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保护器组件,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断路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两侧连接有盖体,所述主壳体中设有隔板,所述壳体组件内通过隔板形成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目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分开的壳体结构改为一个主壳体和位于主壳体两侧的盖体,通过隔板分成漏电保护腔和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上,然后盖上两侧盖体即可完成组装,减少组装时间,提高效率,大大减少生产成本。
A Circuit Breaker with Leakage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一般为漏电保护器和小型断路器并排组装而成,漏电保护器和小型断路器的壳体均为盖壳和座壳组装而成,漏电保护器和小型断路器内分别设有一套脱扣组件,两者之间通过联动机构实现联动,断路器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和联接端导线分别穿过前一个断路器的座壳上和盖壳上的输入端内接导线孔和联接端导线孔直至穿过漏电保护器座壳上的孔,输入端内接导线穿过漏电保护器中的零序互感器与联接端导线接合即各相断路器的电源输入都经过了零序互感器。上述断路器结构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带漏电保护器的断路器结构,这种结构在组装时即需要将漏电保护器或断路器内的部件各自组装好,又需要将漏电保护器和断路器之间的联动结构以及导线部分连接好,组装上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保护器组件,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断路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两侧连接有盖体,所述主壳体中设有隔板,所述壳体组件内通过隔板形成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上。所述主壳体包括可拆分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拼接后形成供导线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分别设有相互搭接的台阶部以及形成插接配合的连接柱。所述主壳体上铰接有手柄,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联动的第一杠杆和第一动触头,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联动的第二杠杆和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均铰接于隔板上,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周向联动。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之间连接有穿过第二通孔的联动柱,随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转动所述联动柱在第二通孔内移动。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脱扣驱动器、与所述漏电脱扣驱动器配合的脱扣杆,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脱扣器、锁扣、跳扣,所述第二杠杆中部铰接于所述隔板上且一端与手柄联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触头连接,所述跳扣中部与隔板铰接且一端与锁扣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动触头传动配合,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脱扣杆穿过第三通孔与锁扣相连。所述脱扣杆包括用于与隔板铰接的第一旋转轴、位于第一旋转轴一侧的与所述漏电脱扣驱动器对应配合的第一推板部、位于第一旋转轴另一侧的第一延伸部和从第一延伸部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通孔抵住所述锁扣。所述第一推板部上设有弹簧钩部,所述隔板上设有弹簧顶板,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弹簧钩部和弹簧顶板,所述弹簧使第一推板部顶住漏电脱扣驱动器。所述主壳体上安装有试验按钮,所述主壳体内设有试验弹性件,所述试验按钮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试验弹性件部分限位在壳体内,所述试验弹性件与试验按钮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杠杆为导电材质制备而成,按压所述试验按钮可使试验弹性件与第一杠杆接触。所述试验按钮包括按钮部、位于按钮部左右两侧与壳体卡接的卡扣部、推动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按钮部适配的第一通孔、弹簧挡板,所述按钮部与弹簧挡板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目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分开的壳体结构改为一个主壳体和位于主壳体两侧的盖体,通过隔板分成漏电保护腔和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上,然后盖上两侧盖体即可完成组装,减少组装时间,提高效率,大大减少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图1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主壳体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主壳体中漏电保护腔内传动零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主壳体中断路器腔内传动零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6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脱扣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4中D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试验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主壳体用于安装试验按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壳体组件在连接柱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主壳体;101,第三通孔;102,弹簧顶板;103,隔板;104,第一壳体部分;105,第二壳体部分;106,第一通孔;107,连接柱;108,第二通孔;109,第五通孔;1010,弹簧挡板;1011,第四通孔;1012,试验弹性件卡台;1013,试验弹性件卡槽;1014,台阶部;2,漏电脱扣驱动器;3,铁芯;4,脱扣杆;401,第一旋转轴;402,第一推板部;403,第一延伸部;404,第二延伸部;405,弹簧钩部;5,脱扣器;7,锁扣;701,第二旋转轴;702,支撑块;703,第三延伸部;704,凸块;8,第一杠杆;9,第一动触头;10,第二杠杆;11,第二动触头;12,跳扣;13,手柄;14,弹簧15,盖体;16,联动柱;17,试验按钮;1701,按钮部;1702,卡扣部;1703,推动部;1704,延伸部;18,试验弹性件;19,复位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保护器组件,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断路器组件,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两侧连接有盖体15,所述主壳体1中设有隔板103,所述壳体组件内通过隔板103形成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1上。将目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分开的壳体结构改为一个主壳体和位于主壳体两侧的盖体,通过隔板分成漏电保护腔和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上,然后盖上两侧盖体即可完成组装,减少组装时间,提高效率,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如图3、图5所示,所述主壳体1包括可拆分的第一壳体部分104和第二壳体部分105,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04和第二壳体部分105拼接后形成供导线穿过的第一通孔106。目前常见的在小型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壳体上均设置一个较小的通孔,供导线穿过,如专利CN96203657.9中所公开的结构,导线穿过时需要小心谨慎,慢慢穿过,而将主壳体1分成可拆分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保护器组件,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两侧连接有盖体(15),所述主壳体(1)中设有隔板(103),所述壳体组件内通过隔板(103)形成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保护器组件,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断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两侧连接有盖体(15),所述主壳体(1)中设有隔板(103),所述壳体组件内通过隔板(103)形成漏电保护腔、断路器腔,漏电保护器组件和断路器组件均安装在主壳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包括可拆分的第一壳体部分(104)和第二壳体部分(105),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04)和第二壳体部分(105)拼接后形成供导线穿过的第一通孔(1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04)和第二壳体部分(105)分别设有相互搭接的台阶部(1014)以及形成插接配合的连接柱(10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铰接有手柄(13),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联动的第一杠杆(8)和第一动触头(9),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联动的第二杠杆(10)和第二动触头(11),所述第一杠杆(8)和第二杠杆(10)均铰接于隔板(103)上,所述第一杠杆(8)和第二杠杆(10)周向联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3)上设有第二通孔(108),所述第一杠杆(8)和第二杠杆(10)之间连接有穿过第二通孔(108)的联动柱(16),随第一杠杆(8)和第二杠杆(10)转动所述联动柱(16)在第二通孔(108)内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腔内设有漏电脱扣驱动器(2)、与所述漏电脱扣驱动器(2)配合的脱扣杆(4),所述断路器腔内设有脱扣器(5)、锁扣(7)、跳扣(12),所述第二杠杆(10)中部铰接于所述隔板(103)上且一端与手柄(13)联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触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乾龙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