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946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包括工作底板,工作底板上设有下料定位组件,下料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下料块、下料槽和下料斗,定位块的上端铰接有压杆,压杆上设下料拨杆和压块,下料拨杆与压杆之间设置限位弹簧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下压压杆,即可进行山核桃破壳,抬升压杆,即可取下破壳后的山核桃,同时,下料拨杆将下一枚山核桃导入定位槽,自动下料,便于破壳的连续进行,破壳、剥壳效率大大提高,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A Peeling Clamp for Carya cathayen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特别是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
技术介绍
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仁属植物,山核桃果仁味美可食,含蛋质7.23%,含油率48%~53%。山核桃仁之所以好吃,还因为其内氨基酸含量高达25%,其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占7种;山核桃仁中含有22种矿物元素,其中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钙、镁、锌、磷、铁含量十分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有润肺强肾,降低血脂,预防心病之功效。山核桃仁虽然好吃,但是破壳、剥壳,比较麻烦,传统的方法一般都是重物捶击外壳,使其破裂,才取出内仁,也可通过小型的剥壳夹,将外壳夹碎,取出内仁。一般来说,对于消费者而言,小型的剥壳夹日常使用,是足够的,但对于一些小型的加工作坊等,小型的剥壳夹的工作效率太低下,但是要是购置大型设备的话,成本又太高了,因此需要一种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的剥壳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包括工作底板,所述工作底板水平设置,且上端面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上设有下料定位组件,所述下料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下料块、下料槽和下料斗,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铰接有压杆;所述定位块和下料槽对称固定设置于下料块的两侧,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槽和走料槽,所述定位槽呈半椭球形,所述走料槽斜向设置;所述下料块呈矩形,竖直设置,并焊接或者铆接在工作底板的一端,下料块的中部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呈圆柱形,呈斜向设置并与走料槽平滑过渡、连通,所述下料槽呈斜向设置,其截面呈圆形,其一端与下料通道平滑过渡、连通,另一端与下料斗铆接固定;所述压杆的一端上设有把手,另一端上设有下料拨杆和压块,所述下料拨杆呈圆弧形,其一端与压杆铰接固定,下料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限位弹簧套杆,所述压块与压杆固定连接,其下端面上设有与定位槽相对的压槽,所述压槽呈半椭球形;所述限位弹簧套杆包括限位套、限位杆和拉力弹簧,所述限位套、限位杆均呈圆弧形,限位套套在限位杆外,并与限位杆间隙配合,所述拉力弹簧设置于限位套内,其一端与限位套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限位杆焊接固定,限位套焊接在压杆上,限位杆焊接在下料拨杆上;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槽的上端两侧设有竖直的护板;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槽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凸起的限位条;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的截面呈圆环形;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截面呈圆形;进一步的,所述拉力弹簧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包括工作底板,工作底板上设有下料定位组件,下料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下料块、下料槽和下料斗,定位块的上端铰接有压杆,压杆上设下料拨杆和压块,下料拨杆与压杆之间设置限位弹簧套杆,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下压压杆,即可进行山核桃破壳,抬升压杆,即可取下破壳后的山核桃,同时,下料拨杆将下一枚山核桃导入定位槽,自动下料,便于破壳的连续进行,破壳、剥壳效率大大提高,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定位块截面图。图3为下料块截面图。图4为下料槽截面图。