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24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一号组合针和二号组合针,一号组合针与二号组合针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针头,针头的相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髓间撑开器,一号组合针相对二号组合针一端的内部设有一号卡槽,一号卡槽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一号组合针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便于插入上下椎体或椎间盘内,节约时间,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神经损伤等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克氏针固定,容易损伤到脊髓的问题,能大大的降低在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手术中的风险,本装置内部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便于量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Bone cement fixation combined needle in vertebral reconstruction after subtotal vertebrectomy and curet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
本技术涉及固定组合针,特别涉及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属于骨科器材

技术介绍
脊柱肿瘤瘤体刮除椎体重建过程中,骨水泥固定困难问题,现有技术应用细的克氏针插入上下椎体中,但此技术易损伤到脊髓,且用持针钳持克氏针不稳,也不容易将其加压固定到上下椎体上,难点主要在于相邻椎体间操作空间小,固定尖端需要锐利才能便于插入到骨骼中,且固定针的持钳一定要紧,因为操作中紧邻脊髓,避免固定针脱落损伤脊髓。且有小螺丝,容易造成脱落和丢失。且加压过程中最好给螺钉做个通道,防止压力过大,将螺钉弹飞,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一号组合针和二号组合针,所述一号组合针与二号组合针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相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髓间撑开器,所述一号组合针相对二号组合针一端的内部设有一号卡槽,所述一号卡槽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一号组合针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一号限位孔,所述二号组合针相对髓间撑开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相对二号组合针另一端的中部设有二号限位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板位于二号限位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的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卡槽两侧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二号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内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髓间撑开器的厚度在0.4mm-0.6mm之间。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便于插入上下椎体或椎间盘内,操作过程中简单,节约时间,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神经损伤等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克氏针固定,容易损伤到脊髓的问题,能大大的降低在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手术中的风险,本装置内部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便于量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图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剖面。图中:1、装置本体;2、一号组合针;3、二号组合针;4、卡板;5、一号卡槽;6、针头;7、髓间撑开器;8、限位槽;9、一号限位孔;10、卡杆;11、卡球;12、二号限位孔;13、螺栓;14、螺母;15、二号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一号组合针2与二号组合针3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针头6,针头6的相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髓间撑开器7,一号组合针2相对二号组合针3一端的内部设有一号卡槽5,一号卡槽5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一号组合针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一号限位孔9,二号组合针3相对髓间撑开器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4,卡板4相对二号组合针3另一端的中部设有二号限位孔12。卡板4位于二号限位孔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10,两个卡杆10的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球11,便于将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连接,一号卡槽5两侧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二号卡槽15,便于卡接卡杆10两侧的卡球11,限位槽8内连接有螺栓13,螺栓1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母14,能将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固定的更牢固,髓间撑开器7的厚度在0.4mm-0.6mm之间,较薄的髓间撑开器7便于插入脊椎之间的间隙。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将装置本体1插入上下椎体或椎间盘内,髓间撑开器7将脊髓撑开,髓间撑开器7的厚度在0.4mm-0.6mm之间,较薄的髓间撑开器7便于插入脊椎之间的间隙,将螺栓13穿过限位槽8和二号限位孔12,通过螺母14固定,能将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固定的更牢固,卡板4位于二号限位孔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10,两个卡杆10的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球11,便于将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连接,一号卡槽5两侧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二号卡槽15,便于卡接卡杆10两侧的卡球11,限位槽8内连接有螺栓1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所述一号组合针(2)与二号组合针(3)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针头(6),所述针头(6)的相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髓间撑开器(7),所述一号组合针(2)相对二号组合针(3)一端的内部设有一号卡槽(5),所述一号卡槽(5)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一号组合针(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一号限位孔(9),所述二号组合针(3)相对髓间撑开器(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4),所述卡板(4)相对二号组合针(3)另一端的中部设有二号限位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椎体次全切及刮除后椎体重建中骨水泥固定组合针,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一号组合针(2)和二号组合针(3),所述一号组合针(2)与二号组合针(3)相对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针头(6),所述针头(6)的相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髓间撑开器(7),所述一号组合针(2)相对二号组合针(3)一端的内部设有一号卡槽(5),所述一号卡槽(5)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一号组合针(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一号限位孔(9),所述二号组合针(3)相对髓间撑开器(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4),所述卡板(4)相对二号组合针(3)另一端的中部设有二号限位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猛毕文志徐泉刘亚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