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09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塔筒,顶部设有风力发电组,包括塔筒主体、进风口、出风口、至少三个塔筒入口、雨滴传感器、百叶窗、控制部分、爬梯、提升机、吸热膜、防坠滑块轨道、工具台、LED塔筒灯、纱扇,塔筒主体为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无需耗电也能进行散热,而且散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攀爬工具,用提升机时省力,提升机出现故障时可以用爬梯,爬梯上有防坠滑块轨道;设有吸热膜,可以散热;设有雨滴传感器和百叶窗,下雨天时可防雨水进入塔筒主体内;设有纱扇,可以防昆虫进入影响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设有LED塔筒灯,应急用;采用钢制材料强度高、重量轻、成型能力强、易运输和吊装。

Wind Turb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力发电塔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塔筒。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风能是当前清洁能源领域中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随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风力发电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塔筒用于支撑整个主机,同时吸收机组震动,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随着风力发电重点区域从三北地区向中南部等低风速地区转移,为使一些低风速地区发电开发成为可能的应用成为不二之选。目前,市场上的风力发电塔筒都是通过泵抽冷却水换热或风扇来进行散热,然而这种散热方式需要耗电。现有的风力发电塔筒内大部分都是采用设置爬梯和旋梯的方式方便工作人员或维修人员进入风力发电机机舱,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7454182U”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公开了以下技术“所述的塔筒主体内设置有旋梯,旋梯包括中间的横杆和横杆两端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呈双螺旋型设置。旋梯为双螺旋型结构,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利于人员攀爬,区别于直梯、受力的横杆之间错开一定距离,更符合人体运动的需求。”采用虽然符合人体运动,但是现在的风力发电塔筒有70m高,要靠旋梯攀爬上去工作人员也会很费力。少部分风力发电塔筒内设有爬升装置,然而当爬升装置发生故障时,下面的工作人员上不去,上去的工作人员下不来,工作容易陷入瘫痪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现有风力发电塔筒耗能、费力、发生故障无备选方案、工作容易陷入瘫痪状态等不足,提供一种散热同时又能节能、安全性高、省力、发生故障时有备选方案的风力发电塔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塔筒,顶部设有风力发电组,包括塔筒主体,塔筒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塔筒主体的侧壁下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塔筒主体的侧壁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塔筒主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塔筒入口。塔筒主体侧壁上对应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各设有一个雨滴传感器和一个百叶窗,雨滴传感器和百叶窗都与控制部分相连,所述控制部分可以控制百叶窗的开和关。所述塔筒主体内设有爬梯和提升机,当提升机出故障时,爬梯作为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备用攀爬工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筒主体的外侧面上包覆设置有吸热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筒主体内侧壁上还设有工具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筒主体上对应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还设有纱扇,防止昆虫进入塔筒主体内影响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梯上设有防坠滑块轨道,工作人员或维修人员攀爬时可以将安全带通过防坠自锁器锁在防坠滑块轨道上,防坠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筒主体是钢制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筒主体的内侧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LED塔筒灯,夜晚应急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节能;在塔筒主体下部设置进风口,在塔筒主体上部设置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空气对流进行散热,无需耗电、散热效果好;而且塔筒主体底部设置的至少三个塔筒入口,在产生空气对流的同时又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出。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攀爬工具,当提升机故障时有备选方案,当提升机无故障时,可以直接通过提升机上到风力发电机机舱内,省力;当提升机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或者维修人员将安全带通过防坠自锁器锁在防坠滑块轨道上通过爬梯爬上风力发电机机舱,防坠落。3、本专利技术设有吸热膜,进一步加强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功能。