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102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导管(1)、探头(2)、导丝(3),所述导管(1)内设有供所述探头(2)穿过的探头腔(11),所述导管(1)还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导丝(3)穿过的导丝腔(12)。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较大程度的简化了手术步骤,并能在导丝穿通时利用探头持续提供影像支持,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成本。

An Interventional Therapeut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治疗装置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手术成功率相对低,技术难度大,术中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因此被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领域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治疗难度大的绝大多数原因在于导引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占手术失败原因的63%-92%),而导丝能否通过CTO病变与术者的经验及介入器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现有常用的开通CTO病变的技术包括前向导丝技术与逆向导丝技术。通常情况下,开通CTO病变首选前向导丝技术,而逆向导丝技术只是应用前向导丝技术失败后的次要选择,但是有些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前向技术开通难度很大,此时可直接考虑行逆行导丝技术开通CTO病变。开通CTO病变过程中,常需要多次更换导丝,但使用传统的单腔微导管时,必须将前一根导丝完全撤出后才能插入另一根导丝,且撤出原导丝或插入新导丝过程中往往造成微导管位置改变,因而手术效率低、手术步骤繁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从而提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较大程度的简化了手术步骤,并能在导丝穿通时利用探头持续提供影像支持,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导管、探头、导丝,所述导管内设有供所述探头穿过的探头腔,所述导管还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导丝穿过的导丝腔。优选地,所述导管设有2-5个导丝腔,多个所述导丝腔彼此分隔。优选地,所述探头腔位于所述导管横截面的中心,多个所述导丝腔绕所述探头腔的外侧分布。优选地,所述导管设有3个导丝腔,相邻所述导丝腔的夹角为120°。优选地,所述导丝腔的近端伸出所述导管,并与导管座相连通,不同所述导管座的至少部分外壳的颜色不同。优选地,所述探头伸出所述探头腔并与所述探头腔固定连接,所述探头的远端设有导管头。优选地,所述导管与所述导管头之间设有连接套,所述探头固定在所述连接套内。优选地,所述探头具体为超声探头。优选地,所述导管的近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标志。优选地,所述导丝腔可供指引导丝或CTO导丝中的任意一种穿过。现有技术中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是单独使用超声导管和CTO导丝导管,需要在超声定位后先撤出超声导管,然后送入CTO导丝导管,使用CTO导丝来进行穿通,同时还需保留之前超声定位的影像来进行对比,操作繁琐,而且需要术者根据之前的超声影像去操控CTO导丝,对术者要求高,手术效率低,并导致手术成功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在导管内分别设置探头腔、导丝腔,使得探头和导丝可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同时进入患者体内。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可根据探头定位病灶部位,然后利用导丝腔内的导丝伸出导丝腔,对病变处进行穿通操作。使用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可使术者通过探头定位的同时使用导丝进行穿通。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较大程度的简化了手术步骤,并能在导丝穿通时利用探头持续提供影像支持,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介入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介入治疗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介入治疗装置的导管远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介入治疗装置的导管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管;11-探头腔;12-导丝腔;13-导管头;2-探头;3-导丝;31-导管座;31a-标识管;4-定位标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请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导管1、探头2、导丝3,所述导管1内设有供所述探头2穿过的探头腔11,所述导管1还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导丝3穿过的导丝腔12。现有技术中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是单独使用超声导管和CTO导丝导管,需要在超声定位后先撤出超声导管,然后送入CTO导丝导管,使用CTO导丝来进行穿通,同时还需保留之前超声定位的影像来进行对比,操作繁琐,而且需要术者根据之前的超声影像去操控CTO导丝,对术者要求高,手术效率低,并导致手术成功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在导管1内分别设置探头腔11、导丝腔12,使得探头2和导丝3可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同时进入患者体内。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可根据探头2定位病灶部位,然后利用导丝腔12内的导丝3伸出导丝腔12,对病变处进行穿通操作。使用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可使术者通过探头2定位的同时使用导丝3进行穿通。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介入治疗装置较大程度的简化了手术步骤,并能在导丝3穿通时利用探头2持续提供影像支持,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成本。优选地,所述导管1设有2-5个导丝腔12,多个所述导丝腔12彼此分隔。优选导管1设有2-5、更优选3-4个导丝腔12,可以在手术中送入多根导丝3进行操作。同时,多个导丝腔12彼此分隔,可以防止导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探头(2)、导丝(3),所述导管(1)内设有供所述探头(2)穿过的探头腔(11),所述导管(1)还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导丝(3)穿过的导丝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探头(2)、导丝(3),所述导管(1)内设有供所述探头(2)穿过的探头腔(11),所述导管(1)还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导丝(3)穿过的导丝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设有2-5个导丝腔(12),多个所述导丝腔(12)彼此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腔(11)位于所述导管(1)横截面的中心,多个所述导丝腔(12)绕所述探头腔(11)的外侧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设有3个导丝腔(12),相邻所述导丝腔(12)的夹角为12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12)的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跃进赵杰宋雷魏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杨跃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