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204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构件,房屋构件包括混凝土层、粘结于混凝土层的一侧的保温层及粘结于保温层的一侧的防水层,保温层设有水泥基粘结面,水泥基粘结面位于保温层中远离防水层的一侧,保温层通过水泥基粘结面粘结于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一侧保温层的边缘,形成混凝土搭接部,防水层的一侧突出保温层的边缘,形成防水搭接部,混凝土搭接部与防水搭接部之间形成接空间;保温层的一侧及防水层的一侧突出混凝土层的边缘,形成预接部,预接部与预接空间呈相对间隔设置。把混凝土层、防水层、保温层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构件的质量,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且防水保温效果良好。

Building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房屋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房屋构件。
技术介绍
由于传统的建筑屋面各工序施工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且各工序之间互相掣肘,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把控,质量风险较大。另外,采用传统的施工模式,防水层与保温层之间的粘结密实度较差,很难达到消除窜水层效果,影响建筑屋面防水效果,同时影响屋面保温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房屋构件,把混凝土层、防水层、保温层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构件的质量,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且防水保温效果良好。一种房屋构件,包括混凝土层、粘结于混凝土层的一侧的保温层及粘结于保温层的一侧的防水层,保温层设有水泥基粘结面,水泥基粘结面位于保温层中远离防水层的一侧,保温层通过水泥基粘结面粘结于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一侧保温层的边缘,形成混凝土搭接部,防水层的一侧突出保温层的边缘,形成防水搭接部,混凝土搭接部与防水搭接部之间形成预接空间;保温层的一侧及防水层的一侧突出混凝土层的边缘,形成预接部,预接部与预接空间呈相对间隔设置。上述房屋构件,相邻的房屋构件通过预接空间与搭接部企口搭接,防水搭接部错缝搭接于相邻的搭接部的外表面,即两件房屋构件的防水层错缝搭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防水面,将保温层及混凝土层保护在内侧,放置了窜水的问题,保证了保温层的保温效果;而且,本技术房屋构件把混凝土层、防水层、保温层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构件的质量,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保证了整个屋面系统的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后期建筑的维修成本,本技术房屋构件可以应用于屋面或顶板,粘结效果良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接空间的宽度为80~12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搭接部的宽度为80~12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接空间的宽度等于搭接部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接部设有切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房屋构件搭接后,其中一房屋构件的预接部具有切缝的部分压合至相邻房屋构件的混凝土搭接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接部包括第一预接部及连接第一预接部的第二预接部;预接空间包括第一预留空间及连通第一预留空间的第二预留空间,防水搭接部包括第一防水搭接部及连接第一防水搭接部的第二防水搭接部,混凝土搭接部包括第一混凝土搭接部及连接第一混凝土搭接部的第二混凝土搭接部,第一防水搭接部与第一混凝土搭接部之间形成第一预留空间,第二防水搭接部与第二混凝土搭接部之间形成第二预留空间;第一预接部与第一预留空间相对间隔设置,第二预接部与第二预留空间相对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水搭接部的边缘与第一混凝土搭接部的边缘相齐,第二防水搭接部的边缘与第二混凝土搭接部的边缘相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房屋构件还包括支撑锚固,支撑锚固埋设于混凝土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房屋构件为长方体,房屋构件的长边搭接的接缝错开1/3~1/2防水层的幅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房屋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图1房屋构件省略支撑锚固后的仰视图;图3为两件图1房屋构件的搭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建议的调节进行选择。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房屋构件100,包括混凝土层20、粘结于混凝土层20的一侧的保温层30及粘结于保温层30的一侧的防水层40,保温层30设有水泥基粘结面(图未示),水泥基粘结面位于保温层30中远离防水层40的一侧,保温层30通过水泥基粘结面粘结于混凝土层20。