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后专用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29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后专用垫,包括第一凝胶外壳、圆孔、第二凝胶外壳、升降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凝胶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二凝胶外壳,所述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中心处套接有凝胶垫,所述第一凝胶外壳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缓冲板,该手术后专用垫材质柔软,凝胶垫的中凹弧形设计与臀部贴合度好,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外置肠管,同时起到减缓压力防止压疮的作用,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的中间凝胶垫为中凹弧形设计,外层为水平设计,该手术后专用垫可为术后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坐卧环境,且该手术后专用垫非一次性消耗品,可反复多次使用,节约资源。

A special pad for post-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后专用垫
本技术涉及坐垫
,具体为一种手术后专用垫。
技术介绍
腹会阴联合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一种保肛手术方式,一般需要游离结肠脾曲,将血供良好的结肠经肛门拉出3-5厘米,此为一期手术;手术2-3周后待结肠与肛管创面长牢的情况下,再切除肛门外多余结肠,此为二期手术,一期手术后患者肛门外需要携带外置肠管很长时间,造成患者无法端坐及平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舒适感,且会磨损肠管粘膜,出现肠管坏死、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尚无为此类病人设计的专用垫;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手术后专用垫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后专用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后专用垫,包括第一凝胶外壳、凝胶垫、圆孔、第二凝胶外壳、升降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凝胶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二凝胶外壳,所述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中心处套接有凝胶垫,所述凝胶垫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一凝胶外壳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由连接板、挡板、缓冲板、缓冲外壳、复位弹簧、压杆、中心孔、隔板、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橡胶套和压缩弹簧组成,所述第一凝胶外壳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底部套接有缓冲外壳,所述缓冲外壳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且中心孔套接在压杆外侧,所述压杆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隔板,且隔板两端均与缓冲外壳内壁贴合,所述隔板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底部套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在缓冲外壳内壁顶部,所述压缩弹簧套接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外侧,所述缓冲外壳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由螺纹柱、第一螺母套、螺纹槽、第一升降板、第二螺母套、第二升降板、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海绵套和硅胶垫组成,所述挡板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底部套接有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二空心管一侧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板顶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顶部套接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套接在螺纹柱顶部外侧,所述螺纹槽顶部套接有第二螺母套,且第二螺母套位于第一升降板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板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空心管一侧,所述第二空心管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底部与第二凝胶外壳顶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内部均套接有固定塑胶圈。且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外侧均铺设有薄膜。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垫顶部套接有海绵套,且海绵套顶部与第二空心管底部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柱顶部套接有第一螺母套,且第一螺母套位于第一升降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两端均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均与缓冲外壳内壁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手术后专用垫材质柔软,凝胶垫的中凹弧形设计与臀部贴合度好,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外置肠管,同时起到减缓压力防止压疮的作用,采用全凝胶材质,防水易擦拭消毒,柔韧性好,有效缓解压力,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的中间设置有圆孔,使用时患者外置肠管刚好位于圆孔中,避免肠管受压、粘膜磨损,第一凝胶外壳与第二凝胶外壳的中间凝胶垫为中凹弧形设计,外层为水平设计,该手术后专用垫可为术后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坐卧环境,且该手术后专用垫非一次性消耗品,可反复多次使用,节约资源;2.