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炉头,包括内、外环混合腔体和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以及设置于内环混合腔体和外环混合腔体之间的通道区域,通道区域下方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底壁和下底壁,上底壁与下底壁的间隔区域设有二次空气补充孔,二次空气补充孔一端连通通道区域,另一端与炉头下方的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炉头下部的大气与炉头上部的通道区域导通,构成燃烧器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使空气从炉头下部向上补入,构成了燃烧器助燃空气的多角度补充状态,提供了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极大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同时也满足了大功率燃烧器需要更多助燃空气的补给要求,为大功率燃烧器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A Burne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炉头
本技术涉及厨房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的炉头。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燃气灶炉头的外环混合腔体上设置有将内外环混合腔体之间的通道区域与外部大气连通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外环火盖的外侧壁向下延伸,将通道遮挡。这种燃烧器虽然看起来更加美观,但外环火盖对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遮挡也阻碍了二次空气的顺畅补充,间接致使内圈火焰燃烧不充分,容易出现黄焰现象,更甚者会使燃烧后尾气中的CO超标,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助燃空气的补给不到位,使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二次空气补入量的减少,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气源的燃烧,造成燃烧器的气源适应性不强,很难达到良好的燃烧工况。另外,由于内圈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不充分,在将锅具放置于燃烧器的锅架后,也容易出现坐锅熄火的现象,给家用燃烧器带来较差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空气补充充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燃烧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炉头,包括内、外环混合腔体和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和所述外环混合腔体之间适于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相连通的通道区域,所述通道区域下方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底壁和下底壁,所述上底壁与所述下底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接或部分重叠,且于所述上底壁与所述下底壁的间隔区域设有二次空气补充孔,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一端连通所述通道区域,另一端与炉头下方的大气连通。进一步,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隐藏设置于所述上底壁的正下方。进一步,所述下底壁靠近所述上底壁的一端的边缘部设有向上突起的边沿。进一步,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为相邻间隔设置的若干圆孔或异形孔。进一步,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为环形间隙。进一步,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为环绕所述内环混合腔体的环形长孔,环形长孔靠近所述内环混合腔体的径向外侧壁设置,且位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与所述下底壁之间。进一步,所述上底壁设置在所述内环混合腔体的径向外侧壁上,所述内环混合腔体与所述上底壁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下底壁为环绕所述环形长孔的环形平台。进一步,所述上底壁的边缘越过所述边沿的外缘设置。进一步,所述上底壁上表面的边缘为向外侧斜下方延伸的斜面。进一步,所述外环混合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通道区域与外部大气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径向里侧端的下沿与所述下底壁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上底壁的上表面整体为便于将其上的液体导流到所述下底壁上的斜面。本技术的一种炉头通过在上下底壁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二次空气补充孔将炉头下部的大气与内外环混合腔体之间的通道区域导通,构成炉头的新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通过与现有技术中外环混合腔体上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相配合,构成了燃烧器燃烧过程中助燃空气的多角度补充状态,提供了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极大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效率,节能高效。同时也满足了大功率燃烧器需要更多助燃空气的补给要求,为大功率燃烧器的设计提供了基础。作为二次空气补充孔遮蔽结构的上底壁,不仅对洒落至通道区域中的残渣或者汤汁有效拦截,防止其掉落至炉头下部的橱柜内,减少燃气灶的清理难度;还可以将洒落在上底壁顶面上的液体导流到通道区域下底壁的上表面,而后通过外环混合腔体侧壁上原有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排至盛液盘,增强燃烧器使用的清洁度。不论从实现功能的角度,还是从用户的体验度,都实现了明显的提升。本技术中的二次空气补充孔,可以根据具体实际设置为在下底壁上的圆孔或者异形孔,也可为在通道区域中延伸的环形长孔,增强加工的灵活度。在下底壁上的与上底壁相配合的边沿,可有效对炉头上部洒落下来的液体在下底壁上进行围挡,从根本上避免了液体滴落至二次空气补充孔下部的可能。通过改变现有的空气补入方式,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与现有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从立体多角度来补充二次空气,使燃烧器的燃烧工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从二次空气充足补入的角度,本技术中的燃烧器炉头能够满足更多类型气源的燃烧要求,给燃烧器的使用提供更加多样的灵活选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燃烧器炉头未安装火盖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安装火盖后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炉头,2内环混合腔体,2-1内环火盖,2-11内环火盖出火孔,3外环混合腔体,3-1外环火盖,3-11内圈出火孔,3-12外圈出火孔,3-2水平通孔,4上底壁,5二次空气补充通道,6现有二次空气补充通道,7下底壁,7-1边沿,8通道区域,9环形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图1、3的示例中,本技术的一种炉头1,包括内环混合腔体2、外环混合腔体3和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以及设置于内环混合腔体2和外环混合腔体3之间适于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相连通的通道区域8,通道区域8下方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底壁4和下底壁7,上底壁4与下底壁7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且于上底壁4与下底壁7的间隔区域设有作为二次空气补充孔的环形长孔9,环形长孔9一端与通道区域8连通,另一端与炉头1下方的大气连通。本实施例中燃烧器炉头下部的敞开腔体作为外部大气空间,通过形状为环形长孔的二次空气补充孔构成新增的气流通道,新增的气流通道将炉头下部大气与燃气混合腔之间的通道区域连通,构成新增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使燃烧器的二次空气补充更加充足,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在提高了燃烧器燃烧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因燃气燃烧不充分而产生黄焰或者产生CO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气流通道解决了燃烧器的功率受结构尺寸限制的难题,更加有利于提高燃气灶的热负荷,增大燃烧器功率,且燃烧尾气中的废气排放更低,兼具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优点。另外,通过改变了燃烧器的空气补入方式,使二次空气不仅能够从原有的外环混合腔体的侧面进入燃烧器,还可形成由炉头下部的敞开腔体向燃烧器上部补风的多角度立体状态,有效改善了燃烧器的燃烧工况,能够满足更多类型气源的燃烧要求,提高燃烧器使用的灵活度。实施例2如图1、3的示例中,本技术的炉头1,包括内环混合腔体2、外环混合腔体3,内环混合腔体2与外环混合腔体3之间设置有通道区域8,通道区域8的下方设置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底壁4和下底壁7,上底壁4和下底壁7的间隔区域设有连通通道区域8与外部大气的环形长孔9,环形长孔9隐藏设置在上底壁4的正下方,环绕内环混合腔体2,并且靠近内环混合腔体2的径向外侧壁设置,用于向通道区域8中补充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由内向外分布的内环混合腔体2、环形长孔9及外环混合腔体3三者为同心设置,环形长孔9将炉头1下部的敞开腔体与通道区域8导通,构成炉头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本实施例中的气流通道除了给出的环形长孔形式,还可以为在下底壁上周向或者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头,包括内、外环混合腔体和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和所述外环混合腔体之间适于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相连通的通道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区域下方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底壁和下底壁,所述上底壁与所述下底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接或部分重叠,且于所述上底壁与所述下底壁的间隔区域设有二次空气补充孔,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一端连通所述通道区域,另一端与炉头下方的大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头,包括内、外环混合腔体和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和所述外环混合腔体之间适于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相连通的通道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区域下方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底壁和下底壁,所述上底壁与所述下底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接或部分重叠,且于所述上底壁与所述下底壁的间隔区域设有二次空气补充孔,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一端连通所述通道区域,另一端与炉头下方的大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隐藏设置于所述上底壁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壁靠近所述上底壁的一端的边缘部设有向上突起的边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为相邻间隔设置的若干圆孔或异形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为环形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柳发威,颜运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