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30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小、输出力大且操作频率快的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缸身和液压油缸输出轴,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与液压油缸缸身滑动配合,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与液压油缸缸身之间设有液压油腔,还包括气缸压缩机构,所述气缸压缩机构内设有活塞腔、所述气缸压缩机构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活塞腔内依次设有单向阀、活塞、活塞杆和弹簧,所述所述活塞与活塞腔滑动配合,所述进气口、单向阀和活塞腔依次连通,所述活塞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活塞腔与液压油腔连通,弹簧穿过活塞杆且一端与活塞腔相抵,另一端与活塞相抵,活塞腔内设有压缩空气腔,所述压缩空气腔位于活塞与进气口之间,活塞腔上还设有排气阀。

A New Type of Gas-liquid Super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液压传动相比,气压传动所使用的介质是清洁的压缩空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气压传动具有自身的缺点,一是系统压力不可能太高,因此无法满足输出压力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二是气动装置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容易产生滞后、冲击现象。对于液压装置而言,由于一般的泵无法满足压力要求,高压泵价格较贵。尤其用在机床夹具上时,液压泵一直工作,液压传动系统仍然需溢流阀的溢流;这样既消耗功率,又使油温升高,容易产生漏油现象。采用气液增压装置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能使夹具产生足够的夹紧力、作用平稳、功耗少且成本低。目前中国专利CN206071969U公开了一种双弹簧式气液增压装置,主要由进出气孔A、推动活塞A、活塞杆、垫圈A、垫圈B、弹簧、推动活塞B、进出气孔B、气体和液体组成,所述进出气孔A和进出气孔B的尺寸大小采用相同设计,气液增压装置的左端为推动活塞A、垫圈A和垫圈B;右端为推动活塞B。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夹紧时,从进出气孔A通入压缩气体至增压装置左端的气体腔内,使推动活塞A向右移动,进出气孔B接大气,同时与推动活塞A相连的活塞杆、垫圈A、垫圈B、弹簧、推动活塞B整体向右移动;此时实现预夹紧。当继续从进出气孔A增加压缩空气,推动活塞A将继续右移,此时垫圈A右边与垫圈B右边的弹簧将处于压缩状态,因为采用双弹簧式设计,所以从进出气孔A进入的压缩气体所需更大的压力,使得夹压将大大增加,实现夹紧。当夹紧完后,需要恢复原位时,从进出气孔B通入空气,同时使进出气孔A接大气,使推动活塞B往左移动,同时与推动活塞B相连的活塞杆、垫圈A、垫圈B、弹簧和推动活塞A向左移动至增压装置的左端,即恢复原位。但上述结构一方面只是用于机床夹具用的夹紧动作的增压装置,另外一方面其复位需要在进出气孔B通入空气,需要双气路控制,导致适用性弱、安装空间要求较大、操作频率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小、输出力大且操作频率快的新型气液增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缸身和液压油缸输出轴,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与液压油缸缸身滑动配合,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与液压油缸缸身之间设有液压油腔,还包括气缸压缩机构,所述气缸压缩机构内设有活塞腔、所述气缸压缩机构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活塞腔内依次设有单向阀、活塞、活塞杆和弹簧,所述所述活塞与活塞腔滑动配合,所述进气口、单向阀和活塞腔依次连通,所述活塞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活塞腔与液压油腔连通,所述弹簧穿过活塞杆且一端与活塞腔相抵,另一端与活塞相抵,所述活塞腔内设有压缩空气腔,所述压缩空气腔位于活塞与进气口之间,所述活塞腔上还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压缩空气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活塞腔包括腔身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腔身和液压油缸缸身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分别与腔身和液压油缸缸身连接具体是指连接部分别与腔身和液压油缸缸身螺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密封垫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活塞上且与活塞腔相抵,所述密封垫设在活塞腔内且与活塞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垫为环形。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油杯,所述油杯与连接部连通,所述油杯内设有润滑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占用的空间小的优点。2、通过常用气缸就可以达到较大的液压输出力,例如使缸径φ63的气缸通过气液增压,可以使输出力大于12KN。