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厉建召专利>正文

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93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包括上模主体和下模主体,所述上模主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安装柱,所述上模主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顶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所述调节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上模主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缓冲环安装柱,所述上模主体、上模安装柱、调节柱、调节缺口、限位环和缓冲环安装柱一体成型,所述下模主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安装柱,所述下模主体上固定设置有下模调节环,所述下模调节环的底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所述下模安装柱、下模主体、下模调节环和调节缺口一体成型,所述下模主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板材进行无铆钉铆接,更加方便板材的连接。

A Hand-held Electric Rivetless Rivet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
本技术涉及铆接工具
,具体为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材料的发展,金属板材和合金板材在很多方面比传统材料有着更加优异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装修装潢、农业、工业生产、水利工程等诸多行业当中其中很多薄板(铝合金板、铜板等)在使用时一般使用铆接的方式。铆接是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分为活动铆接、固定铆接和密封铆接。本申请的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铆接工艺设备对金属薄板的铆接,需要使用大型铆接设备进行多个铆钉铆接操作。但是很多金属和合金薄板在连接时需要使用多个铆钉,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旨在改善现有的铆接工具需要使用铆钉进行铆接,但是很多金属和合金薄板在连接时需要使用大型铆接设备及多个铆钉等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包括上模主体和下模主体,所述上模主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安装柱,所述上模主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顶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所述调节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上模主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缓冲环安装柱,所述上模主体、上模安装柱、调节柱、调节缺口、限位环和缓冲环安装柱一体成型,所述缓冲环安装柱上安装有上模缓冲环,所述上模缓冲环的内壁形状与缓冲环安装柱的外壁形状相匹配,所述下模主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安装柱,所述下模主体上固定设置有下模调节环,所述下模调节环的底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所述下模安装柱、下模主体、下模调节环和调节缺口一体成型,所述下模主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上安装有下模外壳,所述下模外壳内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安装有挤压瓣,所述挤压瓣共设有三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缓冲槽内安装有下模缓冲块,所述下模缓冲块位于挤压瓣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环安装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倒钩,倒钩共设有四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每组倒钩共设有两个,倒钩(14)与上模主体(2)、上模安装柱(1)、调节柱(3)、调节缺口(15)、限位环(13)和缓冲环安装柱(4)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安装柱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模安装柱通过螺纹安装在手持式电动机械上。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安装柱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下模安装柱通过螺纹安装在手持式电动机械上。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瓣由移动部、弯曲部和安装部组成,安装部通过弯曲部与移动部相连,安装部的底端与挤压块胶合,移动部的内侧带有锥度且锥度为5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1)、电动机械通过上模安装柱带动上模主体向下模主体的方向运动,缓冲环安装柱挤压板材至三个挤压瓣之间,因为挤压瓣能够压迫下模缓冲块向外运动,板材受挤压被挤压块限制而向四周延伸,形成上小下大结构,实现无铆钉铆接,方便板材之间进行铆接固定。(2)、调节柱和下模调节环的外侧开设了调节缺口,通过调节缺口辅助装置的安装,增加装置安装的稳定性,更加方便使用。(3)、缓冲环安装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倒钩,倒钩共设有四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倒钩与上模主体、上模安装柱、调节柱、调节缺口、限位环、缓冲环安装柱一体成型,增加了上模缓冲环的安装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上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置按压板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挤压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板材铆接后的效果示意图。图中:1、上模安装柱;2、上模主体;3、调节柱;4、缓冲环安装柱;5、上模缓冲环;6、挤压瓣;61、移动部;62、弯曲部;63、安装部;7、下模缓冲块;8、下模外壳;9、挤压块;10、下模调节环;11、下模主体;12、下模安装柱;13、限位环;14、倒钩;15、调节缺口;16、缓冲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照图1-4所示,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包括上模主体2和下模主体11,上模主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安装柱1,上模安装柱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上模安装柱1通过螺纹安装在手持式电动机械上,上模主体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柱3,调节柱3的顶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15,调节柱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3,上模主体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缓冲环安装柱4,缓冲环安装柱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倒钩14,倒钩14共设有四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每组倒钩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包括上模主体(2)和下模主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安装柱(1),所述上模主体(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柱(3),所述调节柱(3)的顶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15),所述调节柱(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3),所述上模主体(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缓冲环安装柱(4),所述上模主体(2)、上模安装柱(1)、调节柱(3)、调节缺口(15)、限位环(13)和缓冲环安装柱(4)一体成型,所述缓冲环安装柱(4)上安装有上模缓冲环(5),所述上模缓冲环(5)的内壁形状与缓冲环安装柱(4)的外壁形状相匹配,所述下模主体(1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安装柱(12),所述下模主体(11)上固定设置有下模调节环(10),所述下模调节环(10)的底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15),所述下模主体(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块(9),所述下模安装柱(12)、下模主体(11)、下模调节环(10)和调节缺口(15)一体成型,所述挤压块(9)上安装有下模外壳(8),所述下模外壳(8)内开设有缓冲槽(16),所述缓冲槽(16)内安装有挤压瓣(6),所述挤压瓣(6)共设有三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缓冲槽(16)内安装有下模缓冲块(7),所述下模缓冲块(7)位于挤压瓣(6)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电动无铆钉铆接工具,包括上模主体(2)和下模主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安装柱(1),所述上模主体(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柱(3),所述调节柱(3)的顶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15),所述调节柱(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3),所述上模主体(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缓冲环安装柱(4),所述上模主体(2)、上模安装柱(1)、调节柱(3)、调节缺口(15)、限位环(13)和缓冲环安装柱(4)一体成型,所述缓冲环安装柱(4)上安装有上模缓冲环(5),所述上模缓冲环(5)的内壁形状与缓冲环安装柱(4)的外壁形状相匹配,所述下模主体(1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下模安装柱(12),所述下模主体(11)上固定设置有下模调节环(10),所述下模调节环(10)的底端两侧设有调节缺口(15),所述下模主体(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块(9),所述下模安装柱(12)、下模主体(11)、下模调节环(10)和调节缺口(15)一体成型,所述挤压块(9)上安装有下模外壳(8),所述下模外壳(8)内开设有缓冲槽(16),所述缓冲槽(16)内安装有挤压瓣(6),所述挤压瓣(6)共设有三个且呈环形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建召
申请(专利权)人:厉建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