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切换电路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6748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8:22
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通过加入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一限流模块以及第二限流模块,实现当双电源同时输入时,无论某一时刻断开其中一个输入电源,电路都能正常工作,而且通过采用开关模块代替二极管,使得双电源切换电路能通过较大电流以及电压压降几乎为零,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响应速度慢、电压压降大以及通过电流小的问题。

Dual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源切换电路以及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双电源切换电路一般采用两个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来实现双电源的切换供电,但是这种传统的双电源切换电路响应速度慢,而且由于二极管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种传统的双电源切换电路在电压通过后会存在较大的压降且不能通过太大电流。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响应速度慢、电压压降大、通过电流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电压压降大、通过电流小以及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于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所述负载,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二电源;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一电源;第一限流模块,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共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模块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电流以保证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正常工作;第二限流模块,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二限流模块被配置限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电流以保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正常工作以及避免接地短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串联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控制端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为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串联在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控制端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流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流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二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包括上述的双电源切换电路、第一电源接口电路以及第二电源接口电路,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经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电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经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电路接于所述第二电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电路包括圆头接口或插针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电路包括USB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上述的双电源切换电路,通过加入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一限流模块以及第二限流模块,实现当双电源同时输入时无论某一时刻断开其中一个输入电源,电路都能正常工作,而且通过采用开关模块代替二极管,使得双电源切换电路能通过较大电流以及电压压降几乎为零,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响应速度慢、电压压降大、通过电流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双电源切换电路中第一开关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双电源切换电路中第二开关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双电源切换电路中第三开关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5为图1所示的双电源切换电路中第一限流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6为图1所示的双电源切换电路中第二限流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详细电路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双电源切换电路与第一电源100、第二电源200以及负载300连接,第一电源100电压大于第二电源200电压,应理解,为了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第一电源100电压与第二电源200电压差值至少在1.2V以上。双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410、第二开关模块420、第三开关模块430、第一限流模块440以及第二限流模块450,其中,第一开关模块410被配置为控制第二电源200对负载300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第一开关模块410,第一开关模块410可以由具备通断功能的、通过后没有电压压降的、响应速度快的以及防倒灌功能的开关管或者集成电路构成,比如LP2301ELT1G系列MOS管;第二开关模块420被配置为控制第一电源100和第二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于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所述负载,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二电源;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一电源;第一限流模块,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共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模块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电流以保证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正常工作;第二限流模块,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二限流模块被配置限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电流以保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正常工作以及避免接地短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与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于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接于所述负载,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二电源;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接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接于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负载供电电路的通断和防止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压倒灌到所述第一电源;第一限流模块,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共接于所述双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限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模块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电流以保证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三开关模块正常工作;第二限流模块,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限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二限流模块被配置限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的电流以保证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正常工作以及避免接地短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旭逢朱余浩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