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90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包括:钢化玻璃幕墙、支撑板、散热底板、光伏发电板、聚光装置;钢化玻璃幕墙设置在墙体的上侧,且钢化玻璃幕墙与墙体通过嵌入及固定支架固定方式相连接;散热底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侧,且散热底板与支撑板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光伏发电板设置在散热底板的一侧,且光伏发电板与散热底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聚光装置设置在光伏发电板的前侧,且聚光装置与光伏发电板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通过以上结构的改进,该装置具有外形美观、结构牢固、太阳能转化效率高、散热良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 kind of invisible crystalline concentrating photovoltaic balcon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由内部氢原子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太阳能将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常见的光伏组件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薄膜等,但是,现有的光伏电装置有以下几点不足:1.太阳能的转化效率较低;2.光伏发电装置与生活设置相容性较差,不够美观;3.光伏发电装置的散热性较差,不便于安装散热装置。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并通过该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达到解决上述提及的问题及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太阳能的转化效率较低、光伏发电装置与生活设置相容性较差,不够美观、光伏发电装置的散热性较差,不便于安装散热装置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包括:墙体、钢化玻璃幕墙、汇流箱、支撑板、散热底板、光伏发电板、聚光装置、固定板、固定支架、聚光罩、聚光漏斗、环箍、通孔;所述钢化玻璃幕墙设置在墙体的上侧,且钢化玻璃幕墙与墙体通过嵌入及固定支架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汇流箱设置在墙体的上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汇流箱的一侧;所述散热底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上侧,且散热底板与支撑板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设置在散热底板的一侧,且光伏发电板与散热底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装置设置在光伏发电板的前侧,且聚光装置与光伏发电板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散热底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钢化玻璃幕墙的下部,且固定支架与钢化玻璃幕墙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罩设置在聚光漏斗的前侧,且聚光罩与聚光漏斗通过环箍旋和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漏斗设置在光伏发电板的前侧,且聚光漏斗与光伏发电板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通孔设置在固定板的内部,且通孔与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所述钢化玻璃幕墙为倒置的“L”形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所述固定支架为“L”形状,且固定支架在钢化玻璃幕墙的侧部及固定板的侧部均有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所述散热底板背部设置有N个矩形散热片,散热底板前部设置有N发个光伏发电板及聚光装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所述固定板与钢化玻璃幕墙通过沉头螺栓相连接,且固定板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所述固定板、散热底板及钢化玻璃幕墙三者通过沉头螺栓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通过将钢化玻璃幕墙、支撑板、散热底板、固定板、固定支架设置为紧密的一体式结构,使该光伏发电设备形成能够替代土木墙体的新型墙体、光伏设备与生活设施相容性更好,外形更加美观。2、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通过设置包括聚光罩与聚光漏斗的聚光装置,有效的提升了该光伏装置的发电效率。3、本技术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通过设置散热底板及底板侧部的矩形散热片,有利于该光伏发电装置的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4、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外形美观、结构牢固、太阳能转化效率高、散热良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板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底板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聚光漏斗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聚光罩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聚光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墙体1、钢化玻璃幕墙2、汇流箱3、支撑板4、散热底板5、光伏发电板6、聚光装置7、固定板8、固定支架201、聚光罩701、聚光漏斗702、环箍703、通孔8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