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华山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686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猪舍建设、引种、猪仔成长期、放养、成猪生长期、出栏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严格选择猪舍环境和放养环境,并进行生长条件控制调节其养殖环境,有效减少了病害和食用品的健康,并且保证生态猪具有足够的空间放养,同时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可以保证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供给,保证了生态猪从仔猪到成年猪过程中的健康、饮食需求及环境需求,提高了生态猪的成活率,提高了生态猪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禽养殖,特别涉及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生态养猪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生态猪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选择不当,会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足,易导致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进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疾病,还会影响猪肉品质,同时,如果猪缺乏运动量,成猪多以肥肉为主,且肉质差,口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从生态猪的生长环境、方法及饲料的选择上优化改进,从而解决生态猪因环境、饲料及养殖方法的不当而造成其生长周期慢、猪肉品质下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猪舍建设:选择海拔高度在1200-1500m的山地,山地选择地势平坦、取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养殖区保证阳光充足且土壤为沙质土壤,养殖区的坡度≤20°;利用围栏将养殖区隔离,在养殖区内间隔10-15米均匀建造猪舍,每间猪舍设置专门的饮水槽与饲料槽,引猪前两周,对猪舍用生石灰对养殖圈舍、舍内墙壁、过往通道等,喷施消毒,待引进生猪后,前3-4天再次进行严格消毒管理;(2)引种:引进1-2周龄仔猪,温控在25-30℃,至2-3周龄,温度逐渐降低至20-24℃,母乳喂养至28日龄;(3)猪仔成长期:仔猪断奶后,将仔猪放入猪舍进行为期45-50天的中密度圈养,猪仔成长期喂食仔猪饲料,日粮喂养量为仔猪体重的3-5%;(4)放养:成长期后驱赶仔猪出猪舍密度小范围放养,放养10-15天,每日早上6-7点进行喂食后驱赶至采食区域,中午11-12点驱赶至猪舍内喂食,夜里9-11点后驱赶回猪舍再次喂食;(5)成猪生长期:仔猪发育形成育成猪,进行220-240天的低密度大范围散养,白天放养,晚上6点以后赶回猪舍,喂食一次生长期饲料,生长期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玉米100-200份、麦麸120-160份、豆粕200-300份、鱼粉15-20份、贝粉20-30份、食盐4-10份、胡萝卜粉10-20份、南瓜粉60-80份;(6)出栏期:每次喂食四次,每次保证肉猪吃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严格选择猪舍环境和放养环境,并进行生长条件控制调节其养殖环境,有效减少了病害和食用品的健康,并且保证生态猪具有足够的空间放养,同时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可以保证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供给,保证了生态猪从仔猪到成年猪过程中的健康、饮食需求及环境需求,提高了生态猪的成活率,提高了生态猪的营养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1)猪舍建设:选择海拔高度在1200-1500m的山地,山地选择地势平坦、取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养殖区保证阳光充足且土壤为沙质土壤,养殖区的坡度≤20°;利用围栏将养殖区隔离,在养殖区内间隔10米均匀建造猪舍,每间猪舍设置专门的饮水槽与饲料槽,引猪前两周,对猪舍用生石灰对养殖圈舍、舍内墙壁、过往通道等,喷施消毒,待引进生猪后,前3-4天再次进行严格消毒管理;(2)引种:引进1-2周龄仔猪,温控在25-30℃,至2-3周龄,温度逐渐降低至20-24℃,母乳喂养至28日龄;(3)猪仔成长期:仔猪断奶后,将仔猪放入猪舍进行为期45-50天的中密度圈养,仔猪进入猪舍后,将小苏打、碘盐和葡萄糖加入到蒸馏水中,配制成开胃溶液进行喂服;猪仔成长期喂食仔猪饲料,日粮喂养量为仔猪体重的3-5%;每日喂食3次;仔猪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蛋黄粉30份、乳清粉20份、鱼油10份、膨化玉米15份、饼干渣8份、蛋白4份、磷酸氢钙5份和氯化胆碱2份;(4)放养:成长期后驱赶仔猪出猪舍密度小范围放养,放养10-15天,每日早上6-7点进行喂食后驱赶至采食区域,中午11-12点驱赶至猪舍内喂食,夜里9-11点后驱赶回猪舍再次喂食;(5)成猪生长期:仔猪发育形成育成猪,进行220-240天的低密度大范围散养,白天放养,晚上6点以后赶回猪舍,喂食一次生长期饲料,生长期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玉米160份、麦麸120份、豆粕220份、鱼粉16份、贝粉24份、食盐4份、胡萝卜粉15份、南瓜粉80份;(6)出栏期:每次喂食四次,每次保证肉猪吃饱。