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113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29
一种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其中,顺序不同地具有如下步骤:把握进行了防眩光处理的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R的步骤;及把握所述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G的步骤。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ransparent Matri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本申请为2016年11月1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580024709.8的、专利技术名称为“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及透明基体”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在具有像素的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装置那样的显示装置上,为了进行该显示装置的保护,配置有由透明基体构成的保护罩。然而,在显示装置上设置有这样的透明基体的情况下,在经由透明基体来观察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时,经常存在产生放置于周边的物品映入的情况。当透明基体产生这样的映入时,显示图像的观察者难以观察显示图像,而且会接受不舒适的印象。因此,为了抑制这样的映入,有时对于透明基体的表面应用防眩光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使用特殊的装置来评价向显示装置的映入的方法。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73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前所述,为了抑制周围光的映入,对透明基体经常实施防眩光处理。然而,在实际的透明基体中,除了周围光的映入的抑制效果之外,有时也想要同时把握防眩性及眩光等特性。然而,到目前为止,还不太知晓评价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和眩光这两方的方法。尤其是关于透明基体的眩光,到目前为止评价方法难以说是充分确立,存在定量地评价本身困难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透明基体的眩光评价装置,最近,SMS-1000装置(Display-Messtechnik&Systeme公司制)引起关注。在该SMS-1000装置中,通过经由固体摄像元件拍摄到的透明基体的一部分的图像(亮度)的解析,能够评价透明基体的眩光。然而,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的见解,确认到在基于SMS-1000装置的评价中经常得不到适当的眩光的测定结果的情况。即,在目视观察下,虽然未看到有意的眩光,但是在基于SMS-1000装置的评价中,存在判断为透明基体表现出显著的眩光的情况和产生其相反的结果的情况。这样,目前也需要适当地把握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及眩光这两方的技术。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作出,在本专利技术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评价防眩光处理后的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及眩光这两方的评价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顺序不同地具有如下步骤:取得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的步骤,所述透明基体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被进行了防眩光处理;及取得所述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的步骤,所述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通过如下步骤得到:(a)从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的透明基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侧沿着相对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厚度方向成20°的方向照射第一光,并测定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20°正反射光的亮度的步骤;(b)使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受光角度在-20°~+60°的范围内变化,测定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全部反射光的亮度的步骤;及(c)根据以下的式(1),推算防眩性指标值R的步骤,防眩性指标值R=(全部反射光的亮度-20°正反射光的亮度)/(全部反射光的亮度)式(1),所述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通过如下的步骤得到:(A)将所述透明基体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显示装置侧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步骤;(B)在使所述显示装置打开的状态下,使用固体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透明基体,取得第一图像的步骤,且在将所述固体摄像元件与所述透明基体之间的距离设为d、将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焦距设为f时,拍摄时的距离指数r(=d/f)为8以上的步骤;(C)根据所述取得的第一图像形成第一亮度分布的步骤;(D)使所述透明基体沿着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使所述透明基体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移动的步骤;(E)重复进行所述(B)及(C)的步骤,根据取得的第二图像形成第二亮度分布的步骤;(F)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分布与所述第二亮度分布的差分,求出差分亮度分布ΔS的步骤;(G)根据所述差分亮度分布ΔS,推算平均亮度分布ΔSave及标准差σ,并且根据以下的式(2)得到输出值A的步骤,输出值A=标准差σ/平均亮度分布ΔSave式(2)(H)在基准用的防眩光处理后的透明基体实施所述(A)~(G)的步骤,并取代输出值A而得到参照输出值Q的步骤,且该(H)的步骤是在所述(A)~(G)的步骤之前实施或者与所述(A)~(G)的步骤并列地实施的步骤;及(I)根据以下的式(3)求出眩光指标值G的步骤,眩光指标值G=(输出值A)/(参照输出值Q)式(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透明基体,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被进行了防眩光处理,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前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评价时,所述防眩性指标值R为0.4以上,所述眩光指标值G为0.6以下。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一种可适当地评价防眩光处理后的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及眩光这两者的评价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评价透明基体的防眩性的方法的流程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取得防眩性指标值时使用的测定装置的一例的图。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评价透明基体的眩光的方法的流程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评价透明基体的眩光的方法的一工序中得到的第一图像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评价透明基体的眩光的方法的一工序中得到的第一亮度分布的图。图6是标绘了在各种透明基体中得到的防眩性指标值R(横轴)与眩光指标值G(纵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基体的图。