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18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较高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两个行星齿轮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之内且上下对称地装配于行星齿轮轴上,两个半轴齿轮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之内、同轴线、左右对称与行星齿轮轴相互垂直地布置,两个行星齿轮衬垫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与两个行星齿轮之间,两片半轴齿轮垫片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与两个半轴齿轮之间,其特征在于:行星齿轮轴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其上、下端分别通过径向通孔穿出于差速器壳体之外并可绕径向通孔转动;差速器壳体的内腔整体为球形内腔,两个半轴齿轮的外部轮廓均为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相对应的半球面体,两个行星齿轮衬垫和两片半轴齿轮垫片均为半球面形结构。

A Differential Component of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特别是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
技术介绍
参见图1,现有的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包括外部左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左环状凸起1-3、内部设有由左、右内壁对称轴向向内延伸的内环状凸起1-6、壳体上设有水平贯通的轴纵向通孔1-4、壳体的上下部设有垂直贯通的径向通孔1-7的差速器壳体1、主减速齿轮3、行星齿轮轴7、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两个行星齿轮6、其上设有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4-1的两个半轴齿轮4、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右轴承9,信号齿圈10,销子11,左轴承12,其差速器壳体1的两端通过左轴承12和右轴承9支撑于变速器箱上,主减速齿轮3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的左侧外,轴向通过螺栓2与差速器壳体1外的左环状凸起1-3连接,行星齿轮轴7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其上、下端分别通过径向通孔1-7穿出于差速器壳体1之外;两个行星齿轮6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且上下对称地装配于行星齿轮轴7上,两个半轴齿轮4同轴线、左右对称与行星齿轮轴7相互垂直地布置,并通过连接部4-1与内环状凸起1-6连接,它们与两个行星齿轮6的相邻面之间设有间隙,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内与每个行星齿轮6之间,两片垫片8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内与每个半轴齿轮4之间。由图1可见,在这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中,每个半轴齿轮4都是锥齿轮,且每个半轴齿轮4的背锥均为平面结构,每个半轴齿轮4上设有的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4-1径向厚度远远小于半轴齿轮4的锥体的径向厚度、轴向宽小于半轴齿轮4的锥体的轴向宽,两片垫片9均是平面垫片。于是,每个半轴齿轮4的连接部4-1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内的内环状凸起1-6,占用了半轴齿轮4的整体空间,致使半轴齿轮4的锥齿轮基体的厚度和直径均比较小,在承受较大扭矩时,容易引起锥齿轮的变形甚至断裂。同时,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内的内环状凸起部1-6,使得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的内腔比较复杂,加工制造也比较困难。由图1还可见,在这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中,行星齿轮轴7的上端穿过差速器壳体1的径向连接通孔1-7,下端通过第二外凸起1-2上的纵向通孔1-4和径向通孔1-5,采用销子11穿过行星齿轮6上的通孔6-1限制住行星齿轮轴7的轴向移动以及径向的旋转。于是,行星齿轮轴7的下端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能够承受的扭矩力较小,当扭矩力较大时,行星齿轮轴7的下端容易变形、甚至发生断裂。同时,差速器壳体1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外凸起1-2,以及该第二外凸起1-2上设有相互垂直且贯通的纵向通孔1-4和径向通孔1-5,使得差速器壳体1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制造工序增加;行星齿轮轴7的穿过差速器壳体1的上端的径向连接通孔1-7,使得行星齿轮轴7的加工制造工艺性较差。由图1还可见,在这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中,轴承9和轴承12均是球轴承,其能够承受的轴向力较小,当扭矩较大时,也容易损坏并出现故障。总之,图1所示的这种现有技术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存在容易损坏、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较低和结构比较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其可靠性较高、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高、结构比较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包括外部左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左环状凸起、壳体的上下部设有垂直贯通的径向通孔的差速器壳体、主减速齿轮、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衬垫、两个行星齿轮、两个半轴齿轮、两片半轴齿轮垫片、右轴承,信号齿圈,左轴承,其差速器壳体的两端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支撑于变速器箱上,主减速齿轮固定于差速器壳体的左侧外,轴向通过螺栓与差速器壳体外的左环状凸起连接,两个行星齿轮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之内且上下对称地装配于行星齿轮轴上,两个半轴齿轮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之内、同轴线、左右对称与行星齿轮轴相互垂直地布置,两个行星齿轮衬垫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与两个行星齿轮之间,两片半轴齿轮垫片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与两个半轴齿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之内,其上、下端分别通过径向通孔穿出于差速器壳体之外并可绕径向通孔转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腔整体为球形内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的外部轮廓均为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相对应的半球面体,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衬垫和两片半轴齿轮垫片均为半球面形结构。优选地,还包括两个外径大于行星齿轮轴的外径、内孔小于行星齿轮轴的外径的卡圈,所述行星齿轮轴的伸出于差速器壳体的上、下端上各设有环形卡槽,所述两个卡圈分别安装于行星齿轮轴的上、下端的环形卡槽中。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轴的上、下部各设有一个轴向沉台,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的内侧分别装配于所述轴向沉台中。