带动第一螺纹杆6转动,使得第一滑块5在第一滑槽3内滑动,能带动砂袋1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便于将砂袋15调节至伤口的上方,转动第二蜗杆10能带动第二螺纹杆11转动,使得升降板13在控制槽9内滑动,便于调节砂袋15的高度,使得砂袋15位于伤口附近的腹股沟内,两个砂袋15能适用与左侧或右侧腹股沟疝的腹股沟肌进行有效的固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杆(1)之间设有横板(2),所述横板(2)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两根支撑杆(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的下端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的顶面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蜗杆(4),所述第一滑槽(3)内设有两块第一滑块(5),两块所述第一滑块(5)分别设置于第一蜗杆(4)左右两端的第一滑槽(3)内,两块所述第一滑块(5)的侧壁上均设有左右连通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根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3)的左右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7),所述第一蜗轮(7)与第一蜗杆(4)啮合,两块所述第一滑块(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8),所述控制板(8)的下端设有控制槽(9),所述控制槽(9)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蜗杆(10),所述控制槽(9)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2),所述第二蜗轮(12)与第二蜗杆(10)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上螺纹套接有升降板(13),所述升降板(13)位于第二蜗轮(12)的下方,所述升降板(13)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控制槽(9)的左右两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4),所述弹性件(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砂袋(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使用的腹股沟疝术后支架,包括两根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杆(1)之间设有横板(2),所述横板(2)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与两根支撑杆(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2)的下端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的顶面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蜗杆(4),所述第一滑槽(3)内设有两块第一滑块(5),两块所述第一滑块(5)分别设置于第一蜗杆(4)左右两端的第一滑槽(3)内,两块所述第一滑块(5)的侧壁上均设有左右连通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根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3)的左右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7),所述第一蜗轮(7)与第一蜗杆(4)啮合,两块所述第一滑块(5)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8),所述控制板(8)的下端设有控制槽(9),所述控制槽(9)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内外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蜗杆(10),所述控制槽(9)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2),所述第二蜗轮(12)与第二蜗杆(10)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春,马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长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