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磨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74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手持式磨刀器,涉及磨刀器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上盖、若干个打磨棒和角度调整装置,底座和上盖之间设有容纳腔,底座上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上盖上设有两个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形成磨刀口,两个打磨棒交叉设置在磨刀口内,每一磨刀口内的第一个打磨棒通过摆动件活动设置在容纳腔内;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拨钮、第一拨动件、第二拨动件,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均设置在容纳腔内,上盖上设有条形孔,拨钮的第一端向上贯穿上盖并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拨钮的第二端与第一拨动件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拨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拨动件连接,第二拨动件分别与两个摆动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方便携带,又能提高磨刀效率,省时省力。

Hand-held knife sharp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磨刀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刀器
,具体是涉及一种手持式磨刀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磨刀器大多是滚轮式磨刀器,利用滚动的磨刀石边缘快速摩擦刀刃实现磨刀的作用。但是滚轮式磨刀器一般需要用动力带动滚轮旋转,体积较大且不方便携带。市面上也有部分便携式磨刀器采用交叉设置的磨刀石,用户需要将刀具的刀刃放入磨刀口内,刀刃的两面通过磨刀石磨削,以实现磨刀功能。现有的便携式磨刀器的两个磨刀石交叉设置后,磨刀石的夹角角度固定不变,只适用于特定厚度的刀具,对于一些厚度较小或刀刃角度小于夹角角度的刀具时,需要用户不断调整刀具的磨刀角度以贴合刀刃两侧的磨刀石进行磨刀,该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手持式磨刀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持式磨刀器包括底座、上盖和若干个打磨棒,底座和上盖之间设有容纳腔,底座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上盖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每一第一开口与对应的第二开口形成一个磨刀口,若干个打磨棒两两交叉设置在容纳腔内并至少部分暴露在对应的磨刀口内,每一磨刀口内的第一个打磨棒通过摆动件活动设置在容纳腔内;手持式磨刀器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拨钮、第一拨动件、第二拨动件,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均设置在容纳腔内,上盖上设有条形孔,拨钮的中部活动设置在条形孔内,拨钮的第一端从条形孔贯穿上盖并能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拨钮的第二端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第一拨动件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拨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拨动件连接,第二拨动件分别与若干个摆动件连接。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体积较小的手持式磨刀器,方便携带;通过设置角度调整装置,用户可根据不同刀具的具体需求调整磨刀口内两个打磨棒的夹角,使得两个打磨棒能贴合刀刃的两侧,有利于提高磨刀效率,使得磨刀过程中既省时,又省力。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拨动件为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所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与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不相等;每一摆动件均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拨动件与第二齿轮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摆动件的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磨刀口的一侧上,摆动件面对磨刀口的一侧上设置打磨棒,摆动件的第二端设置为扇形板,扇形板上设有若干个齿牙;摆动件的第二端上还设有滑动孔,滑动孔沿摆动件的转动方向布置。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磨刀口内的第二个打磨棒通过固定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摆动件交叉设置,固定件的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磨刀口的另一侧上,固定件面对磨刀口的一侧上设置打磨棒,固定件的第二端上设有固定销,固定销嵌入滑动孔内并沿滑动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进一步的方案是,摆动件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打磨棒通过第一夹持件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夹持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夹持件通过依次贯穿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连接件与摆动件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件上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三安装孔,打磨棒通过第二夹持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二夹持件上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二夹持件通过依次贯穿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的连接件与固定件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拨动件的第一端上设有导引部,第一拨动件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二拨动件一侧;第三开口的第一侧侧壁的端部上设有若干个齿牙,第三开口的第二侧侧壁与拨钮连接;第三开口的第二侧侧壁上设有卡槽,拨钮的第一端上设有卡扣,卡扣与卡槽卡接。进一步的方案是,拨钮的第二端上设有受力部,受力部上设有钮帽,上盖上设有安置槽,安置槽的槽底设有条形孔和若干个凹槽,若干个凹槽均垂直于拨钮的移动方向;拨钮的中部活动设置在条形孔内并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钮帽的一端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凸出受力部向凹槽的方向延伸,凸起部与凹槽卡接。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两个磨刀口内的打磨棒中,其中一个磨刀口内的两个打磨棒采用金刚石材质制成,另一个磨刀口内的两个打磨棒采用陶瓷材质制成。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由不同材质的打磨棒形成的磨刀口,实现刀具的粗磨和细磨,有利于提高刀具的磨刀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B-B方向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A方向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磨刀器包括底座1、上盖2和四个打磨棒3,底座1和上盖2可拆卸连接,底座1和上盖2之间设有容纳腔。底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开口11,两个第一开口11对称设置在底座1的前后两端上,第一开口11沿底座1前后两端的端部向内凹陷。上盖2上设有两个第二开口21,两个第二开口21对称设置在上盖2的前后两端上,第二开口21沿上盖2前后两端的端部向内凹陷。