实施例2(1)猪舍建设:选择海拔高度在1200-1500m的山地,山地选择地势平坦、取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养殖区保证阳光充足且土壤为沙质土壤,养殖区的坡度≤20°;利用围栏将养殖区隔离,在养殖区内间隔12米均匀建造猪舍,每间猪舍设置专门的饮水槽与饲料槽,引猪前两周,对猪舍用生石灰对养殖圈舍、舍内墙壁、过往通道等,喷施消毒,待引进生猪后,前3-4天再次进行严格消毒管理;(2)引种:引进1-2周龄仔猪,温控在25-30℃,至2-3周龄,温度逐渐降低至20-24℃,母乳喂养至28日龄;(3)猪仔成长期:仔猪断奶后,将仔猪放入猪舍进行为期45-50天的中密度圈养,仔猪进入猪舍后,将小苏打、碘盐和葡萄糖加入到蒸馏水中,配制成开胃溶液进行喂服;猪仔成长期喂食仔猪饲料,日粮喂养量为仔猪体重的3-5%;每日喂食3次;仔猪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蛋黄粉25份、乳清粉18份、鱼油12份、膨化玉米15份、饼干渣10份、蛋白4份、磷酸氢钙4份和氯化胆碱2份;(4)放养:成长期后驱赶仔猪出猪舍密度小范围放养,放养10-15天,每日早上6-7点进行喂食后驱赶至采食区域,中午11-12点驱赶至猪舍内喂食,夜里9-11点后驱赶回猪舍再次喂食;(5)成猪生长期:仔猪发育形成育成猪,进行220-240天的低密度大范围散养,白天放养,晚上6点以后赶回猪舍,喂食一次生长期饲料,生长期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玉米180份、麦麸140份、豆粕260份、鱼粉18份、贝粉22份、食盐5份、胡萝卜粉15份、南瓜粉70份;(6)出栏期:每次喂食四次,每次保证肉猪吃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猪舍建设:选择海拔高度在1200‑1500m的山地,山地选择地势平坦、取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养殖区保证阳光充足且土壤为沙质土壤,养殖区的坡度≤20°;利用围栏将养殖区隔离,在养殖区内间隔10‑15米均匀建造猪舍,每间猪舍设置专门的饮水槽与饲料槽,引猪前两周,对猪舍用生石灰对养殖圈舍、舍内墙壁、过往通道等,喷施消毒,待引进生猪后,前3‑4天再次进行严格消毒管理;(2)引种:引进1‑2周龄仔猪,温控在25‑30℃,至2‑3周龄,温度逐渐降低至20‑24℃,母乳喂养至28日龄;(3)猪仔成长期:仔猪断奶后,将仔猪放入猪舍进行为期45‑50天的中密度圈养,猪仔成长期喂食仔猪饲料,日粮喂养量为仔猪体重的3‑5%;(4)放养:成长期后驱赶仔猪出猪舍密度小范围放养,放养10‑15天,每日早上6‑7点进行喂食后驱赶至采食区域,中午11‑12点驱赶至猪舍内喂食,夜里9‑11点后驱赶回猪舍再次喂食;(5)成猪生长期:仔猪发育形成育成猪,进行220‑240天的低密度大范围散养,白天放养,晚上6点以后赶回猪舍,喂食一次生长期饲料,生长期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玉米100‑200份、麦麸120‑160份、豆粕200‑300份、鱼粉15‑20份、贝粉20‑30份、食盐4‑10份、胡萝卜粉10‑20份、南瓜粉60‑80份;(6)出栏期:每次喂食四次,每次保证肉猪吃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猪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猪舍建设:选择海拔高度在1200-1500m的山地,山地选择地势平坦、取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区域作为养殖区,养殖区保证阳光充足且土壤为沙质土壤,养殖区的坡度≤20°;利用围栏将养殖区隔离,在养殖区内间隔10-15米均匀建造猪舍,每间猪舍设置专门的饮水槽与饲料槽,引猪前两周,对猪舍用生石灰对养殖圈舍、舍内墙壁、过往通道等,喷施消毒,待引进生猪后,前3-4天再次进行严格消毒管理;(2)引种:引进1-2周龄仔猪,温控在25-30℃,至2-3周龄,温度逐渐降低至20-24℃,母乳喂养至28日龄;(3)猪仔成长期:仔猪断奶后,将仔猪放入猪舍进行为期45-50天的中密度圈养,猪仔成长期喂食仔猪饲料,日粮喂养量为仔猪体重的3-5%;(4)放养:成长期后驱赶仔猪出猪舍密度小范围放养,放养10-15天,每日早上6-7点进行喂食后驱赶至采食区域,中午11-12点驱赶至猪舍内喂食,夜里9-11点后驱赶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沈华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