3、直接通过开闭排气阀就可以直接进行泄压和增压的操作,可以提高操作速度,进而实现增压和泄压的频率加快。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气液增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液压油缸缸身,2、液压油缸输出端,3、液压油腔,4、气缸压缩机构,41、腔身,42、连接部,5、活塞腔,6、进气口,7、单向阀,8、活塞,9、活塞杆,10、弹簧,11、压缩空气腔,12、排气阀,13、密封垫,14、密封圈,15、油杯。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缸身1和液压油缸输出轴2,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2与液压油缸缸身1滑动配合,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2与液压油缸缸身1之间设有液压油腔3,还包括气缸压缩机构4,所述气缸压缩机构4内设有活塞腔5、所述气缸压缩机构4上设有进气口6,所述活塞腔5内依次设有单向阀7、活塞8、活塞杆9和弹簧10,所述所述活塞8与活塞腔5滑动配合,所述进气口6、单向阀7和活塞腔5依次连通,所述活塞8上设有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穿过活塞腔5与液压油腔3连通,所述弹簧10穿过活塞杆9且一端与活塞腔5相抵,另一端与活塞8相抵,所述活塞腔5内设有压缩空气腔11,所述压缩空气腔11位于活塞8与进气口6之间,所述活塞腔5上还设有排气阀12,所述排气阀12与压缩空气腔11连通;所述活塞腔5包括腔身41和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分别与腔身41和液压油缸缸身1连接;所述连接部42分别与腔身41和液压油缸缸身1连接具体是指连接部42分别与腔身41和液压油缸缸身1螺接;还包括密封垫13和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设在活塞8上且与活塞腔5相抵,所述密封垫13设在活塞腔5内且与活塞8连接;所述密封垫13为环形;所述连接部42上还设有油杯15,所述油杯15与连接部42连通,所述油杯15内设有润滑油。在具体实施时,进气口6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单向阀7进入压缩空气腔11,压缩空气腔11内压力增加进而推动活塞8向液压油缸缸身1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与活塞8连接活塞杆9穿过连接部42向液压油腔3内压入,弹簧10被压缩,液压油腔3内油压增大进而推动液压油缸输出端顶出,当需要泄压时,直接打开排气阀12,将压缩空气腔11内压缩空气排出,压缩空气腔内压力骤降,弹簧10会迅速帮助活塞8向进气口6方向移动,同时液压油腔内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帮助活塞杆9向进气口方向推动,当再次需要对液压油腔3提供压力时,关闭排气阀12,再次通过进气口6通入压缩空气,油杯15内的润滑油会通过连接部涂覆在活塞杆9上,进一步帮助活塞杆9进行长期润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缸身(1)和液压油缸输出轴(2),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2)与液压油缸缸身(1)滑动配合,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2)与液压油缸缸身(1)之间设有液压油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压缩机构(4),所述气缸压缩机构(4)内设有活塞腔(5)、所述气缸压缩机构(4)上设有进气口(6),所述活塞腔(5)内依次设有单向阀(7)、活塞(8)、活塞杆(9)和弹簧(10),所述活塞(8)与活塞腔(5)滑动配合,所述进气口(6)、单向阀(7)和活塞腔(5)依次连通,所述活塞(8)上设有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穿过活塞腔(5)与液压油腔(3)连通,所述弹簧(10)穿过活塞杆(9)且一端与活塞腔(5)相抵,另一端与活塞(8)相抵,所述活塞腔(5)内设有压缩空气腔(11),所述压缩空气腔(11)位于活塞(8)与进气口(6)之间,所述活塞腔(5)上还设有排气阀(12),所述排气阀(12)与压缩空气腔(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液增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缸缸身(1)和液压油缸输出轴(2),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2)与液压油缸缸身(1)滑动配合,所述液压油缸输出轴(2)与液压油缸缸身(1)之间设有液压油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压缩机构(4),所述气缸压缩机构(4)内设有活塞腔(5)、所述气缸压缩机构(4)上设有进气口(6),所述活塞腔(5)内依次设有单向阀(7)、活塞(8)、活塞杆(9)和弹簧(10),所述活塞(8)与活塞腔(5)滑动配合,所述进气口(6)、单向阀(7)和活塞腔(5)依次连通,所述活塞(8)上设有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穿过活塞腔(5)与液压油腔(3)连通,所述弹簧(10)穿过活塞杆(9)且一端与活塞腔(5)相抵,另一端与活塞(8)相抵,所述活塞腔(5)内设有压缩空气腔(11),所述压缩空气腔(11)位于活塞(8)与进气口(6)之间,所述活塞腔(5)上还设有排气阀(12),所述排气阀(12)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财曹湧杰黄伟锋解斌斌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通气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