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排气稀释装置和PM测量系统,排气稀释装置包括:稀释通道,提供稀释用空气,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稀释;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一发动机排出的第一排气;以及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二发动机排出的第二排气被稀释后的第二稀释排气,稀释通道具有气体混合部,将从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导入的第一排气和稀释用空气混合,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比稀释通道中的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导入第一排气,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比稀释通道中的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且比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更上游的一侧导入第二稀释排气,气体混合部包括节流部,节流部对稀释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
Exhaust Dilution Device and PM Measur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稀释装置和PM测量系统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7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排气稀释装置和PM测量系统”、申请号为201310299633.2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稀释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的排气稀释装置和使用该排气稀释装置的PM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所述,这种排气稀释装置,作为测量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PM)的装置,包括:稀释通道、用于向该稀释通道导入排气的排气导入管、以及在该排气导入管的导入口附近形成有节流孔的节流孔板。在此,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同一个稀释通道上,设置导入第一排气的第一排气导入管和导入第二排气的第二排气导入管,并利用切换阀切换这些排气导入管,由此能够选择性地稀释和测量来自各发动机的排气。而且,在该排气稀释装置中,第二排气导入管连接在对第一排气和稀释用空气进行混合的节流孔的下游侧。但是,由于第二排气导入管连接在节流孔的下游侧,因此在进行第一排气的PM测量时,利用节流孔稀释的第一排气停留在第二排气导入管的开口空间或附着在形成该开口空间的内壁上,导致第一排气的PM测量产生测量误差。即,在比混合第一排气和稀释气体的混合部更下游的地方,排气因为稀释气体而冷却,并且生成PM。如果在比所述混合部更下游的一侧设置无效空间,则PM会附着在该无效空间上,从而产生测量误差。另外,在第一排气的PM测量结束之后,在进行第二排气的PM测量时,残留或附着在该第二排气导入管的开口空间上的、来自第一排气的PM,可能被测量成第二排气所含有的PM,导致第二排气的PM测量产生测量误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329661号专利文献2:国际专利公开公报WO2010/112286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一举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对多个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的排气测量中,降低因共用稀释通道而产生的例如PM测量等排气测量的误差。即,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通道,提供稀释用空气,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稀释;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一发动机排出的第一排气;以及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二发动机排出的第二排气被稀释后的第二稀释排气,所述稀释通道具有气体混合部,将从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导入的第一排气和所述稀释用空气混合,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一排气,所述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且比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二稀释排气,所述气体混合部包括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对所述稀释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按照所述构成,能够使用同一个稀释通道对从第一发动机和第二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测量。由此,例如在测量第一排气和第二稀释排气中含有的例如PM等的排气测量时,无需分别准备对应的且专用的稀释通道,因此可实现降低成本和系统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稀释通道中的气体混合部的上游侧导入第二稀释排气,因此在第一排气测量中,能够降低在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在气体混合部的下游侧开口的情况下产生的PM测量误差。例如,在第一排气的PM测量中,能够降低由于第一排气的PM等测量成分停留或附着在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的开口空间上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另外,在第二稀释排气的例如PM测量等排气测量中,能够防止残留或附着在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的开口空间上的来自第一排气的PM等测量成分被测量成第二稀释排气中含有的PM等测量成分,从而降低排气测量中的误差。近年,加强了关于直接喷射式发动机等汽油发动机排出的汽油排气中含有的PM的规章制度,要求对汽油排气中含有的PM进行测量。为了利用本专利技术恰当应对该要求,优选所述第一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第二发动机为汽油发动机。如此,无需分别准备稀释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柴油排气的排气稀释装置和稀释从汽油发动机排出的汽油排气的排气稀释装置,能够实现降低成本和系统的小型化。并且,在由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的开口空间生成的无效空间中停留或附着有PM等的问题,在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排气中表现得更加显著,因此在柴油发动机的稀释排气混合部下游侧不设置无效空间效果会显著。也可以考虑使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在稀释通道的侧壁上开口,向气体混合部的上游侧导入第二稀释排气,但是这样会导致第二稀释排气中含有的PM等测量成分附着在稀释通道的内壁面上,成为在PM测量等排气测量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优选使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和所述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在所述稀释通道内合流。这里,在以往的排气的PM测量中,作为技术常识在排气导入通道的导入口和气体混合部之间不设置PM可附着的构造物。因此,通过使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和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合流、并共用导入口,可以构成在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的导入口和气体混合部之间不设置PM可附着的构造物的结构。因而,能够防止第二稀释排气中含有的PM附着在稀释通道内的内壁上,从而降低测量误差。在使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和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合流的情况下,当从一个导入通道向稀释通道内导入排气时,附着在另一个导入通道上的PM等测量成分会卷进并混入其中,成为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优选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和所述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在其合流部朝向同一方向流畅地合流。为了尽可能简化稀释通道内的结构,防止各排气中含有的PM等测量成分的附着,优选所述气体混合部由节流孔板构成,在所述节流孔板上、在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附近配置有节流孔。此外,本专利技术的PM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通道,提供稀释用空气,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稀释;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一发动机排出的第一排气;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二发动机排出的第二排气被稀释后的第二稀释排气;以及稀释排气取样通道,设置在所述稀释通道的下游侧,向PM测量设备导入被稀释后的排气,所述稀释通道具有气体混合部,将从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导入的第一排气和所述稀释用空气混合,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一排气,所述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且比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二稀释排气,所述气体混合部包括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对所述稀释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根据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用同一个稀释通道对从第一发动机和第二发动机排出的排气进行测量,并且使第二稀释排气不会向气体混合部的下游侧导入,因此能够减少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对第一排气的PM测量等排气测量造成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排气稀释装置的PM测量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各排气导入通道的合流处附近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使用变形实施方式的排气稀释装置的PM测量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PM测量系统DE柴油发动机(第一发动机)GE汽油发动机(第二发动机)2稀释通道21气体混合部3柴油排气导入通道(第一排气导入通道)4汽油排气导入通道(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MP合流处5稀释排气取样通道6PM测量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稀释装置的PM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通道,提供稀释用空气,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稀释;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一发动机排出的第一排气;以及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二发动机排出的第二排气被稀释后的第二稀释排气,所述稀释通道具有气体混合部,将从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导入的第一排气和所述稀释用空气混合,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一排气,所述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且比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二稀释排气,所述气体混合部包括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对所述稀释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6 JP 2012-1738961.一种排气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稀释通道,提供稀释用空气,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稀释;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一发动机排出的第一排气;以及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所述稀释通道导入从第二发动机排出的第二排气被稀释后的第二稀释排气,所述稀释通道具有气体混合部,将从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导入的第一排气和所述稀释用空气混合,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一排气,所述第二稀释排气导入通道向比所述稀释通道中的所述气体混合部更上游的一侧且比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更上游的一侧导入所述第二稀释排气,所述气体混合部包括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对所述稀释用空气的流动进行节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由节流孔配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导入通道的气体导入口附近的节流孔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