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17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第一导套位于缸筒内,第二导套位于缸筒一端的端部,第二导套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活塞杆一端的第二吊耳,缸筒位于第一导套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端盖连接有第一吊耳,第一导套、第二导套和缸筒组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油,缸筒、第一导套、端盖组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圆环形的摩擦环,活塞杆位于第二腔体内的端部还连接有摩擦块,摩擦块能够在摩擦环内摩擦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复合阻尼器。

A Composite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阻尼器。
技术介绍
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根据流体运动,特别是当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粘滞阻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是一种与刚度、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建筑结构抗震改造、工业管道设备抗振、军工等领域。现有的粘滞阻尼器为单一式的活塞阻尼器,其阻尼力只能通过活塞上的通孔进行调节,而活塞一旦安装后,其通孔的大小是恒定的,同时只用活塞单一式的阻尼,会使得整个阻尼器的阻尼力不够大,在极端情况下,阻尼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备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功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并能够实现对粘滞阻尼器阻尼力可调的复合型阻尼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导套(4)和第二导套(5),所述第一导套(4)位于所述缸筒(1)内,所述第二导套(5)位于所述缸筒(1)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导套(5)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活塞杆(2)一端的第二吊耳(8),所述缸筒(1)位于所述第一导套(4)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6),所述端盖(6)连接有第一吊耳(7),所述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缸筒(1)组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油,所述活塞(3)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上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第一导套(4)、端盖(6)组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圆环形的摩擦环(9),所述活塞杆(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端部还连接有摩擦块(10),所述摩擦块(10)能够在所述摩擦环(9)内摩擦移动;所述摩擦环(9)包括圆环形的外壳体(91),硫化在所述外壳体(91)内的环形的橡胶(92),所述橡胶(92)内以其中心阵列设置有多个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弹簧(93)和弧形弹簧(94),所述弹簧(93)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91)内壁另一端朝向所述摩擦环(9)的中心并连接所述弧形弹簧(94),所述弧形弹簧(94)的圆心与所述摩擦环(9)的圆心重合。进一步的,所述活塞(3)上设置有多个“S”形通孔(31);所述活塞(3)还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充气环(32),所述充气环(32)通过输气管(12)连接外部的压缩机(11)。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块(10)为金属橡胶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装置的数量为5个。本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将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复合阻尼器;(2)摩擦环通过两个弹簧的结合能够较小其中心通孔的面积,增大和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3)活塞中设置了充气环,能够和外部的压缩机配合使用,改变活塞的大小,增加和缸筒之间的摩擦力。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筒;2-活塞杆;3-活塞;31-“S”形通孔;32-充气环;4第一导套;5-第二导套;6-端盖;7-第一吊耳;8-第二吊耳;9-摩擦环;91-外壳体;92-橡胶;93-弹簧;94-弧形弹簧;95-摩擦部;10-摩擦块;11-压缩机;12-输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缸筒1,缸筒1为圆形,其为高强度钢材制成,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导套4和第二导套5。第一导套4位于缸筒的内部,其上设置有供活塞杆2运行的通道,第二导套5位于缸筒1的端部,其上同样设置有供活塞杆2运行的通道。第二导套5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活塞杆2一端的第二吊耳8,第二吊耳8中间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到外部设置上。缸筒1位于第一导套4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6,端盖6为圆形的金属板块焊接连接到缸筒1上。端盖6连接有第一吊耳7,第一吊耳7中间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到外部设置上。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缸筒1组成了第一腔体,活塞杆2的部分和活塞3就位于该第一腔体内,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油,该油选用粘稠度高的油,活塞3上设置有“S”形的通孔31,“S”形的通孔能够增加油在通孔中的行程,同时由于通孔形状的改变,能够增加油在通过通孔过程中的阻尼力。在活塞3上还设置了一个充气环32,相当于活塞3由三部分连接,外部的橡胶、充气环、内部的橡胶,充气环32通过输气管12连接到位于第二导套5上的压缩机11,输气管12有较长的部分位于第一腔体内,因此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输气管12可以保持不断裂的状态,通过压缩机11给充气环32进行充气,能够改变活塞3外部橡胶的形状,可以使其外径变大或变小,因此能够改变活塞和缸筒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增大或减小阻尼力。参见图1和图2,缸筒1、第一导套4、端盖6组成了第二腔体,同时活塞杆2的端部位于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内的内壁上设置了圆环形的摩擦环9,活塞杆2位于第二腔体内的端部还连接有摩擦块10,摩擦块10能够在摩擦环9内摩擦移动;摩擦环9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圆环形的外壳体91,该外壳体91可以采用金属制成也可以使用橡胶制成,最终摩擦环9通过外壳体91卡合连接在第二腔体的内壁上。外壳体91内硫化有的环形的橡胶92,橡胶92内以其中心阵列设置有多个挤压装置,挤压装置包括弹簧93和弧形弹簧94,弹簧93的一端连接外壳体91内壁另一端朝向摩擦环9的中心并连接弧形弹簧94,弧形弹簧94的圆心与摩擦环9的圆心重合。弹簧93保持压缩状态,因此能够挤压弧形弹簧94,使摩擦环9的中心变小,而同时弧形弹簧94处于被压缩状态,其两端会有朝向摩擦环9中心的弹性力,也能够将摩擦环9的中心变小,因此能够减小摩擦部95的面积,由于摩擦块10在摩擦部95内移动,摩擦部95的面积减小有助于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块10为金属橡胶制成,金属橡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够,在本身在运动的过程中,会被改变形状,因此也能耗能。本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将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的复合阻尼器;(2)摩擦环通过两个弹簧的结合能够较小其中心通孔的面积,增大和摩擦块之间的摩擦力;(3)活塞中设置了充气环,能够和外部的压缩机配合使用,改变活塞的大小,增加和缸筒之间的摩擦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导套(4)和第二导套(5),所述第一导套(4)位于所述缸筒(1)内,所述第二导套(5)位于所述缸筒(1)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导套(5)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活塞杆(2)一端的第二吊耳(8),所述缸筒(1)位于所述第一导套(4)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6),所述端盖(6)连接有第一吊耳(7),所述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缸筒(1)组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油,所述活塞(3)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上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第一导套(4)、端盖(6)组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圆环形的摩擦环(9),所述活塞杆(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端部还连接有摩擦块(10),所述摩擦块(10)能够在所述摩擦环(9)内摩擦移动;所述摩擦环(9)包括圆环形的外壳体(91),硫化在所述外壳体(91)内的环形的橡胶(92),所述橡胶(92)内以其中心阵列设置有多个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弹簧(93)和弧形弹簧(94),所述弹簧(93)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91)内壁另一端朝向所述摩擦环(9)的中心并连接所述弧形弹簧(94),所述弧形弹簧(94)的圆心与所述摩擦环(9)的圆心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缸筒(1),所述缸筒(1)内设置有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导套(4)和第二导套(5),所述第一导套(4)位于所述缸筒(1)内,所述第二导套(5)位于所述缸筒(1)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导套(5)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所述活塞杆(2)一端的第二吊耳(8),所述缸筒(1)位于所述第一导套(4)一侧的端部还设置有端盖(6),所述端盖(6)连接有第一吊耳(7),所述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缸筒(1)组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油,所述活塞(3)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上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第一导套(4)、端盖(6)组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圆环形的摩擦环(9),所述活塞杆(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端部还连接有摩擦块(10),所述摩擦块(10)能够在所述摩擦环(9)内摩擦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邦振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