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597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所述的第一电容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另一端同时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的第二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后跨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间;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接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以使程序跑飞进入某段死循环时,该保护电路能够及时切断电流,以避免电机持续运转。

An Anti-crash Pro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汽车方向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以提供轻便的转向助力,使得驾驶员能轻松转动方向盘;其中,控制器包含硬件电路和软件,软件控制主芯片通过IO口发出电平信号,发出高电平时,控制器正常工作,发出低电平时,控制器关机。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缺陷,当程序跑飞进入某段死循环无法跳出是,IO口会一直默认上一次的电平状态,也就是高电平,此时继电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持续工作,无法关闭,造成电机持续运转,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使得程序跑飞进入某段死循环时,该保护电路能够及时切断电流,以防止控制器死机。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第一技术方案),包括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所述的第一电容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另一端同时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的第二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后跨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间;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接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基于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其集电极通过继电器接电源,其发射极接地。基于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三级管、第三电阻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用于接驱动芯片的使能端;所述的第一信号输出端接第二三级管的基极,其集电极接第二信号输出端,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三电阻一端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接电源。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输入脉冲信号将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相结合,使得程序跑飞进入某段死循环默认高电平时,第一电容相当于断路,第二电容失压,故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压至第一信号输出端;当默认低电平时,电路即无法工作;此设置使得程序在进入死循环时,该保护电路能够及时切断电流,以防止控制器处于持续工作的死机状态。2、本技术进一步将电容的充放电特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三极管的开关特性相结合以控制继电器的通断,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导通,继电器接通,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截止,继电器断开。3、本技术进一步通过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三极管的开关特性相结合以控制驱动芯片的工作状态,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导通,此时驱动芯片的使能端接地,驱动芯片不工作,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截止,驱动芯片的使能端通过第三电阻接至电源,驱动芯片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的防死机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防死机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实施例三的防死机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防死机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S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信号输出端S2。所述的信号输入端S1用于接收脉冲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脉冲信号的高电平为为3.3V,频率为10Khz。所述的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S1,另一端同时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的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并联后跨接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间;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第一信号输出端S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输出端S2可与任何工作电压为3.3V的使能端连接;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脉冲信号处于正常状态下,信号输入端S1接收到高电平时,电压经过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所形成的回路,此时第一电容C1充电完毕后相当于断路,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与第一电阻R1相等并开始放电,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并将高电平传送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2。当信号输入端S1接收到低电平,第一电容C1经过第二二极管D2对地放电,此时第二电容C2的电压即将消耗完毕,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并将低电平传送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2。当第二次高电平到来时,由于此时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已放电完毕,因此第一电容C1继续充电,电压同样经过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所形成的回路,第二电容C2放电,如此循环下去。当程序跑飞进入某段死循环并默认在高电平时,第一电容C1此时相当于断路,第二电容C2放电失压,故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压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2;当默认低电平时,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放电完毕后无法继续充电,故该电路即无法继续工作,即同样无法继续提供稳定的电压至第一信号输出端S2;此设置使得程序在进入死循环时,无论是默认在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该防死机保护电路能够都能够起到及时切断第一信号输出端S2与工作在3.3V电压下的使能端之间的电流,以防止控制器处于持续工作的死机状态。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以一种控制继电器K1通断的防死机保护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包括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所述的第一电容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另一端同时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的第二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后跨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间;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接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死机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包括信号输入端、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所述的第一电容的一端接信号输入端,另一端同时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的第二电容和第一电阻并联后跨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间;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接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秋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裕德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