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54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器、屈光部件和调节机构。屈光部件设置在显示器一侧。调节机构连接屈光部件,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屈光部件的形态以调节屈光部件的屈光度。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屈光部件的形态,以调节屈光部件的屈光度,使得屈光不正的用户能够看清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Head-mounted displa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显示设备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子眼镜通过计算系统与光学系统的配合,使用户在佩戴电子眼镜后,看到现实场景中添加的虚拟场景。然而,但当用户存在近屈光不正的情况时,用户需要先佩戴屈光眼镜,再佩戴上电子眼镜。电子眼镜和屈光眼镜在空间上互相冲突,导致电子眼镜佩戴不牢固,或者导致用户脸部受挤压而产生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一侧的屈光部件;和连接所述屈光部件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形态以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屈光度。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屈光部件的形态,以调节屈光部件的屈光度,使得屈光不正的用户能够看清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相关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调节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外壳20、收容槽22、外壳顶壁24、外壳底壁26、缺口262、外壳侧壁28、支撑部件30、第一支架32、第一弯折部322、第二支架34、第二弯折部342、弹性带36、显示器40、屈光部件50、屈光腔52、透光液体54、第一膜层56、第二膜层58、侧壁59、调节机构60、腔体62、滑槽622、滑动件64、驱动部件66、旋钮662、丝杠664、齿轮666、齿条668、驱动电机669、电机轴6691、输入器6692、调节腔6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计算系统与光学系统的配合,在用户在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后,可向用户的眼睛发送光学信号,从而实现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和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等不同效果。面对用户屈光不正的情况,相关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通常采用叠加镜片的方式应对。请参阅图1,相关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通常在显示器201的一侧设置镜片支架202,镜片支架202用于插入镜片203。不同屈光情况的人,可通过插入不同的镜片进行视力矫正。然而如此,用户需要手动更换镜片203,这极不方便。而且,由于用户需要手动更换镜片203,镜片支架202不能太小,这会影响头戴式显示设备200的外观,甚至会因此影响佩戴舒适度。此外,由于是通过镜片203的更换进行视力矫正,镜片203的度数只能是阶梯式的,不可能是线性的。配备太多的镜片203会增加大量成本,配备的镜片203太少则不同屈光程度的用户可能无法找到相应的度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100(HeadMountDisplay,HMD)。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包括外壳20、支撑部件30、显示器40、屈光部件50和调节机构60。外壳20为头戴式显示设备100的外部零部件,起到了保护和固定头戴式显示设备100的内部零部件的作用。通过外壳20将内部零部件包围起来,可以避免外界因素对这些内部零部件造成直接的损坏。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0可用于固定显示器40、屈光部件50和调节机构60中的至少一个。在图3的示例中,外壳20形成有收容槽22,显示器40和屈光部件50收容在收容槽22中。调节机构60部分地从外壳20露出。外壳20还包括外壳顶壁24、外壳底壁26和外壳侧壁28。外壳底壁26的中部朝向外壳顶壁24形成缺口262。或者说,外壳20大致呈“B”字型。在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可通过缺口262架设在用户的鼻梁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头戴式显示设备100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性。调节机构60可部分地从外壳侧壁28露出,以便用户对屈光部件50进行调节。另外,外壳20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CNC)机床加工铝合金形成,也可以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者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lastic,ABS)注塑成型。在此不对外壳20的具体制造方式和具体材料进行限定。支撑部件30用于支撑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在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可通过支撑部件30固定在用户的头部。在图3的示例中,支撑部件30包括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4和弹性带36。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关于缺口262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20的边缘,在用户不需要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可将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贴近外壳20叠放,以便于收纳。在用户需要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可将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展开,以实现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支撑的功能。第一支架32远离外壳2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弯折部322,第一弯折部322朝向外壳底壁26弯折。这样,用户在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第一弯折部322可架设在用户的耳朵上,从而使头戴式显示设备100不易滑落。类似地,第二支架34远离外壳2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弯折部342。第二弯折部342的解释和说明可参照第一弯折部322,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弹性带36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32和第二支架34。如此,在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进行剧烈活动时,可以通过弹性带36进一步固定头戴式显示设备100,防止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在剧烈活动中松动甚至掉落。可以理解,在其他的示例中,弹性带36也可以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器40包括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无需背光灯,有利于头戴式显示设备100的轻薄化。而且,OLED屏幕可视角度大,耗电较低,有利于节省耗电量。当然,显示器40也可以采用LED显示器或MicroLED显示器。这些显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一侧的屈光部件;和连接所述屈光部件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形态以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屈光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一侧的屈光部件;和连接所述屈光部件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形态以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屈光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部件包括屈光腔和设置在所述屈光腔内的透光液体,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透光液体的量以调节所述屈光部件的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部件包括第一膜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膜层设置的第二膜层和连接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侧壁,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和所述侧壁围成所述屈光腔,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透光液体的量以改变所述第一膜层和/或所述第二膜层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腔体、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中的滑动件和与所述滑动件连接的驱动部件,所述腔体和所述滑动件共同限定出调节腔,所述调节腔通过所述侧壁连通所述屈光腔,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腔体滑动以调整所述调节腔的容积以调节所述屈光腔内的所述透光液体的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