图5为下料拨杆与限位弹簧套杆位置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区域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下料示意图(压杆抬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所示的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包括工作底板1,所述工作底板1水平设置,且上端面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1上设有下料定位组件,所述下料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2、下料块3、下料槽4和下料斗5,所述定位块2的上端铰接有压杆6;所述定位块2和下料槽4对称固定设置于下料块3的两侧,定位块2上设有定位槽7和走料槽8,所述定位槽7呈半椭球形,所述走料槽8斜向设置;所述下料块3呈矩形,竖直设置,并焊接或者铆接在工作底板1的一端,下料块3的中部设有下料通道9,所述下料通道9呈圆柱形,呈斜向设置并与走料槽8平滑过渡、连通,所述下料槽4呈斜向设置,其截面呈圆形,其一端与下料通道9平滑过渡、连通,另一端与下料斗5铆接固定;所述压杆6的一端上设有把手10,另一端上设有下料拨杆11和压块12,所述下料拨杆11呈圆弧形,其一端与压杆6铰接固定,下料拨杆11与压杆6之间设有限位弹簧套杆13,所述压块12与压杆6固定连接,其下端面上设有与定位槽7相对的压槽14,所述压槽14呈半椭球形;所述限位弹簧套杆13包括限位套15、限位杆16和拉力弹簧17,所述限位套15、限位杆16均呈圆弧形,限位套15套在限位杆16外,并与限位杆16间隙配合,所述拉力弹簧17设置于限位套15内,其一端与限位套15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限位杆16焊接固定,限位套15焊接在压杆6上,限位杆16焊接在下料拨杆11上;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槽4的上端两侧设有竖直的护板18;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槽4的一端内壁上设有凸起的限位条1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15的截面呈圆环形;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16的截面呈圆形;进一步的,所述拉力弹簧17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附图中,附图标号20为山核桃。本实施例的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用于山核桃的快速剥壳,并自动下料;其工作原理如下:将山核桃倒入下料斗,山核桃进入下料斗后,沿下料槽排列,下料槽内的限位条可限制山核桃的停止位置,随后压杆抬升,下料拨杆碰触处于下料槽下端的山核桃,使其沿下料槽、下料通道、走料槽,进入定位块的定位槽中,此时,下压压杆,通过压块对山核桃进行破壳操作,随后再次抬升压杆,即可取下破壳后的山核桃,同时,下料拨杆将下一枚山核桃导入定位槽,此时,再次下压压杆,即可再次进行破壳操作。本实施例中,限位弹簧套杆的设计,可在压杆抬升量过大时,减小下料拨杆与下料槽碰撞力度,用于保护下料槽和下料拨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包括工作底板,所述工作底板水平设置,且上端面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上设有下料定位组件,所述下料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下料块、下料槽和下料斗,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铰接有压杆;所述定位块和下料槽对称固定设置于下料块的两侧,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槽和走料槽,所述定位槽呈半椭球形,所述走料槽斜向设置;所述下料块呈矩形,竖直设置,并焊接或者铆接在工作底板的一端,下料块的中部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呈圆柱形,呈斜向设置并与走料槽平滑过渡、连通,所述下料槽呈斜向设置,其截面呈圆形,其一端与下料通道平滑过渡、连通,另一端与下料斗铆接固定;所述压杆的一端上设有把手,另一端上设有下料拨杆和压块,所述下料拨杆呈圆弧形,其一端与压杆铰接固定,下料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限位弹簧套杆,所述压块与压杆固定连接,其下端面上设有与定位槽相对的压槽,所述压槽呈半椭球形;所述限位弹簧套杆包括限位套、限位杆和拉力弹簧,所述限位套、限位杆均呈圆弧形,限位套套在限位杆外,并与限位杆间隙配合,所述拉力弹簧设置于限位套内,其一端与限位套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限位杆焊接固定,限位套焊接在压杆上,限位杆焊接在下料拨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核桃用剥壳夹,包括工作底板,所述工作底板水平设置,且上端面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底板上设有下料定位组件,所述下料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下料块、下料槽和下料斗,所述定位块的上端铰接有压杆;所述定位块和下料槽对称固定设置于下料块的两侧,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槽和走料槽,所述定位槽呈半椭球形,所述走料槽斜向设置;所述下料块呈矩形,竖直设置,并焊接或者铆接在工作底板的一端,下料块的中部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呈圆柱形,呈斜向设置并与走料槽平滑过渡、连通,所述下料槽呈斜向设置,其截面呈圆形,其一端与下料通道平滑过渡、连通,另一端与下料斗铆接固定;所述压杆的一端上设有把手,另一端上设有下料拨杆和压块,所述下料拨杆呈圆弧形,其一端与压杆铰接固定,下料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限位弹簧套杆,所述压块与压杆固定连接,其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丽华陈煜黄维谢启荣吴梦翔何丽萍周意庆江达辉
申请(专利权)人:临安麻小梦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