4、本专利技术在下雨天时,雨滴传感器可以将信号传送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控制百叶窗关闭,防止雨水进入本专利技术内部,影响本专利技术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5、本专利技术设有纱扇,防止昆虫进入塔筒主体内影响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6、本专利技术采用钢制材料与传统钢筋混凝土风力发电塔筒比,强度高、重量轻、成型能力强、易运输和吊装。7、本专利技术设有工具台,为维修人员放置工具提供方便。8、本专利技术设有LED塔筒灯,可以用于夜晚应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风力发电塔筒,顶部设有风力发电组,包括塔筒主体1、进风口11、出风口13、至少三个塔筒入口15、雨滴传感器31、百叶窗3、控制部分、爬梯51、提升机5、吸热膜、防坠滑块轨道511、工具台93、LED塔筒灯9、纱扇91,塔筒主体1为中空结构。其中,塔筒主体1的侧壁下部设有进风口11。塔筒主体1的侧壁上部设有出风口13。塔筒主体1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塔筒入口15。具体的,塔筒主体1侧壁上对应进风口11和出风口13处各设有一个雨滴传感器31和一个百叶窗3,雨滴传感器31和百叶窗3都与控制部分相连,控制部分可以控制百叶窗3的开和关。其中,塔筒主体1内设有爬梯51和提升机5。当提升机5出故障时,爬梯51作为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备用攀爬工具。爬梯51上设有防坠滑块轨道511,工作人员或维修人员攀爬时可以将安全带通过防坠自锁器锁在防坠滑块轨道511上,防坠落。具体的,塔筒主体1的外侧面上包覆设置有吸热膜。塔筒主体1内侧壁上还设有工具台93。塔筒主体1上对应进风口11和出风口13处还设有纱扇91,防止昆虫进入塔筒主体1内影响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其中,塔筒主体1是钢制材料。塔筒主体1的内侧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LED塔筒灯9,夜晚应急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其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节能;在塔筒主体1下部设置进风口11,在塔筒主体1上部设置出风口13,进风口11和出风口13可以形成空气对流进行散热,无需耗电、散热效果好;而且塔筒主体1底部设置的至少三个塔筒入口15,在产生空气对流的同时又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出。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攀爬工具,当提升机5故障时有备选方案,当提升机5无故障时,可以直接通过提升机5上到风力发电机机舱内,省力;当提升机5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或者维修人员将安全带通过防坠自锁器锁在防坠滑块轨道511上并通过爬梯51爬上风力发电机机舱,防坠落。3、本专利技术设有吸热膜,进一步加强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功能。4、本专利技术在下雨天时,雨滴传感器31可以将信号传送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控制百叶窗3关闭,防止雨水进入本专利技术内部,影响本专利技术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5、本专利技术设有纱扇91,防止昆虫进入塔筒主体1内影响高压设备的稳定运行。6、本专利技术采用钢制材料与传统钢筋混凝土风力发电塔筒比,强度高、重量轻、成型能力强、易运输和吊装。7、本专利技术设有工具台93,为维修人员放置工具提供方便。8、本专利技术设有LED塔筒灯9,可以用于夜晚应急。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塔筒,顶部设有风力发电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塔筒主体,塔筒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塔筒主体的侧壁下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塔筒主体的侧壁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塔筒主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塔筒入口,塔筒主体侧壁上对应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各设有一个雨滴传感器和一个百叶窗,雨滴传感器和百叶窗都与控制部分相连,所述控制部分可以控制百叶窗的开和关,所述塔筒主体内设有爬梯和提升机,当提升机出故障时,爬梯作为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备用攀爬工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塔筒,顶部设有风力发电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塔筒主体,塔筒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塔筒主体的侧壁下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塔筒主体的侧壁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塔筒主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塔筒入口,塔筒主体侧壁上对应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各设有一个雨滴传感器和一个百叶窗,雨滴传感器和百叶窗都与控制部分相连,所述控制部分可以控制百叶窗的开和关,所述塔筒主体内设有爬梯和提升机,当提升机出故障时,爬梯作为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备用攀爬工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主体的外侧面上包覆设置有吸热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三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锦峰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