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18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包括机体、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由分模构成,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第一气缸、总滑动板、L形板、凹形板,所述总滑动板由至少两个内模放置空间构成,每个内模放置空间内滑动连接有内模滑动板,所述内模滑动板上设置有内模具,所述机体滑动连接有处于第二模具底部的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输送滑动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有与输送滑动板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输送滑动板朝向固定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两个卡位板,所述内模滑动板一体连接有可卡入两个卡位板之间的配合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连续加工的目的,具有节约人工成本的优点。

An in-out shoe mechanism for rain sho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
本技术涉及橡胶雨鞋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
技术介绍
雨鞋机是一种加工制造雨鞋的专用设备,其主要由机体、设于机体上的注射机头、可与注射机头配合的注射模具和进出鞋机构组成,目前的进出鞋机构并不能实现连续工作的目的,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其可实现连续加工的目的,具有节约人工成本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由两个相对一侧可耦合成模腔的分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有总滑动板,所述总滑动板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L形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用于L形板卡入的凹形板,所述总滑动板由至少两个内模放置空间构成,每个内模放置空间内滑动连接有内模滑动板,所述内模滑动板上设置有内模具,所述机体滑动连接有处于第二模具底部的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输送滑动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有与输送滑动板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输送滑动板朝向固定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两个卡位板,所述内模滑动板一体连接有可卡入两个卡位板之间的配合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始运转时,两个分模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内模进出机构将内模具输送至两个分模之间,随后利用合模气缸带动其中一个分模朝另一个分模移动直至两个分模耦合形成空腔,此时内模具与两个分模形成鞋状的空腔。接着,外用注塑机开始注塑,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内部充满橡胶后,让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冷却至室温,此时橡胶成型,抽离隔板,加热,热熔成一体,橡胶雨鞋。接着合模气缸带动其中一个分模朝远离另一个分模的方向移动实现分离目的,利用内模进出机构取出内模具,此时双色橡胶雨鞋将会悬挂在内模具上而被带出完成一道完整的工序。只需要一个第二气缸即可实现多个内模具连续作业的目的,具有节省设备成本,减少安置设备所需要的空间的优点。加工时,第一气缸拉动总滑动板移动带动内模滑动板移动直至配合板卡入两个限位板之间,此时第二气缸拉动输送滑动板带动卡位板移动进而带动配合板移动,而配合板将会带动内模滑动板移动进而带动内模具移动至两个分模之间即可进行作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两个所述限位板设置有用于支撑杆卡入的配合槽,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板连接的第三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气缸推动限位板可以调整输送滑动板进而调整内模具的位置,从而解决因长期运转后,限位板出现偏离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模具相对平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突条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突条和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和第二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突条和第二凹槽的配合,第二突条和第一突条的配合,不仅能够增强第二模具与内模具的稳定性,而且能够起到封闭第二模具内的空腔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模具的两侧均设置有开槽,所述内模具设置有与开槽连通的滑动槽,所述内模具滑动连接有同时处于滑动槽和开槽内的卸料杆,所述卸料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模具和第二模具分离后,推动卸料杆能够推动处于内模具上的成型的橡胶雨鞋与内模具分离,而橡胶垫能够减少对橡胶雨鞋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滑动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内模具嵌入的放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内模具的取出与放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始运转时,两个分模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内模进出机构将内模具输送至两个分模之间,随后利用合模气缸带动其中一个分模朝另一个分模移动直至两个分模耦合形成空腔,此时内模具与两个分模形成鞋状的空腔。