混凝土层20的一侧突出保温层30的边缘,形成混凝土搭接部21,防水层40的一侧突出保温层30的边缘,形成防水搭接部41,混凝土搭接部21与防水搭接部41之间形成预接空间50。保温层30的一侧及防水层40的一侧突出混凝土层20的边缘,形成预接部60,即预接部60由保温层30突出混凝土层20的部分与防水层40突出混凝土层20的部分共同构成,预接部60与预接空间50呈相对间隔设置。混凝土层20可以为素混凝土结构层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保温层30选用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2的保温材料制成,保温材料例如胶粉聚苯颗粒、聚氨酯等。防水层4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防水卷材或其它类似的材料,如此防水层40可以弯折成多个角度而不易开裂,方便施工。一个实施例中,搭接部60的宽度为80~120mm,搭接部60的宽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0mm、85mm、87mm、90mm、93mm、95mm、98mm、100mm、105mm、110mm、115mm或120mm等。预接空间50的宽度为80~120mm,预接空间50的宽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80mm、85mm、87mm、90mm、93mm、95mm、98mm、100mm、105mm、110mm、115mm或120mm等。一个实施例中,预接空间50的宽度等于搭接部60的宽度,使搭接部60嵌入预接空间50后,搭接部60的边缘可以紧靠相邻的保温层30,减少接缝渗漏的问题。一个实施例中,预接部60包括第一预接部61及连接第一预接部61的第二预接部62。预接空间50包括第一预留空间及连通第一预留空间的第二预留空间,防水搭接部41包括第一防水搭接部及连接第一防水搭接部的第二防水搭接部,混凝土搭接部21包括第一混凝土搭接部22及连接第一混凝土搭接部22的第二混凝土搭接部23,第一防水搭接部与第一混凝土搭接部22之间形成第一预留空间,第二防水搭接部与第二混凝土搭接部23之间形成第二预留空间;第一预接部61与第一预留空间相对间隔设置,第二预接部62与第二预留空间相对间隔设置。则通过第一预接部61与第一预留空间的企口搭接,第二预接部62与第二预留空间的企口搭接可以实现多件房屋构件100的搭接,形成一个有机连接的墙面。对应地,第一预接部61的宽度K1等于第一预留空间的宽度K3,第二预接部62的宽度K2等于第二预留空间的宽度K4。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水搭接部的边缘与第一混凝土搭接部22的边缘相齐,第二防水搭接部的边缘与第二混凝土搭接部23的边缘相齐。则两件房屋构件100搭接后,第一防水搭接部的边缘与第一混凝土搭接部22的边缘可以同时紧靠相邻房屋构件100的保温层30,减少接缝渗漏的问题。同样地,第二防水搭接部的边缘与第二混凝土搭接部23的边缘可以同时紧靠相邻房屋构件100的保温层30。一个实施例中,预接部60设有切缝70,切缝70不穿透防水层40,即切缝70距离上表面防水层40预留一定的距离,保证搭接部60可弯折的同时不破坏防水层40。则第一预接部61与第二预接部62均设有切缝70。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层、粘结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的保温层及粘结于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防水层,所述保温层设有水泥基粘结面,所述水泥基粘结面位于所述保温层中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层通过所述水泥基粘结面粘结于所述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层的边缘,形成混凝土搭接部,所述防水层的一侧突出所述保温层的边缘,形成防水搭接部,所述混凝土搭接部与所述防水搭接部之间形成预接空间;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及所述防水层的一侧突出所述混凝土层的边缘,形成预接部,所述预接部与所述预接空间呈相对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层、粘结于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的保温层及粘结于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防水层,所述保温层设有水泥基粘结面,所述水泥基粘结面位于所述保温层中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层通过所述水泥基粘结面粘结于所述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所述保温层的边缘,形成混凝土搭接部,所述防水层的一侧突出所述保温层的边缘,形成防水搭接部,所述混凝土搭接部与所述防水搭接部之间形成预接空间;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及所述防水层的一侧突出所述混凝土层的边缘,形成预接部,所述预接部与所述预接空间呈相对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接空间的宽度为80~1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的宽度为80~120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接空间的宽度等于所述搭接部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接部设有切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房屋构件,其特征在于,二所述房屋构件搭接后,其中一所述房屋构件的所述预接部具有所述切缝的部分压合至相邻所述房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缤胡鸣谢伦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