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支护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支护设备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7260158U的一种一层地下室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在地下室中部设置圆环支撑,地下室设置十字交叉对撑梁,圆环支撑与十字交叉对撑梁交叉部位设置钢格构柱,钢格构柱上面设置预应力张拉墩;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小于等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施工安全可靠、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伸缩连接效率慢,耗费时间长,且紧固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地下室支护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室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板、支柱和套筒;所述支柱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板上,下部套接在套筒内,所述支柱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腔上部设有与支柱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下部设有垂直且穿过其轴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顶紧螺栓、连接螺母、固定螺杆和环形箍,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环形箍水平设置且支柱的下部穿过其圆环内,所述顶紧螺栓和连接螺母分别设置在螺纹孔的两侧,所述固定螺杆设置在连接螺母内,并与其啮合,所述顶紧螺栓的内端和固定螺杆的内端分别与环形箍的两侧连接。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板(1)、支柱(2)和套筒(3);所述支柱(2)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板(1)上,下部套接在套筒(3)内,所述支柱(2)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3)内腔上部设有与支柱(2)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3)下部设有垂直且穿过其轴线的螺纹孔(31),所述螺纹孔(31)内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顶紧螺栓(32)、连接螺母(33)、固定螺杆(34)和环形箍(35),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环形箍(35)水平设置且支柱(2)的下部穿过其圆环内,所述顶紧螺栓(32)和连接螺母(33)分别设置在螺纹孔(31)的两侧,所述固定螺杆(34)设置在连接螺母(33)内,并与其啮合,所述顶紧螺栓(32)的内端和固定螺杆(34)的内端分别与环形箍(35)的两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板(1)、支柱(2)和套筒(3);所述支柱(2)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板(1)上,下部套接在套筒(3)内,所述支柱(2)下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3)内腔上部设有与支柱(2)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套筒(3)下部设有垂直且穿过其轴线的螺纹孔(31),所述螺纹孔(31)内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顶紧螺栓(32)、连接螺母(33)、固定螺杆(34)和环形箍(35),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环形箍(35)水平设置且支柱(2)的下部穿过其圆环内,所述顶紧螺栓(32)和连接螺母(33)分别设置在螺纹孔(31)的两侧,所述固定螺杆(34)设置在连接螺母(33)内,并与其啮合,所述顶紧螺栓(32)的内端和固定螺杆(34)的内端分别与环形箍(35)的两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亮,苑康文,朱萱淇,徐伟,王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