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95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货运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包括装车机、固定在所述装车机内的提升装置、移动装置以及移动机器人、固定在所述移动机器人内的支撑装置、切换装置以及搬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能够将承载的货物的移动机器人提升至与汽车尾箱平行位置,方便货物的装车,同时该装车机能够方便移动,并设置有方便移动机器人上下的斜面板,更加方便,设备利用移动机器人驱动轮动力驱动装车机提升货物,结构更加巧妙,同时相应的配套移动机器人移动方便,内置转向装置能够方便的将货物移动至任意位置,功能性强,稳定性好,精度高,便于生产推广使用。

An Intelligent Loading Machine Based on Mobil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运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
技术介绍
货物装车机适用于物品的传输、装卸工作,大大的缩短了人工往返搬运物料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货物的损伤率,缩短装卸时间,减少劳动强度,是降低企业成本及质量,提高有效效率的设备,但传统的装车机同时需要搬运和提升货物,效率较低,传统的移动机器人仅仅能实现货物的移动搬运,而无法将货物提升至货车车厢能,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包括装车机、固定在所述装车机内的提升装置、移动装置以及移动机器人、固定在所述移动机器人内的支撑装置、切换装置以及搬运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装车机顶壁内设置的提升腔内,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底壁内,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顶壁内设置的切换腔内,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底壁内设置的滑动腔以及所述移动机器人左侧端壁内设置的离心腔内,所述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底壁内设置的转动腔以及转向腔内;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托盘、两个辊轮腔以及动力叠加装置,所述提升托盘滑动设置于所述提升腔内,两个所述辊轮腔前后对称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顶壁内,所述动力叠加装置设置于前后两个所述辊轮腔之间设置的混合腔内;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腔以及液压腔,所述驱动腔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底壁内,所述液压腔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左侧端壁内;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顶部;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滑动块以及离心装置,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离心腔内;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动力腔以及转向腔,所述动力腔设置于所述转动腔左侧端壁内,所述转向腔开口向下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底壁内。进一步地,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所述蜗轮腔、两个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第一蜗轮、第一蜗杆、限位槽、限位块以及第一锥齿轮,所述蜗轮腔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左侧端壁内,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套前后对称转动设置于所述蜗轮腔内,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套内,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且与所述提升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轮设置于所述蜗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螺纹套外表面,所述第一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蜗轮腔之间且与前后两个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蜗杆末端,所述限位槽开口向向上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顶壁内,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前后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末端。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叠加装置包括辊轮、第一转轴、皮带腔、皮带轮、皮带、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固定支架、第四锥齿轮,所述皮带腔设置于所述辊轮腔远离所述混合腔一侧端壁内,所述第一转轴左右对称转动设置于所述皮带腔与所述辊轮腔之间,所述皮带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皮带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左右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辊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辊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伸入所述混合腔,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前侧的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所述固定支架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后侧端壁上,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左右两个固定支架相对一侧端壁内且与前后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均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蜗杆、第一电机、第二转轴、第二蜗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液压杆、复位装置、液压孔、导滑槽、导滑块、推杆以及斜面板,所述液压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液压腔内且与所述液压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复位装置,所述导滑槽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右侧端壁内,所述导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滑槽内,所述斜面板滑动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右侧端壁上且与所述导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孔连通设置于所述导滑槽与液压腔之间,所述推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液压孔内且与所述导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二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且前后两侧伸入所述装车机外,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前后两侧末端,所述第二蜗轮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前后两侧端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孔以及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螺纹套转动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内,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螺纹套顶壁内,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且与所述支撑板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套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滑动孔顶压腔、顶压块、U形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块顶壁内,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末端,所述顶压腔设置于所述动力腔左侧端壁内,所述顶压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顶压腔内,所述滑动孔连通设置于所述滑动腔与所述顶压腔之间,所述U形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孔内且与所述滑动块以及顶压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第三蜗杆、花键孔、花键轴、转动块、固定块、铰接杆、重力球、顶压弹簧以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动力腔与所述离心腔之间,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离心腔内的所述第三蜗杆末端,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动力腔内的所述第三蜗杆末端,所述花键孔设置于所述第三蜗杆内,所述花键轴花键配合