接着,外用注塑机开始注塑,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内部充满橡胶后,让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冷却至室温,此时橡胶成型,抽离隔板,加热,热熔成一体,橡胶雨鞋。接着合模气缸带动其中一个分模朝远离另一个分模的方向移动实现分离目的,利用内模进出机构取出内模具,此时双色橡胶雨鞋将会悬挂在内模具上而被带出完成一道完整的工序。只需要一个第二气缸即可实现多个内模具连续作业的目的,具有节省设备成本,减少安置设备所需要的空间的优点。加工时,第一气缸拉动总滑动板移动带动内模滑动板移动直至配合板卡入两个限位板之间,此时第二气缸拉动输送滑动板带动卡位板移动进而带动配合板移动,而配合板将会带动内模滑动板移动进而带动内模具移动至两个分模之间即可进行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去除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的正视图;图8为实施例中环形板、圆盘、内环槽和环形块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内模具、开槽、滑动槽、卸料杆和橡胶垫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稳定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2、竖直注塑机;3、倾斜注塑机;4、第一模具;5、分模;6、加热器;7、合模气缸;8、隔板;9、内模具;10、固定板;11、第一气缸;12、第二气缸;13、总滑动板;14、L形板;15、凹形板;16、内模滑动板;17、限位板;18、输送滑动板;19、紧固螺栓;20、卡位板;21、配合板;22、支撑杆;23、配合槽;24、第三气缸;25、支撑台;26、圆盘;27、第一定位板;28、第二定位板;29、旋转把手;30、第一螺纹杆;31、螺纹套;32、第二螺纹杆;34、第一突条;35、第二突条;36、第一凹槽;37、第二凹槽;38、开槽;39、滑动槽;40、卸料杆;41、橡胶垫;42、放置槽;43、环形板;44、内环槽;45、环形块;46、安装板;47、第一连接杆;48、第二连接杆;49、弹簧;50、第一挤压辊;51、第二挤压辊。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设置有竖直注塑机2和倾斜注塑机3,所述竖直注塑机2和倾斜注塑机3构成锐角,所述竖直注塑机2连接有与机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模具4,所述机体1设置有处于第一模具4下方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之间设置有隔板8,隔板8起到分隔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的作用。所述机体1设置有用于加热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的加热器6,所述第二模具由两个相对一侧可耦合成模腔的分模5构成,所述机体1固定连接与其中一个所述分模5的一侧连接的合模气缸7,所述机体1设置有内模进出机构,所述内模进出机构连接有内模具9,所述内模具9可移动至两个分模5构成的模腔内。所述内模具9相对平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突条34和第一凹槽36,所述第二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突条34和第一凹槽36对应的第二凹槽37和第二突条35。当内模具9处于第二模具内时,第一突条34和第二凹槽37的配合,第二突条35和第一突条34的配合,不仅能够增强第二模具与内模具9的稳定性,而且能够起到封闭第二模具内的空腔的目的。开始运转时,两个分模5处于分离状态,利用内模进出机构将内模具9输送至两个分模5之间,随后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由两个相对一侧可耦合成模腔的分模(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连接有总滑动板(13),所述总滑动板(13)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L形板(14),所述固定板(10)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用于L形板(14)卡入的凹形板(15),所述总滑动板(13)由至少两个内模放置空间构成,每个内模放置空间内滑动连接有内模滑动板(16),所述内模滑动板(16)上设置有内模具(9),所述机体(1)滑动连接有处于第二模具底部的两个限位板(17),两个所述限位板(17)之间滑动连接有输送滑动板(18),所述限位板(17)固定连接有与输送滑动板(18)连接的第二气缸(12),所述输送滑动板(18)朝向固定板(10)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两个卡位板(20),所述内模滑动板(16)一体连接有可卡入两个卡位板(20)之间的配合板(21),其中一个所述分模(5)连接有合模气缸(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鞋机用进出鞋机构,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由两个相对一侧可耦合成模腔的分模(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连接有总滑动板(13),所述总滑动板(13)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L形板(14),所述固定板(10)的两侧均一体连接有用于L形板(14)卡入的凹形板(15),所述总滑动板(13)由至少两个内模放置空间构成,每个内模放置空间内滑动连接有内模滑动板(16),所述内模滑动板(16)上设置有内模具(9),所述机体(1)滑动连接有处于第二模具底部的两个限位板(17),两个所述限位板(17)之间滑动连接有输送滑动板(18),所述限位板(17)固定连接有与输送滑动板(18)连接的第二气缸(12),所述输送滑动板(18)朝向固定板(10)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两个卡位板(20),所述内模滑动板(16)一体连接有可卡入两个卡位板(20)之间的配合板(21),其中一个所述分模(5)连接有合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鹰张勇贵冯惠冬缪克山张玉佩林阿华张远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钜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