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573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21
本申请公开了电子成像装置,其包括第一取像装置和第二取像装置,第一取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系统和位于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一电子感光元件,第一透镜系统沿其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取像装置包括第二透镜系统和位于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二电子感光元件,第一和第二取像装置位于电子成像装置的同一侧,第二透镜系统沿其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系统和第二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T和Semi‑FOVW满足35°<Semi‑FOVT<55°和35°<Semi‑FOVW<55°。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成像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成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两个取像装置的电子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长焦镜头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将远处的景象清晰摄入镜头,其视角小且在底片上的成像要大;而广角镜头视角大且视野宽阔,可呈现出较宽阔的清晰范围。然而,目前,具有单颗镜头的具有单一功能的成像装置无法满足市场对成像质量及其它摄像功能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满足高成像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变焦摄远功能,以此提高电子成像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电子成像装置,例如,能够使双摄像头进行高质量光学变焦的电子成像装置。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其包括第一取像装置和第二取像装置,其中,第一取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系统和位于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一电子感光元件,第二取像装置包括第二透镜系统和位于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二电子感光元件,且第二取像装置与第一取像装置位于电子成像装置的同一侧。其中,第一透镜系统沿着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可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系统沿着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可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T可满足35°<Semi-FOVT<55°;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W可满足35°<Semi-FOVW<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T可满足4.7mm<fT<5.7mm;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W可满足4.7mm<fW<5.7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T可满足TTLT/ImgHT<1.4;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W与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W可满足TTLW/ImgHW<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T可满足-1.4<f7T/fT<-0.7;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W与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W可满足-1.4<f7W/fW<-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T、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在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在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T可满足0.4<(CT1T+CT2T)/TTLT×5<1.0;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W、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在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W与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在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W可满足0.4<(CT1W+CT2W)/TTLW×5<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T可满足-0.6<f1T/f2T<-0.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T、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T、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T可满足0.7<(R2T-R1T)/(R3T-R4T)<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T、第一透镜系统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T、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T可满足0.5<(R11T+R12T)/(R9T+R10T)<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T与第一透镜系统的入瞳孔径EPDT可满足fT/EPDT≤2.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W、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W与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W可满足0.1<f5W/(f2W+f3W)<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W、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W与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W可满足0.4<(R7W+R8W)/f4W<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W、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W、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W与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W可满足0.8<(R3W+R4W)/(R11W+R12W)<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透镜系统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可具有空气间隔;以及在第二透镜系统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上可具有空气间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五片透镜为塑胶材质的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五片透镜为塑胶材质的透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取像装置和第二取像装置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一侧上呈纵向排列或横向排列。本申请通过在电子成像装置中设置两个不同的取像装置,并通过合理分配两个取像装置中的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电子成像装置至少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能够在保证电子成像装置小型化和高质量成像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取像模式的交替使用来达到混合光学变焦的影像效果。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第一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第一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第一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第一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第一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第一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第一透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第一透镜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取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系统和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一电子感光元件;以及第二取像装置,包括第二透镜系统和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二电子感光元件,并且所述第二取像装置与所述第一取像装置位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系统沿着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系统沿着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由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T满足35°<Semi‑FOVT<55°;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W满足35°<Semi‑FOVW<55°。...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取像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系统和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一电子感光元件;以及第二取像装置,包括第二透镜系统和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的第二电子感光元件,并且所述第二取像装置与所述第一取像装置位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系统沿着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系统沿着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由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且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T满足35°<Semi-FOVT<55°;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W满足35°<Semi-FOVW<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T满足4.7mm<fT<5.7mm;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W满足4.7mm<fW<5.7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T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T满足TTLT/ImgHT<1.4;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W与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W满足TTLW/ImgHW<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T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T满足-1.4<f7T/fT<-0.7;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W与所述第二透镜系统的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W满足-1.4<f7W/fW<-0.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距离TTLT、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在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T与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透镜系统的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T满足0.4<(CT1T+CT2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晓婷卢佳黄林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