图8是表示在各透明基体中得到的基于目视的防眩性的等级(纵轴)与防眩性指标值R(横轴)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图9是表示在各透明基体中得到的眩光指标值G(纵轴)与基于目视的眩光的等级(横轴)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坐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前所述,在防眩光处理后的透明基体中,有时想要把握防眩性和眩光这两特性。然而,目前,几乎还未看到能够客观地评价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和眩光这两方的方法。尤其是作为对透明基体实施防眩光处理的方法,存在各种方法,因此防眩光处理后的透明基体的表面也存在各种形态。将这样的具有各种表面的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及眩光以相同指标一样地评价的情况极其困难。例如,最近,作为透明基体的眩光评价装置,SMS-1000装置受到关注。然而,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的见解,确认到在基于SMS-1000装置的评价中,经常得不到适当的眩光的测定结果。即,即便在目视观察中未看到有意的眩光的透明基体,在基于SMS-1000装置的评价中,也存在判断为透明基体表现出较大的眩光的情况和产生其相反的结果的情况。这样,即便仅着眼于透明基体的眩光,仍然难以说是确立了充分有效的测定方法。此外,实际情况是几乎不存在着眼于透明基体的防眩性和眩光这两方的评价方法。相对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顺序不同地具有如下步骤:取得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的步骤,所述透明基体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被进行了防眩光处理;及取得所述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的步骤,所述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通过如下步骤得到:(a)从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的透明基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侧沿着相对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厚度方向成20°的方向照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顺序不同地具有如下步骤:取得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的步骤,所述透明基体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被进行了防眩光处理;及取得所述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的步骤,所述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通过如下步骤得到:(a)从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的透明基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侧沿着相对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厚度方向成20°的方向照射第一光,并测定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20°正反射光的亮度的步骤;(b)使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受光角度在‑20°~+60°的范围内变化,测定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全部反射光的亮度的步骤;及(c)根据以下的式(1),推算防眩性指标值R的步骤,防眩性指标值R=(全部反射光的亮度‑20°正反射光的亮度)/(全部反射光的亮度)式(1),所述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通过如下的步骤得到:(A)将所述透明基体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显示装置侧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步骤;(B)在使所述显示装置打开的状态下,使用固体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透明基体,取得第一图像的步骤,且在将所述固体摄像元件与所述透明基体之间的距离设为d、将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焦距设为f时,拍摄时的距离指数r(=d/f)为8以上的步骤;(C)根据所述取得的第一图像形成第一亮度分布的步骤;(D)使所述透明基体沿着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使所述透明基体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移动的步骤;(E)重复进行所述(B)及(C)的步骤,根据取得的第二图像形成第二亮度分布的步骤;(F)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分布与所述第二亮度分布的差分,求出差分亮度分布ΔS的步骤;(G)根据所述差分亮度分布ΔS,推算平均亮度分布ΔSave及标准差σ,并且根据以下的式(2)得到输出值A的步骤,输出值A=标准差σ/平均亮度分布ΔSave 式(2)(H)在基准用的防眩光处理后的透明基体实施所述(A)~(G)的步骤,并取代输出值A而得到参照输出值Q的步骤,且该(H)的步骤是在所述(A)~(G)的步骤之前实施或者与所述(A)~(G)的步骤并列地实施的步骤;及(I)根据以下的式(3)求出眩光指标值G的步骤,眩光指标值G=(输出值A)/(参照输出值Q)式(3)。...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14 JP 2014-1003431.一种评价透明基体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顺序不同地具有如下步骤:取得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的步骤,所述透明基体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被进行了防眩光处理;及取得所述透明基体的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的步骤,所述定量化的防眩性指标值通过如下步骤得到:(a)从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的透明基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侧沿着相对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厚度方向成20°的方向照射第一光,并测定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20°正反射光的亮度的步骤;(b)使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受光角度在-20°~+60°的范围内变化,测定由所述第一表面反射的全部反射光的亮度的步骤;及(c)根据以下的式(1),推算防眩性指标值R的步骤,防眩性指标值R=(全部反射光的亮度-20°正反射光的亮度)/(全部反射光的亮度)式(1),所述定量化的眩光指标值通过如下的步骤得到:(A)将所述透明基体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显示装置侧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步骤;(B)在使所述显示装置打开的状态下,使用固体摄像元件拍摄所述透明基体,取得第一图像的步骤,且在将所述固体摄像元件与所述透明基体之间的距离设为d、将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焦距设为f时,拍摄时的距离指数r(=d/f)为8以上的步骤;(C)根据所述取得的第一图像形成第一亮度分布的步骤;(D)使所述透明基体沿着与所述第二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使所述透明基体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移动的步骤;(E)重复进行所述(B)及(C)的步骤,根据取得的第二图像形成第二亮度分布的步骤;(F)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分布与所述第二亮度分布的差分,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田稔小林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