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1989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包括纳米曝气复氧单元、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组合生态床修复单元、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和污染水体,所述纳米曝气复氧单元包括沉水风机和纳米曝气管,所述沉水风机位于污染水体的底部,且沉水风机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沉水风机下端固定连接有纳米曝气管,所述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包括释放发生器管,所述生态床修复单元包括生态浮岛和组合填料,所述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包括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净化效果快、有效减少河道底泥、建立拥有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投资省、不另行占用土地、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An in-situ ecological remediation system for pollute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行业水体生态修复治理
,具体为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主要的纳污水体,我国大部分河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体发黑发臭,溶解氧低,氮、磷污染物超标,河道底泥因淤积大量污染物呈黑色有害淤泥,严重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加强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建设,营造人与水的和谐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目前,污染河道净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理方法,通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来达到修复目的;(2)化学方法,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该法易造成二次污染;(3)生态方法,通过人工辅助,重建河道水生态循环系统,利用自然界自身的净化能力修复被污染水体,该技术由于绿色环保无污染而成为污染河道修复的主流技术,主要缺点是生态修复见效慢,修复周期长。本技术的申请人发现,仅采用单一的化学方法或者物理方法是无法长久解决河道污染,且会破化河道水中生境,因此,急需一种见效快、效果好、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投资省的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旨在改善仅采用单一的化学方法或者物理方法是无法长久解决河道污染,且会破化河道水中生境,因此,急需一种见效快、效果好、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投资省的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包括纳米曝气复氧单元、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组合生态床修复单元、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和污染水体,所述纳米曝气复氧单元包括沉水风机和纳米曝气管,所述沉水风机位于污染水体的底部,且沉水风机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污染水体的水面以上,所述沉水风机下端固定连接有纳米曝气管,且纳米曝气管固定于污染水体的底部,所述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包括释放发生器管,且释放发生器管设置在污染水体中,所述生态床修复单元包括生态浮岛和组合填料,所述生态浮岛包括托盘和挺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包括沉水植物,且沉水植物设置在污染水体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包括多个托盘单元,且多个托盘单元之间通过链接卡扣连接,所述托盘单元的中央设置种植篮。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的四周设置浮岛框架,且浮岛框架包括侧框架和四通接头,所述侧框架通过扎带与托盘连接,所述浮岛框架的四个角设置四通接头,所述侧框架与四通接头螺纹连接,且四通接头的上下两端直通,所述侧框架为PVC管,所述侧框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侧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两侧设置有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四通接头的上下两端穿过有T型架,所述T型架为不锈钢钢架,且T型架的底端固定于污染水体的底部,且T型架的顶端长度大于四通接头的上下两端的直径,所述T型架的顶端高度高出四通接头的上端30cm。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篮内种植有挺水植物,且挺水植物为菖蒲、美人蕉、梭鱼草。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篮的下方悬挂有组合填料,且组合填料的下端设置配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净化效果快、有效减少河道底泥、建立拥有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投资省、不另行占用土地、具有很好的灵活性。(1)、本技术通过纳米曝气复氧单元、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组合生态床修复单元的作用,能快速将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直接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一周内实现河道无恶臭,净化效果快。(2)、本技术通过设置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可对底泥中有机物进行有效分解,长期运行后,有效减少河道底泥,避免河道频繁清淤。(3)、本技术通过设置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不仅去除了水中的氮磷污染物,也为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产提供了场所,同时微生物将水中、底泥中的污染物质降解去除,建立拥有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无二次污染,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河道的清淤频率,水生动物以微生物、水生植物为食,保持了该系统的平衡。(4)、本技术通过设置四通接头,便于连接浮岛框架,同时便于安装T型架固定浮岛框架,通过设置连接管,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侧框架的数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生态浮岛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浮岛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四通接头的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连接管的剖视图。图中:1、纳米曝气复氧单元;11、沉水风机;12、进风口;13、纳米曝气管;14、微纳米级气泡;2、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3、组合生态床修复单元;31、生态浮岛;32、组合填料;321、配重块;33、托盘;331、托盘单元;332、种植篮;34、挺水植物;35、T型架;36、浮岛框架;361、侧框架;362、四通接头;37、连接管;371、凸台;4、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41、沉水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包括纳米曝气复氧单元(1)、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2)、组合生态床修复单元(3)、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4)和污染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曝气复氧单元(1)包括沉水风机(11)和纳米曝气管(13),所述沉水风机(11)位于污染水体的底部,且沉水风机(11)设置有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位于污染水体的水面以上,所述沉水风机(11)下端固定连接有纳米曝气管(13),且纳米曝气管(13)固定于污染水体的底部,所述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2)包括释放发生器管(21),且释放发生器管(21)设置在污染水体中,所述生态床修复单元(3)包括生态浮岛(31)和组合填料(32),所述生态浮岛(31)包括托盘(33)和挺水植物(34),所述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4)包括沉水植物(41),且沉水植物(41)设置在污染水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包括纳米曝气复氧单元(1)、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2)、组合生态床修复单元(3)、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4)和污染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曝气复氧单元(1)包括沉水风机(11)和纳米曝气管(13),所述沉水风机(11)位于污染水体的底部,且沉水风机(11)设置有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位于污染水体的水面以上,所述沉水风机(11)下端固定连接有纳米曝气管(13),且纳米曝气管(13)固定于污染水体的底部,所述底泥微生物活化单元(2)包括释放发生器管(21),且释放发生器管(21)设置在污染水体中,所述生态床修复单元(3)包括生态浮岛(31)和组合填料(32),所述生态浮岛(31)包括托盘(33)和挺水植物(34),所述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单元(4)包括沉水植物(41),且沉水植物(41)设置在污染水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33)包括多个托盘单元(331),且多个托盘单元(331)之间通过链接卡扣连接,所述托盘单元(331)的中央设置种植篮(3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染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33)的四周设置浮岛框架(36),且浮岛框架(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鹏郭磊蒋华兵方旭翔叶健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青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