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车身制造方法及车辆下车身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142780.2、申请日为2016年3月1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下车身制造方法及车辆下车身”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2015年12月28日提交的非临时美国专利申请No.14/981,772的继续申请,该非临时美国专利申请No.14/981,772要求2015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33,991和2015年4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50,848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整体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用途或要求。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讲,涉及车辆的下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设计和制造而言,车身设计通常要受到下车身设计的限制,所以下车身的尺寸成为设计车辆其余部分时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者对车辆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车身设计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困难之处在于,不同的车身设计通常需要与不同尺寸的下车身相对应。在传统方法中,为了制造不同尺寸的下车身,需要制作对应于不同尺寸的不同模具,因为下车身需要使用对应于其尺寸的模具一体化形成。然而,构造新模具不但成本非常高而且需要较长时间。这就导致更长的开发时间,而且进一步增加制造车辆的整体成本。因此,制约了多样化车身设计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意在提供一种使得车辆制造商可以调节下车身尺寸而不用构造另外的模具的下车身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降低制造成本从而有利于多样化的车辆车身及下车身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车辆下车身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造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拼接而形成车辆下车身或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6 US 62/133,991;2015.04.22 US 62/150,848;1.一种制造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拼接而形成车辆下车身或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尺寸,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所述尺寸包括长度和宽度;以及确定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的尺寸,其中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的所述尺寸基于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所述尺寸而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以及将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放入冲压模具中进行冲压,以在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上形成凹下部分和凸起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冲压后的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进行焊接,以形成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由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拼接而成的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使得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达到确定的长度和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放入所述冲压模具中进行冲压包括将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放入同一冲压模具中进行冲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中的每一块下车身底板的确定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冲压模具所能冲压的最大下车身底板的尺寸,以及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确定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冲压模具所能冲压的最大下车身底板的长度和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包括切割尺寸较大的底板材料而形成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中的每一块。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由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拼接而成;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确定的长度大于所述冲压模具所能冲压的最大下车身底板的长度;选择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包括沿长度方向切割底板材料,以形成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中的每一块;以及将所述冲压后的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沿宽度方向焊接从而拼接成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由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拼接而成;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确定的宽度大于所述冲压模具所能冲压的最大下车身底板的宽度;选择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包括沿宽度方向切割底板材料,以形成所述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中的每一块;以及将所述冲压后的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沿长度方向焊接从而拼接成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由四块下车身底板拼接而成;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确定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大于所述冲压模具所能冲压的最大下车身底板的长度和宽度;选择所述四块下车身底板包括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切割底板材料,以形成所述四块下车身底板中的每一块;以及将冲压后的四块下车身底板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焊接从而拼接成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宽度方向上增加一个或多个结构强化横梁。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沿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长度方向在所述车辆下车身或底板的每一侧增加侧梁。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冲压后的至少两块下车身底板进行焊接包括焊接任意相邻两块下车身底板的凹下部分,并且焊接面位于所述凹下部分的上侧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泰德,
申请(专利权)人: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