每一第一开口11与对应的第二开口21形成一个磨刀口,磨刀口的开口处设置较宽,磨刀口从其开口处逐渐向磨刀器内部变窄。两个打磨棒3交叉设置在容纳腔内并部分暴露在磨刀口内,两个磨刀口内的打磨棒3材质不一样,其中一个磨刀口内的两个打磨棒3采用金刚石材质制成,另一个磨刀口内的两个打磨棒3采用陶瓷材质制成。每一磨刀口内的第一个打磨棒3通过摆动件4活动设置在容纳腔内。摆动件4的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磨刀口的第一侧上。摆动件4面对磨刀口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41,第一安装槽41的槽深等于或略小于打磨棒3的厚度。第一安装槽41背向磨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打磨棒3通过第一夹持件5固定在第一安装槽41内。第一夹持件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摆动件4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夹持件5的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一夹持件5通过依次贯穿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连接件与摆动件4连接,该连接件优选为螺钉。摆动件4的第二端设置为扇形板,扇形板上设有若干个齿牙,若干个齿牙沿着扇形板的弧形端面布置。摆动件4的第二端上还设有滑动孔42,滑动孔42设置在销轴与齿牙之间。滑动孔42沿摆动件4的转动方向布置,滑动孔42优选位置为盲孔。每一磨刀口内的第二个打磨棒3通过固定件6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摆动件4交叉设置。固定件6的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磨刀口的第二侧上。固定件6面对磨刀口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安装槽61,第二安装槽61的槽深等于或略小于打磨棒3的厚度。第二安装槽61背向磨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安装孔,打磨棒3通过第二夹持件51固定在第二安装槽61内。第二夹持件51上设有第四安装孔,固定件6的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夹持件51的第四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二夹持件51通过依次贯穿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的连接件与固定件6连接,该连接件优选为螺钉。固定件6的第二端上设有固定销62,固定销62沿固定件6的下表面向下凸起。固定件6上的固定销62与摆动件4上的滑动孔42上下对应设置,固定销62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滑动孔42的深度,使得固定销62嵌入滑动孔42内并能沿滑动孔4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手持式磨刀器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拨钮7、第一拨动件8、第二拨动件9,第一拨动件8和第二拨动件9均设置在容纳腔内。上盖2上设有条形孔23,该条形孔23沿上盖2的前后两端布置。拨钮7的第一端从条形孔23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持式磨刀器,包括底座、上盖和若干个打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开口,所述上盖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每一所述第一开口与对应的第二开口形成一个磨刀口,若干个所述打磨棒两两交叉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至少部分暴露在对应的所述磨刀口内,每一所述磨刀口内的第一个所述打磨棒通过摆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手持式磨刀器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拨钮、第一拨动件、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一拨动件和所述第二拨动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盖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拨钮的中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孔内,所述拨钮的第一端从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上盖并能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拨钮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拨动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拨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拨动件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摆动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持式磨刀器,包括底座、上盖和若干个打磨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开口,所述上盖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每一所述第一开口与对应的第二开口形成一个磨刀口,若干个所述打磨棒两两交叉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至少部分暴露在对应的所述磨刀口内,每一所述磨刀口内的第一个所述打磨棒通过摆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手持式磨刀器还包括角度调整装置,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拨钮、第一拨动件、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一拨动件和所述第二拨动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盖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拨钮的中部活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孔内,所述拨钮的第一端从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上盖并能沿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拨钮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拨动件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拨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拨动件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摆动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拨动件为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不相等;每一所述摆动件均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的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磨刀口的一侧上,所述摆动件面对所述磨刀口的一侧上设置所述打磨棒,所述摆动件的第二端设置为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上设有若干个齿牙;所述摆动件的第二端上还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沿所述摆动件的转动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磨刀口内的第二个所述打磨棒通过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摆动件交叉设置,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磨刀口的另一侧上,所述固定件面对所述磨刀口的一侧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仕栋吴启团陈大耀欧波谢良高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市天骄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