包括:墙体1、钢化玻璃幕墙2、汇流箱3、支撑板4、散热底板5、光伏发电板6、聚光装置7、固定板8、固定支架201、聚光罩701、聚光漏斗702、环箍703、通孔801;钢化玻璃幕墙2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且钢化玻璃幕墙与墙体1通过嵌入及固定支架固定方式201相连接;汇流箱3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支撑板4设置在汇流箱3的一侧;散热底板5设置在支撑板4的上侧,且散热底板5与支撑板4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光伏发电板6设置在散热底板5的一侧,且光伏发电板6与散热底板5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聚光装置7设置在光伏发电板6的前侧,且聚光装置7与光伏发电板6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固定板8设置在散热底板5的一侧;固定支架201设置在钢化玻璃幕墙2的下部,且固定支架201与钢化玻璃幕墙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聚光罩701设置在聚光漏斗702的前侧,且聚光罩701与聚光漏斗702通过环箍703旋和嵌入方式相连接;聚光漏斗702设置在光伏发电板6的前侧,且聚光漏斗702与光伏发电板6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通孔801设置在固定板8的内部,且通孔801与固定板8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钢化玻璃幕墙2为倒置的“L”形状,使其能够将光伏设置包裹在内,且由于钢化玻璃幕墙顶部也为钢化玻璃材质,可增加透光率。具体的,固定支架201为“L”形状,且固定支架201在钢化玻璃幕墙2的侧部及固定板8的侧部均有设置,用于提升该光伏发电阳台的稳固性。具体的,散热底板5背部设置有N个矩形散热片,散热底板5前部设置有N发个光伏发电板6及聚光装置7,该所述矩形散热片用于加快光伏发电装置的散热,光伏发电板6及聚光装置7用于太阳能发电。具体的,固定板8与钢化玻璃幕墙2通过沉头螺栓相连接,且固定板8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孔,通过使用沉头螺栓使外形更加美观,该圆形通孔用于疏散热量。具体的,固定板8、散热底板5及钢化玻璃幕墙2三者通过沉头螺栓相连接,以增加该光伏发电阳台的整体稳固性。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该装置时,当太阳光照射到该光伏发电阳台上后,阳光透过玻璃墙幕1通过聚光装置7的聚光罩701聚集太阳光,通过聚光漏斗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包括:墙体(1)、钢化玻璃幕墙(2)、汇流箱(3)、支撑板(4)、散热底板(5)、光伏发电板(6)、聚光装置(7)、固定板(8)、固定支架(201)、聚光罩(701)、聚光漏斗(702)、环箍(703)、通孔(80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幕墙(2)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且钢化玻璃幕墙与墙体(1)通过嵌入及固定支架(201) 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汇流箱(3)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汇流箱(3)的一侧;所述散热底板(5)设置在支撑板(4)的上侧,且散热底板(5)与支撑板(4)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6)设置在散热底板(5)的一侧,且光伏发电板(6)与散热底板(5)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装置(7)设置在光伏发电板(6)的前侧,且聚光装置(7)与光伏发电板(6)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8)设置在散热底板(5)的一侧;所述固定支架(201)设置在钢化玻璃幕墙(2)的下部,且固定支架(201)与钢化玻璃幕墙(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罩(701)设置在聚光漏斗(702)的前侧,且聚光罩(701)与聚光漏斗(702)通过环箍(703)旋和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漏斗(702)设置在光伏发电板(6)的前侧,且聚光漏斗(702)与光伏发电板(6)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通孔(801)设置在固定板(8)的内部,且通孔(801)与固定板(8)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晶体式聚光光伏发电阳台,包括:墙体(1)、钢化玻璃幕墙(2)、汇流箱(3)、支撑板(4)、散热底板(5)、光伏发电板(6)、聚光装置(7)、固定板(8)、固定支架(201)、聚光罩(701)、聚光漏斗(702)、环箍(703)、通孔(80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幕墙(2)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且钢化玻璃幕墙与墙体(1)通过嵌入及固定支架(201)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汇流箱(3)设置在墙体(1)的上侧;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汇流箱(3)的一侧;所述散热底板(5)设置在支撑板(4)的上侧,且散热底板(5)与支撑板(4)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6)设置在散热底板(5)的一侧,且光伏发电板(6)与散热底板(5)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装置(7)设置在光伏发电板(6)的前侧,且聚光装置(7)与光伏发电板(6)通过卡合及有机硅胶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板(8)设置在散热底板(5)的一侧;所述固定支架(201)设置在钢化玻璃幕墙(2)的下部,且固定支架(201)与钢化玻璃幕墙(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聚光罩(701)设置在聚光漏斗(702)的前侧,且聚光罩(701)与聚光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娟张金霞武祥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