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04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包括壳体、进料斗、加热装置、炒料筒,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十字加热板,十字加热板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十字加热板相邻两板中间设置有炒料筒,壳体壁上设置有烘干层。十字加热板相邻位置设置有炒料筒能够在炒料筒两侧均匀加热,使所炒物料受热更加均匀,烘干层能够更好的利用余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制作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炒料机大多是炒料锅式,料铲在锅内翻动,炒料过程中或掺入辅料,作为加热介质进行实物原料炒制,炒制过程往往受热不匀,需要人工翻动,炒料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收集,直接散发掉,工作环境也较为恶劣。余热没有再利用,而造成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解决现有的物料炒制受热不均匀,余热没有回收再利用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包括壳体、进料斗、加热装置、炒料筒,上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上述加热装置为十字加热板,上述十字加热板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上述十字加热板相邻两板中间设置有炒料筒,上述壳体壁上设置有烘干层,上述转动轴通过转动装置与电机连接,上述电机和十字加热板分别与控电箱连接十字加热板相邻位置设置有炒料筒能够在炒料筒两侧均匀加热,使所炒物料受热更加均匀,且热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热能,在壳体臂上设置有烘干层,能够充分利用炒料筒的余热加热需要烘干的物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上述炒料筒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上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相吻合的弧形盖。炒料筒设置与之吻合的弧形盖,在炒料筒转动时,形成封闭空间。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优选是上述壳体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上述壳体下部设置有第三开口,上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分别与壳体内炒料筒第一开口对应,上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均为上宽下窄结构。炒料筒第一开口与壳体上第二开口对应,物料可从壳体上第二开口直接进入炒料筒内。进一步优选,上述壳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外壳设置保温层,壳体保温效果更好,壳体内形成较为恒温的空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上述烘干层设置在壳体内侧。内侧空间利用加热管余热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优选,上述烘干层为抽屉式烘干层,上述烘干层与炒料筒相邻面设置有孔状结构。抽屉式烘干层方便抽取和放置烘干物料,与炒料筒相邻面设置有孔状结构能够更好的吸收余热,接收热能。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优选,上述抽屉式烘干层在上述壳体上层或下层位置时,上述抽屉式烘干层长度与上述第二开口长度之和,小于等于上述壳体长度。这样设置上下层的烘干层不影响上料和下料。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优选,上述烘干层为垂直方向时,烘干层内设置多个分割层。垂直方向的烘干层设置多个分割层在烘干层内部形成多个空间,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吸收余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上述进料斗设置有双向分流通道,上述双向分流通道为进料口中下方设置有倒V型分流结构,上述进料口和倒V型分流结构四周设有防护板,上述双向分流通道与壳体对应。倒V型分流结构能够在漏斗中形成二次分流,进一步防止物料堵塞。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上述壳体1的上层和下层活动安装在壳体1上。这样在进料出料时如果造成物料散落,或者烘干层操作不便时,方便上开启,或者下开启检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项:1.十字转动加热管的设计,能够让炒料筒充分受热,烘干层的设计充分利用炒料机产生的余热进行物料的烘干。2.倒V型的分流结构设计能够形成二次分流,能够形成二次分流,结构简单,能够解决物流在进料斗的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保温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包括壳体1、进料斗2、加热装置3、炒料筒4,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上述加热装置3为十字加热板31,上述十字加热板31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32,上述十字加热板31相邻两板中间设置有炒料筒4,上述壳体1壁上设置有烘干层5,上述转动动轴32通过转动装置与电机6连接,上述电机6和十字加热板31分别与控电箱7连接十字加热板相邻位置设置有炒料筒能够在炒料筒两侧均匀加热,使所炒物料受热更加均匀,且热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热能,在壳体臂上设置有烘干层,能够充分利用炒料筒的余热加热需要烘干的物料。具体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上述炒料筒4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41,上述第一开口41设置有相吻合的弧形盖42。炒料筒设置与之吻合的弧形盖,在炒料筒转动时,形成封闭空间,使物料在滚动搅拌时受热均匀物料不易洒落。具体实施例3:如图2、图3所示,该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上述壳体1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8,上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第三开口9,上述第二开口8、第三开口9分别与壳体1内炒料筒4第一开口41对应,上述第二开口8与第三开口9均为上宽下窄结构。炒料筒第一开口与壳体上第二开口对应,物料可从壳体上第二开口直接进入炒料筒内,炒制后可从第三开口直接出料,上宽下窄结构,在送料和放料过程中不易洒落。具体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增设了保温层,上述壳体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0)。外壳设置保温层,壳体保温效果更好,壳体内形成较为恒温的空间。具体实施例5: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上述烘干层5设置在壳体1内侧。内侧空间利用加热管余热效果更好。具体实施例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上述烘干层5为抽屉式烘干层,上述烘干层5与炒料筒4相邻面设置有孔状结构51。抽屉式烘干层方便抽取和放置烘干物料,与炒料筒相邻面设置有孔状结构能够更好的吸收余热,接收热能。具体实施例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上述抽屉式烘干层在上述壳体(1)上层或下层位置时,上述抽屉式烘干层长度与上述第二开口8长度之和,小于等于上述壳体(1)长度。这样设置上下层的烘干层不影响上料和下料。具体实施例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上述烘干层5为垂直方向时,烘干层5内设置多个分割层52。垂直方向的烘干层设置多个分割层在烘干层内部形成多个空间,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吸收余热。具体实施例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上述进料斗2设置有双向分流通道,上述双向分流通道为进料口21中下方设置有倒V型分流结构22,上述进料口21和倒V型分流结构22四周设有防护板23,上述双向分流通道与壳体(1)对应。倒V型分流结构能够在漏斗中形成二次分流,进一步防止物料堵塞。具体实施例1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上述壳体1的上层和下层活动安装在壳体1上。这样在进料出料时如果造成物料散落,或者烘干层操作不便时,方便上开启,或者下开启检查。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包括壳体(1)、进料斗(2)、加热装置(3)、炒料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为十字加热板(31),所述十字加热板(31)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32),所述十字加热板(31)相邻两板中间设置有炒料筒(4),所述壳体(1)壁上设置有烘干层(5),所述转动轴(32)通过转动装置与电机(6)连接,所述电机(6)和十字加热板(31)分别与控电箱(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包括壳体(1)、进料斗(2)、加热装置(3)、炒料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为十字加热板(31),所述十字加热板(31)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32),所述十字加热板(31)相邻两板中间设置有炒料筒(4),所述壳体(1)壁上设置有烘干层(5),所述转动轴(32)通过转动装置与电机(6)连接,所述电机(6)和十字加热板(31)分别与控电箱(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料筒(4)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41),所述第一开口(41)设置有相吻合的弧形盖(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8),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第三开口(9),所述第二开口(8)、第三开口(9)分别与壳体(1)内炒料筒(4)第一开口(41)对应,所述第二开口(8)与第三开口(9)均为上宽下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炒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展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二婶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