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内撑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064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轴内撑夹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弹性夹头、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下底座、双轴可调气缸以及限位座;所述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以及下底座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空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向空间内的连接杆、连接套、凸轮轴承随动器,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五轴内撑夹具利用内藏式连接杆把夹具的上下部分连接继而产生连动效果,同时全部核心元件密封在主轴内以避免污染,同时,增加能轴向活动的轴承随动器平衡C轴摆动;利用轴承随动器和连接套把上下底座、夹头拉杆、弹性夹头结合,即使弹性夹具互换,仍可补偿连接时产生的轴向和横向摆动误差从而确保重做精度。

Five-Axis Internal Support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轴内撑夹具
本技术涉及车铣复合CNC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五轴内撑夹具。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CNC)与普通的机庆相比,具有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的有利的工加用量,生产率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三到五倍,且机床自动化程度高,有效减轻劳动强度;但是现有的CNC抛光夹具,采用滚珠轴承和气缸对中,机械式高精度夹具硬配硬保证精度,成本极高,但是没有偏位精度补偿动能,也无法保证工件的同芯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度高且能够有效防止核心元件被污染的五轴内撑夹具。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轴内撑夹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弹性夹头、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下底座、双轴可调气缸以及限位座;所述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以及下底座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空间;所述夹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向空间内的连接杆、连接套、凸轮轴承随动器,连接头;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双轴可调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轴承随动器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内并伸出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还与设置于所述弹性夹头内部的夹头拉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头外部设置有一圈卡座,所述卡座上套设有一卡环;所述卡环的内径为凸柱状,利用点接触代替传统的面接触,即平均压力控制弹性夹头受力下的同芯度,能够有效保护内置的核心元件。进一步的,所述双轴可调气缸的轴一端伸入轴向空间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限位座并与两个限位螺丝连接,在两个限位螺丝之间的轴上设置有限位销钉,采用限位螺丝和限位销钉能进一步保证定位精度。进一步的,所述夹头拉杆的上端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弹性夹头的顶部为与所述夹头拉杆相配合的圆台形。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底座通过定位销钉与所述C轴旋转中心和C轴法兰底板连接,采用定位销钉能够保证装配的牢靠性。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五轴内撑夹具利用内藏式连接杆把夹具的上下部分连接继而产生连动效果,同时全部核心元件密封在主轴内以避免污染,同时,增加能轴向活动的凸轮轴承随动器平衡C轴摆动;利用凸轮轴承随动器和连接套把上下底座、夹头拉杆、弹性夹头结合,即使弹性夹具互换,仍可补偿连接时产生的轴向和横向摆动误差从而确保重做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五轴内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五轴内撑夹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五轴内撑夹具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夹头拉杆向下运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夹头拉杆向上运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装配示意图。附图中标记为:1、弹性夹头,2、上底座,3、C轴旋转中心,4、C轴平台,5、C轴法兰底板,6、下底座,7、双轴可调气缸,8、轴向空间,9、连接杆、10、限位座,11、连接套,12、凸轮轴承随动器,13、连接头,14、夹头拉杆,15、卡环,16、限位螺丝,17、限位销钉,18、定位销钉,71、轴,101、卡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2所示,一种五轴内撑夹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弹性夹头1、上底座2、C轴旋转中心3、C轴平台4、C轴法兰底板5、下底座6、双轴可调气缸7以及限位座10;其中,上底座2、C轴旋转中心3、C轴平台4、C轴法兰底板5以及下底座6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空间8;还包括设置于轴向空间8内的连接杆9、连接套11、凸轮轴承随动器12,连接头13;具体的,连接杆9的一端与双轴可调气缸7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套11连接;轴承随动器12设置于连接套11内并伸出连接套11与连接头13连接;连接头13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弹性夹头1内部的夹头拉杆14连接。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夹头1外部设置有一圈卡座101,也可以设置成凹槽,卡座101上套设有一卡环15;卡环15的内径优选为凸柱状,利用点接触代替传统的面接触,即平均压力控制弹性夹头受力下的同芯度,能够有效保护内置的核心元件。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双轴可调气缸7的轴71一端伸入轴向空间8内与连接杆9连接,另一端伸出限位座10并与两个限位螺丝16连接,在两个限位螺丝16之间的轴71上设置限有位销钉17,采用限位螺丝16和限位销钉17能够进一步保证定位精度。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夹头拉杆14的上端部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弹性夹头1的顶部为与夹头拉杆14相配合的圆台形。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上下底座2、6通过定位销钉18与C轴旋转中心3、C轴法兰底板5连接,采用定位销钉能够保证装配的牢靠性。参考附图3、4、5所示,本技术的五轴内撑夹具与C轴平台区域上下划分,安装于C轴旋转中心3的上底座2、弹性夹头1、卡环15、夹头拉杆14等随上C轴旋转中心3做旋转运动,C轴平台4底部则安装双轴可调气缸7,通过气缸运动带动连接杆9、连接套11以及能随C轴旋转的凸轮轴承随动器12,最终制动夹头拉杆14;如图3所示,夹头拉杆14受力于气缸向下运动,弹性夹头1向外扩张,从而固定住产品;如图4所示,夹头拉杆14受力于气缸向上运动,弹性夹头1释放压力,从而松开产品。本技术的五轴内撑夹具利用内藏式连接杆把夹具的上下部分连接继而产生连动效果,同时全部核心元件密封在主轴内以避免污染,同时,增加能轴向活动的凸轮轴承随动器平衡C轴摆动;利用凸轮轴承随动器和连接套把上下底座、夹头拉杆、弹性夹头结合,即使弹性夹具互换,仍可补偿连接时产生的轴向和横向摆动误差从而确保重做精度。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轴内撑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弹性夹头、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下底座、双轴可调气缸以及限位座;所述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以及下底座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空间;所述夹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向空间内的连接杆、连接套、凸轮轴承随动器,连接头;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双轴可调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轴承随动器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内并伸出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还与设置于所述弹性夹头内部的夹头拉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轴内撑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弹性夹头、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下底座、双轴可调气缸以及限位座;所述上底座、C轴旋转中心、C轴平台、C轴法兰底板以及下底座内部形成一个轴向空间;所述夹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向空间内的连接杆、连接套、凸轮轴承随动器,连接头;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双轴可调气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轴承随动器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内并伸出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还与设置于所述弹性夹头内部的夹头拉杆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轴内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头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时才贺小飞谭锦升
申请(专利权)人:伯恩高新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