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阀及其支架组、上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07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通阀及其支架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用于与主阀和导阀配合,并与下支架连接,包括:用于与导阀配合的第一圆弧壁,用于与主阀配合的第二圆弧壁,以及用于与下支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支架,不仅设有用于与导阀配合的第一圆弧壁,还设有与主阀配合的第二圆弧壁,第二圆弧壁与主阀配合后,进一步支撑上支架和导阀,保证了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强度,且导阀、主阀、上支架、下支架各个配合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固定,从而焊接及安装时不易错位,焊接及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潜在质量成本。

Four-way valve and its support group and upper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通阀及其支架组、上支架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四通阀及其支架组、上支架。
技术介绍
四通阀主要用于改变冷媒的流向从而切换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四通阀的主阀和导阀需要通过支架进行连接,其中主阀与下支架焊接、导阀与上支架焊接,通过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完成对主阀和导阀的连接。传统的四通阀,其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强度不高,且焊接及安装难度较高,潜在质量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四通阀其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强度不高,且焊接及安装难度较高,潜在质量成本高发问题,提供一种四通阀及其支架组、上支架。一种上支架,用于与主阀和导阀配合,并与下支架连接,包括:用于与导阀配合的第一圆弧壁,用于与主阀配合的第二圆弧壁,以及用于与下支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传统的上支架只与导阀配合,并通过连接与主阀配合的下支架完成主阀和导阀的定位连接。本技术方案的上支架,不仅设有用于与导阀配合的第一圆弧壁,还设有与主阀配合的第二圆弧壁,第二圆弧壁与主阀配合后,进一步支撑上支架和导阀,保证了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强度,且导阀、主阀、上支架、下支架各个配合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固定,从而焊接及安装时不易错位,焊接及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潜在质量成本。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为L型上支架,所述第一圆弧壁和所述第二圆弧壁分别设于所述L型上支架的两条侧边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壁和所述第二圆弧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壁所在的的侧边上。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支架组,用于连接主阀和导阀,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上支架,还包括:与所述主阀及上支架配合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主阀配合的第三圆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本技术方案的支架组采用如上所述的上支架,保证了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强度,且导阀、主阀、上支架、下支架各个配合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固定,从而焊接及安装时不易错位,焊接及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潜在质量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螺栓连接且互相匹配的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螺栓孔为长条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螺栓孔为长条孔。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主阀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有向所述通孔的中心凸起的凸部。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主阀间隙配合,所述凸部与所述主阀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凸部沿所述通孔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四通阀,包括主阀、导阀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所述主阀和导阀通过所述支架组连接。本技术方案的四通阀,采用如上所述的支架组,保证了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强度,且导阀、主阀、上支架、下支架各个配合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固定,从而焊接及安装时不易错位,焊接及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潜在质量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二。10、上支架;11、第一圆弧壁;12、第二圆弧壁;13、第一连接部;131、螺栓孔;20、主阀;21、端口部;30、导阀;40、下支架;41、第三圆弧壁;42、第二连接部;43、通孔;431、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结合图3、图4所示的一种上支架10,用于与主阀20和导阀30配合,并与下支架40连接,包括:用于与导阀30配合的第一圆弧壁11,用于与主阀20配合的第二圆弧壁12,以及用于与下支架4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传统的上支架10只与导阀30配合,并通过连接与主阀20配合的下支架40完成主阀20和导阀30的定位连接。本技术方案的上支架10,不仅设有用于与导阀30配合并焊接的第一圆弧壁11,所述第一圆弧壁11与导阀30的圆弧同心,还设有与主阀20配合的第二圆弧壁12,所述第二圆弧壁12与主阀20的圆弧同心,第二圆弧壁12与主阀20配合后,进一步支撑上支架10和导阀30,保证了上支架10与下支架40的连接强度,且导阀30、主阀20、上支架10、下支架40各个配合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固定,从而焊接及安装时不易错位,焊接及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潜在质量成本。所述上支架10为L型上支架10,所述第一圆弧壁11和所述第二圆弧壁12分别设于所述L型上支架10的两条侧边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壁11和所述第二圆弧壁12之间。即所述第一圆弧壁11和所述第二圆弧壁12分别位于所述L型上支架10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13则连接第一圆弧壁11和第二圆弧壁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壁11所在的的侧边上,即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于第一圆弧壁11所在侧边靠近L型拐角的位置,方便与下支架40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支架组,用于连接主阀20和导阀30,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上支架10,还包括:与所述主阀20及上支架10配合的下支架40,所述下支架40包括用于与所述主阀20配合的第三圆弧壁4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由于导阀30与第一圆弧壁11配合并焊接,主阀20与第三圆弧壁41配合并焊接,从而通过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一连接部13连接,完成对主阀20和导阀30的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支架组采用如上所述的上支架10,保证了上支架10与下支架40的连接强度,且导阀30、主阀20、上支架10、下支架40各个配合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固定,从而焊接及安装时不易错位,焊接及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潜在质量成本。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42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螺栓连接且互相匹配的螺栓孔131。具体地,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131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通过螺栓连接。为了降低上支架10和下支架40的位置度要求,提高生产可行性,降低潜在质量成本,本实施方式将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131为长条孔,从而上支架10和下支架40之间连接相对位置要求大幅降低,第一连接部13上的螺栓孔131在所述第二连接部42上的投影只需落入螺栓孔131所覆盖的区域即可完成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3上的螺栓孔131为长条孔,或将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42上的螺栓孔131均设置为长条孔。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40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主阀20配合的通孔43,所述通孔43与所述主阀20的其中一个端口部21嵌套配合,便于主阀20与下支架40的焊接定位。且所述通孔43的内壁设有向所述通孔43的中心凸起的凸部431,所述通孔43与所述主阀20间隙配合,所述凸部431与所述主阀20过盈配合。通孔43与所述主阀20间隙配合,而凸部431与主阀20的端口部21之间接触面积小,有利于安装,且与主阀20过盈配合的凸部431有效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支架,用于与主阀和导阀配合,并与下支架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导阀配合的第一圆弧壁,用于与主阀配合的第二圆弧壁,以及用于与下支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支架,用于与主阀和导阀配合,并与下支架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导阀配合的第一圆弧壁,用于与主阀配合的第二圆弧壁,以及用于与下支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为L型上支架,所述第一圆弧壁和所述第二圆弧壁分别设于所述L型上支架的两条侧边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壁和所述第二圆弧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壁所在的侧边上。4.一种支架组,用于连接主阀和导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上支架,还包括:与所述主阀及上支架配合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主阀配合的第三圆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巨灿刘海波方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