连接与所述花键孔内且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顶压块右侧端壁内,所述离心腔内的所述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上下端壁上对称铰接连接有所述铰接杆,所述重力球铰接连接于左右两个所述铰接杆末端铰接连接处,所述顶压弹簧弹性设置于所述转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搬运装置还包括第三转轴、第三蜗轮、第三滚轮、转向轴、转向架、转向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以及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动力腔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五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末端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腔内且前后两侧末端伸出所述移动机器人外部,所述第三滚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前后两侧末端,所述第三蜗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动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三蜗杆啮合,所述转向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切换腔与所述转向腔之间,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内的所述转向轴末端,所述转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向腔内的所述转向轴末端,所述转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向架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能够将承载的货物的移动机器人提升至与汽车尾箱平行位置,方便货物的装车,同时该装车机能够方便移动,并设置有方便移动机器人上下的斜面板,更加方便,设备利用移动机器人驱动轮动力驱动装车机提升货物,结构更加巧妙,同时相应的配套移动机器人移动方便,内置转向装置能够方便的将货物移动至任意位置,功能性强,稳定性好,精度高,便于生产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包括装车机、固定在所述装车机内的提升装置、移动装置以及移动机器人、固定在所述移动机器人内的支撑装置、切换装置以及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装车机顶壁内设置的提升腔内,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底壁内,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顶壁内设置的切换腔内,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底壁内设置的滑动腔以及所述移动机器人左侧端壁内设置的离心腔内,所述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底壁内设置的转动腔以及转向腔内;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托盘、两个辊轮腔以及动力叠加装置,所述提升托盘滑动设置于所述提升腔内,两个所述辊轮腔前后对称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顶壁内,所述动力叠加装置设置于前后两个所述辊轮腔之间设置的混合腔内;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腔以及液压腔,所述驱动腔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底壁内,所述液压腔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左侧端壁内;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顶部;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滑动块以及离心装置,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离心腔内;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动力腔以及转向腔,所述动力腔设置于所述转动腔左侧端壁内,所述转向腔开口向下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底壁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包括装车机、固定在所述装车机内的提升装置、移动装置以及移动机器人、固定在所述移动机器人内的支撑装置、切换装置以及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装车机顶壁内设置的提升腔内,所述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底壁内,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顶壁内设置的切换腔内,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底壁内设置的滑动腔以及所述移动机器人左侧端壁内设置的离心腔内,所述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底壁内设置的转动腔以及转向腔内;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托盘、两个辊轮腔以及动力叠加装置,所述提升托盘滑动设置于所述提升腔内,两个所述辊轮腔前后对称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顶壁内,所述动力叠加装置设置于前后两个所述辊轮腔之间设置的混合腔内;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腔以及液压腔,所述驱动腔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底壁内,所述液压腔设置于所述装车机左侧端壁内;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顶部;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滑动块以及离心装置,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离心腔内;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动力腔以及转向腔,所述动力腔设置于所述转动腔左侧端壁内,所述转向腔开口向下设置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底壁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所述蜗轮腔、两个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第一蜗轮、第一蜗杆、限位槽、限位块以及第一锥齿轮,所述蜗轮腔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左侧端壁内,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套前后对称转动设置于所述蜗轮腔内,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套内,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配合连接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且与所述提升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轮设置于所述蜗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螺纹套外表面,所述第一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蜗轮腔之间且与前后两个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蜗杆末端,所述限位槽开口向向上设置于所述提升托盘顶壁内,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前后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末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叠加装置包括辊轮、第一转轴、皮带腔、皮带轮、皮带、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固定支架、第四锥齿轮,所述皮带腔设置于所述辊轮腔远离所述混合腔一侧端壁内,所述第一转轴左右对称转动设置于所述皮带腔与所述辊轮腔之间,所述皮带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皮带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左右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辊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辊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伸入所述混合腔,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前侧的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所述固定支架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后侧端壁上,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设置于左右两个固定支架相对一侧端壁内且与前后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均啮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蜗杆、第一电机、第二转轴、第二蜗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液压杆、复位装置、液压孔、导滑槽、导滑块、推杆以及斜面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萍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多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