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轴的中部设有径向环形装配槽。优选地,所述两个半轴齿轮的每个半轴齿轮的外端设有轴向向外的凸起,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上设有相对应的沉槽,所述每个半轴齿轮上的凸起装配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上相对应的沉槽中。优选地,所述左轴承和右轴承均为锥轴承。优选地,还包括驻车齿轮,所述驻车齿轮装配于差速器壳体上,其左端面与左环状凸起的右端面抵靠。本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行星齿轮轴位于差速器壳体的壳体之内,其上、下端分别通过径向通孔穿出于差速器壳体之外并可绕径向通孔转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腔整体为球形内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的外部轮廓均为与差速器壳体的内腔相对应的半球面体,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衬垫和两片半轴齿轮垫片均为半球面形结构。显然,外部轮廓为半球面体的半轴齿轮的径向厚度和轴向宽度大于现有技术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中的半轴齿轮是背锥为平面的锥齿轮的径向厚度和轴向宽度,当然,也缩小了半轴齿轮上的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的径向厚度和轴向宽度,使得差速器壳体在轴向连接处可以有更多的厚度。于是,在本技术中,每个半轴齿轮通过其为半球面形结构的半轴齿轮垫片与差速器壳体的球形内腔直接接触的面积和传递的扭矩也均大于现有技术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中的背锥为平面的锥齿轮的半轴齿轮与半差速器壳体的接触面积和扭矩。因而,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不容易损坏且使用寿命较高。同时,取消了差速器壳体的壳体内中的两个轴向向内延伸的内环状凸起,差速器壳体1的内腔的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比较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参见图2,本技术的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包括外部左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左环状凸起1-3、壳体的上下部设有垂直贯通的径向通孔1-7的差速器壳体1、主减速齿轮3、行星齿轮轴7、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两个行星齿轮6、两个半轴齿轮4、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右轴承9,信号齿圈10,左轴承12,其差速器壳体1的两端通过左轴承12和右轴承9支撑于变速器箱上,主减速齿轮3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的左侧外,轴向通过螺栓2与差速器壳体1外的左环状凸起1-3连接,两个行星齿轮6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且上下对称地装配于行星齿轮轴7上,两个半轴齿轮4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同轴线、左右对称与行星齿轮轴7相互垂直地布置,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包括外部左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左环状凸起(1‑3)、壳体的上下部设有垂直贯通的径向通孔(1‑7)的差速器壳体(1)、主减速齿轮(3)、行星齿轮轴(7)、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两个行星齿轮(6)、两个半轴齿轮(4)、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右轴承(9),信号齿圈(10),左轴承(12),其差速器壳体(1)的两端通过左轴承(12)和右轴承(9)支撑于变速器箱上,主减速齿轮(3)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的左侧外,轴向通过螺栓(2)与差速器壳体(1)外的左环状凸起(1‑3)连接,两个行星齿轮(6)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且上下对称地装配于行星齿轮轴(7)上,两个半轴齿轮(4)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同轴线、左右对称与行星齿轮轴(7)相互垂直地布置,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与两个行星齿轮(6)之间,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与两个半轴齿轮(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7)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其上、下端分别通过径向通孔(1‑7)穿出于差速器壳体(1)之外并可绕径向通孔(1‑7)转动;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腔整体为球形内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4)的外部轮廓均为与差速器壳体(1)的内腔相对应的半球面体,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和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均为半球面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差速组件,包括外部左侧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左环状凸起(1-3)、壳体的上下部设有垂直贯通的径向通孔(1-7)的差速器壳体(1)、主减速齿轮(3)、行星齿轮轴(7)、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两个行星齿轮(6)、两个半轴齿轮(4)、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右轴承(9),信号齿圈(10),左轴承(12),其差速器壳体(1)的两端通过左轴承(12)和右轴承(9)支撑于变速器箱上,主减速齿轮(3)固定于差速器壳体(1)的左侧外,轴向通过螺栓(2)与差速器壳体(1)外的左环状凸起(1-3)连接,两个行星齿轮(6)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且上下对称地装配于行星齿轮轴(7)上,两个半轴齿轮(4)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同轴线、左右对称与行星齿轮轴(7)相互垂直地布置,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与两个行星齿轮(6)之间,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分别安装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与两个半轴齿轮(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轴(7)位于差速器壳体(1)的壳体之内,其上、下端分别通过径向通孔(1-7)穿出于差速器壳体(1)之外并可绕径向通孔(1-7)转动;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腔整体为球形内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4)的外部轮廓均为与差速器壳体(1)的内腔相对应的半球面体,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衬垫(5)和两片半轴齿轮垫片(8)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连王超蔺月萌杨新涛段红运廖金龙赵拼淳登松周思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