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636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照相机控制器基于散焦量检测单元所进行的第一焦点检测的结果来控制透镜组中所包括的调焦透镜的驱动。散焦量检测单元在基于该控制的调焦透镜的位置处,基于用于输出与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第二焦点检测。照相机控制器基于第二焦点检测的结果来评价基于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焦点状态,并且进行控制以将与所评价的焦点状态有关的信息连同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一起记录。

Imag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通常涉及用以基于焦点检测结果来对摄像设备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自动分类的技术。
技术介绍
传统上,作为对摄像设备所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类的方法,已知根据多个图像的清晰度来对图像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后的图像的方法。日本特开2004-320487论述了以下操作:在焦点位置固定的状态下进行连拍,从通过连拍获得的各个图像获取自动调焦(AF)评价值,自动选择具有最高AF评价值的一个图像,将所选择的图像记录在保存用记录区域上,并且将未选择图像记录在删除用记录区域上。此外,日本特开平5-41966论述了如下的摄像设备:为了使摄像设备的焦点位置跟随移动被摄体,该摄像设备在重复地进行焦点检测的同时,基于在过去多个时刻获得的焦点检测的时刻或者检测结果来预测在将来时刻要获得的被摄体的聚焦位置。在日本特开2004-320487所论述的操作中,由于从通过连拍获得的多个图像来记录相对聚焦的图像,因此可以省去用户的从多个图像中选择具有良好的焦点状态的图像的麻烦。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320487所论述的技术中,可能存在不能选择适当的聚焦图像的情况。在日本特开平5-41966所论述的摄像设备中,由于在焦点位置固定的状态下进行连拍,因此可以估计出具有基于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最高AF评价值的拍摄图像是具有最佳焦点状态的图像。然而,具有最高AF评价值仅仅意味着在这些拍摄图像中具有相对最最佳的焦点状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聚焦了预期被摄体。如上所述,在日本特开2004-320487所论述的技术中,可能存在选择了不是聚焦于预期被摄体上的图像作为最聚焦图像的情况。在不能选择聚焦图像的情况下,无法解决用以减轻对拍摄图像的选择操作的负荷的问题。此外,例如,在使焦点位置移动的同时对正在深度上移动的被摄体进行连拍的情况下,由于被摄体的拍摄距离根据焦点位置而不同,因此被摄体的图像倍率根据拍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由于在被摄体的图像倍率改变时、被摄体的空间频率特性改变并且摄像构图本身也改变,因此基于图像的高频分量的AF评价值的等级可能波动,使得不能简单地基于AF评价值来比较焦点状态。因此,即使在使焦点位置移动的同时进行连拍的情况下,也不能简单地基于AF评价值来选择具有良好焦点状态的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通常涉及提供用以减轻对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的选择操作的负荷的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焦点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被摄体进行第一焦点检测;驱动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的结果来控制调焦透镜的驱动;第二焦点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基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的所述调焦透镜的位置处,基于用于输出与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相位差型的第二焦点检测;评价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焦点检测的结果来评价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焦点状态;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将与所评价的焦点状态有关的信息连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一起记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被摄体进行第一焦点检测;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的结果来控制调焦透镜的驱动;在基于用于驱动所述调焦透镜的控制的所述调焦透镜的位置处,基于用于输出与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相位差型的第二焦点检测;基于所述第二焦点检测的结果,来评价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焦点状态;以及进行控制,以将与所评价的焦点状态有关的信息连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一起记录。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如从入射光侧观看到的摄像部的像素面的样子的示意图。图3A和3B是各自示出摄像部中所包括的像素部的构造的图。图4是示出在实现聚焦状态时获得的第一焦点检测像素A和第二焦点检测像素B的图像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图。图5是示出在实现聚焦状态之前获得的第一焦点检测像素A和第二焦点检测像素B的图像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图。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焦点检测单元的光学系统的样子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像操作和对图像的评级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像操作和对图像的评级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典型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PC)(图像数据的分类设备)的结构的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典型实施例的对图像的评级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用作根据第四典型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图。图12是示出利用多点焦点检测单元可选择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根据第四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像操作和对图像的评级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4是示出用作根据第五典型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图。图15A和15B是示出根据第五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像操作和对图像的评级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数字照相机的结构>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的图。参考图1,数字照相机包括镜头部100和照相机部200。镜头部100经由卡口部(未示出)的镜头安装机构可拆卸地安装至照相机部200。在卡口部中设置有电气触点单元108。电气触点单元108包括包含例如通信时钟线、数据发送线和数据接收线的通信总线用线所用的端子。这些端子使得镜头部100和照相机部200能够进行通信。镜头部100包括:透镜组101,其构成摄像光学系统,并且包括用于进行调焦的调焦透镜和用于进行变焦的变焦透镜;以及光阑102,用于控制入射光线。此外,镜头部100还包括:驱动系统,其配置有用于进行透镜组101的变焦和调焦的步进马达;以及透镜驱动单元103,用于控制该驱动系统。此外,镜头部100还包括透镜位置检测单元105,该透镜位置检测单元105通过经由镜头控制器104从透镜驱动单元103获取透镜驱动单元103中所包括的步进马达的相位波形来检测与透镜有关的位置信息。透镜组101、透镜驱动单元103和透镜位置检测单元105构成焦点调节单元。此外,镜头部100还包括:光阑控制单元106,用于控制光阑102的孔径;以及光学信息记录单元107,其上记录有透镜组101的变焦、调焦和光圈值(孔径值)的各种光学设计值。透镜驱动单元103、光阑控制单元106和光学信息记录单元107连接至镜头控制器104,该镜头控制器104配置有用于控制镜头部100的整体操作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照相机部200经由电气触点单元108与镜头部100进行通信,由此发送针对透镜组101的变焦和调焦以及光阑102的孔径的控制请求并且接收控制结果。入射光线经由透镜组101和光阑102被引导至主镜201。主镜201被形成为半透半反镜,并且在主镜201倾斜地位于光路上的例示状态下,入射光线的一半被引导至聚焦屏203,并且其剩余一半被引导至副镜202。以下将如图1所示主镜201位于来自镜头部100的入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焦点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被摄体进行第一焦点检测;驱动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的结果来控制调焦透镜的驱动;第二焦点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基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的所述调焦透镜的位置处,基于用于输出与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相位差型的第二焦点检测;评价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焦点检测的结果来评价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焦点状态;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将与所评价的焦点状态有关的信息连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一起记录。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6 JP 2017-213864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焦点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对被摄体进行第一焦点检测;驱动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焦点检测的结果来控制调焦透镜的驱动;第二焦点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在基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的所述调焦透镜的位置处,基于用于输出与被摄体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相位差型的第二焦点检测;评价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焦点检测的结果来评价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焦点状态;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控制,以将与所评价的焦点状态有关的信息连同与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一起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单元,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所述图像数据设置作为所述第二焦点检测单元进行焦点检测的区域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检测是基于与所述设置单元针对所述图像数据设置的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信号的焦点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所述设置单元基于与在所述第一焦点检测中进行的焦点检测所使用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区域来设置所述第一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还包括面部检测单元,所述面部检测单元被配置为从图像数据检测面部,其中,所述设置单元将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到与所述面部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面部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面部检测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田昌大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