该手术后专用垫升降组件结构简单,利用第二螺母套组件配合带动第一空心管移动,使第一空心管完成升降,操作简单,同时避免该手术后专用垫高度过高或是过低造成使用者使用不便,同时该手术后专用垫减震组件通过复位弹簧与压缩弹簧配合提供弹力,避免患者不慎用力坐下或是重物挤压该手术后专用垫,有利于保护患者,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且有利于保护该手术后专用垫,避免手术后专用垫损伤,延长手术后专用垫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凝胶外壳;2、凝胶垫;3、圆孔;4、第二凝胶外壳;5、升降组件;6、连接板;7、挡板;8、减震组件;9、螺纹柱;10、第一螺母套;11、螺纹槽;12、第一升降板;13、第二螺母套;14、第二升降板;15、第一空心管;16、第二空心管;17、海绵套;18、硅胶垫;19、缓冲板;20、缓冲外壳;21、复位弹簧;22、压杆;23、中心孔;24、隔板;25、第一套管;26、第二套管;27、橡胶套;28、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术后专用垫,包括第一凝胶外壳1、凝胶垫2、圆孔3、第二凝胶外壳4、升降组件5和减震组件8,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设置有第二凝胶外壳4,第一凝胶外壳1与第二凝胶外壳4中心处套接有凝胶垫2,凝胶垫2中心处开设有圆孔3,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组件8,减震组件8由连接板6、挡板7、缓冲板19、缓冲外壳20、复位弹簧21、压杆22、中心孔23、隔板24、第一套管25、第二套管26、橡胶套27和压缩弹簧28组成,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板6,连接板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缓冲板19,缓冲板19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压杆22,压杆22底部套接有缓冲外壳20,缓冲外壳20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23,且中心孔23套接在压杆22外侧,压杆22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隔板24,且隔板24两端均与缓冲外壳20内壁贴合,隔板24两端均套接有橡胶套27,且橡胶套27均与缓冲外壳20内壁贴合,有利于增大隔板24摩擦,隔板24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套管25,第一套管25底部套接有第二套管26,第二套管2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在缓冲外壳20内壁顶部,压缩弹簧28套接在第一套管25与第二套管26外侧,缓冲外壳20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挡板7,挡板7底部安装有升降组件5,升降组件5由螺纹柱9、第一螺母套10、螺纹槽11、第一升降板12、第二螺母套13、第二升降板14、第一空心管15、第二空心管16、海绵套17和硅胶垫18组成,挡板7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空心管15,第一空心管15底部套接有第二空心管16,第二空心管16一侧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升降板14,第二升降板14顶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9,螺纹柱9顶部套接有第一升降板12,螺纹柱9顶部套接有第一螺母套10,且第一螺母套10位于第一升降板12顶部,有利于第一升降板12固定,第一升降板12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11,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后专用垫,包括第一凝胶外壳(1)、凝胶垫(2)、圆孔(3)、第二凝胶外壳(4)、升降组件(5)和减震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设置有第二凝胶外壳(4),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与第二凝胶外壳(4)中心处套接有凝胶垫(2),所述凝胶垫(2)中心处开设有圆孔(3),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组件(8),所述减震组件(8)由连接板(6)、挡板(7)、缓冲板(19)、缓冲外壳(20)、复位弹簧(21)、压杆(22)、中心孔(23)、隔板(24)、第一套管(25)、第二套管(26)、橡胶套(27)和压缩弹簧(28)组成,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缓冲板(19),所述缓冲板(19)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压杆(22),所述压杆(22)底部套接有缓冲外壳(20),所述缓冲外壳(20)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23),且中心孔(23)套接在压杆(22)外侧,所述压杆(22)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隔板(24),且隔板(24)两端均与缓冲外壳(20)内壁贴合,所述隔板(24)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套管(25),所述第一套管(25)底部套接有第二套管(26),所述第二套管(2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在缓冲外壳(20)内壁顶部,所述压缩弹簧(28)套接在第一套管(25)与第二套管(26)外侧,所述缓冲外壳(20)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挡板(7),所述挡板(7)底部安装有升降组件(5),所述升降组件(5)由螺纹柱(9)、第一螺母套(10)、螺纹槽(11)、第一升降板(12)、第二螺母套(13)、第二升降板(14)、第一空心管(15)、第二空心管(16)、海绵套(17)和硅胶垫(18)组成,所述挡板(7)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空心管(15),所述第一空心管(15)底部套接有第二空心管(16),所述第二空心管(16)一侧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升降板(14),所述第二升降板(14)顶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顶部套接有第一升降板(12),所述第一升降板(12)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11),且螺纹槽(11)套接在螺纹柱(9)顶部外侧,所述螺纹槽(11)顶部套接有第二螺母套(13),且第二螺母套(13)位于第一升降板(12)底部,所述第一升降板(12)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空心管(15)一侧,所述第二空心管(1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硅胶垫(18),所述硅胶垫(18)底部与第二凝胶外壳(4)顶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后专用垫,包括第一凝胶外壳(1)、凝胶垫(2)、圆孔(3)、第二凝胶外壳(4)、升降组件(5)和减震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设置有第二凝胶外壳(4),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与第二凝胶外壳(4)中心处套接有凝胶垫(2),所述凝胶垫(2)中心处开设有圆孔(3),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组件(8),所述减震组件(8)由连接板(6)、挡板(7)、缓冲板(19)、缓冲外壳(20)、复位弹簧(21)、压杆(22)、中心孔(23)、隔板(24)、第一套管(25)、第二套管(26)、橡胶套(27)和压缩弹簧(28)组成,所述第一凝胶外壳(1)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缓冲板(19),所述缓冲板(19)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压杆(22),所述压杆(22)底部套接有缓冲外壳(20),所述缓冲外壳(20)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23),且中心孔(23)套接在压杆(22)外侧,所述压杆(22)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隔板(24),且隔板(24)两端均与缓冲外壳(20)内壁贴合,所述隔板(24)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套管(25),所述第一套管(25)底部套接有第二套管(26),所述第二套管(26)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在缓冲外壳(20)内壁顶部,所述压缩弹簧(28)套接在第一套管(25)与第二套管(26)外侧,所述缓冲外壳(20)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挡板(7),所述挡板(7)底部安装有升降组件(5),所述升降组件(5)由螺纹柱(9)、第一螺母套(10)、螺纹槽(11)、第一升降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汐嬅邬薇娜王光健胡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