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包括:塔体、排气管、排水管、抽气风机、输水装置、布风板、除雾器及填料层;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固定管、旋转接头、旋转管及离心盆,所述旋转管包括一竖直布置的主管及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L型分支管,水从L型的所述分支管喷出时,可产生平行于水平面的扭矩,从而驱动所述旋转管及旋转管下端设置的离心盆转动;从所述分支管喷出的水流会喷洒于所述环形侧壁上,所述环形侧壁转动时的离心力会带动水流做离心运动,驱动水流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外缘甩至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上,从而在所述环形间隙的上方形成一环形水幕,向上运动的气流穿过所述水幕后,才能从所述排气管排出,气流中的粉尘会被所述水幕拦截。
A Fast Outflow Colloidal M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料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
技术介绍
胶体磨由不锈钢、半不锈钢胶体磨组成,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速相对连动的定齿与动齿之间。胶体磨产品除电机及部分零部件外,凡与物料相接触的零部件全部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成,尤其,关键的动、静磨盘进行强化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耐腐性和耐磨性,使所加工的物料无污染卫生纯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胶体磨内的胶体通常靠其自身重力和流动性从排液口排出,出液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胶体磨内的胶体仅靠其自身重力和流动性从排液口排出,出液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包括:塔体、排气管、排水管、抽气风机、输水装置、布风板、除雾器、填料层、增压风机、气罐、导气软管及胶体磨本体,所述布风板内置于所述塔体,并把所述塔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布风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的筛孔;所述填料层、输水装置及除雾器均内置于所述上腔体,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固定管、旋转接头、旋转管及离心盆,所述旋转管包括一竖直布置的主管及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L型分支管,两个所述分支管沿所述主管的周向圆周阵列布置,并且两个所述分支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主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离心盆包括离心盆本体及连接柱,所述离心盆本体包括环形侧壁及底板,所述环形侧壁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外缘与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之间形成有一环形间隙;所述底板同轴密封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下端;所述连接柱竖直布置,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主管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塔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上腔体;所述旋转接头竖直布置,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主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气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下腔体的中部连通;其中所述分支管内置于所述环形侧壁;所述增压风机的抽气端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增压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罐的下端设置有输气口;所述胶体磨本体包括容置罐、配重盖体、吊钩、连通管、胶液输出管、排胶阀、定齿、动齿、电机及漏斗,所述容置罐的上端开口;所述配重盖体覆盖密封于所述容置罐的上端开口;所述吊钩为两个,两个所述吊钩均与所述配重盖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下端与所述容置罐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所述配重盖体固定连接,并穿出所述配重盖体的上表面;所述定齿与所述动齿均同轴内置于所述容置罐,且所述定齿同轴套设于所述动齿,所述定齿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置罐的外部下方,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容置罐的底板后与所述动齿同轴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动齿相对所述定齿转动;所述漏斗同轴内置于所述容置罐,且所述漏斗设置于所述定齿的上方,所述漏斗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布置;所述胶液输出管与所述容置罐的底部连通;所述排胶阀设置于所述胶液输出管上;所述导气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气口连通、所述导气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管的上端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快速出液胶体磨中的输水装置与水管接通之后,水从L型的所述分支管喷出时,可产生平行于水平面的扭矩,从而驱动所述旋转管及旋转管下端设置的离心盆转动;从所述分支管喷出的水流会喷洒于所述环形侧壁上,所述环形侧壁转动时的离心力会带动水流做离心运动,驱动水流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外缘甩至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上,从而在所述环形间隙的上方形成一环形水幕,向上运动的气流穿过所述水幕后,才能从所述排气管排出,气流中的粉尘会被所述水幕拦截,保证了所述增压风机抽入所述气罐中气体的洁净度;所述气罐中的气体通过所述导气软管进入所述容置罐,增加所述容置罐内的气压,高压气体把所述容置罐内的胶液从所述胶液输出管压出,提高了胶液排出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旋转管与离心盆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旋转管与离心盆的第一视角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旋转管与离心盆的第二视角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包括:塔体1、排气管2、排水管3、抽气风机4、输水装置5、布风板6、除雾器7、填料层8、喷淋管9、内循环水管a、水泵b、增压风机c、气罐d、导气软管e及胶体磨本体f,所述布风板6内置于所述塔体1,并把所述塔体1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布风板6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的筛孔;所述填料层8、输水装置5及除雾器7均内置于所述上腔体,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输水装置5包括固定管51、旋转接头52、旋转管53及离心盆54,所述旋转管53包括一竖直布置的主管531及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L型分支管532,两个所述分支管532沿所述主管531的周向圆周阵列布置,并且两个所述分支管532的进水端均与所述主管531的下端连通;所述离心盆54包括离心盆本体541及连接柱542,所述离心盆本体541包括环形侧壁5411及底板5412,所述环形侧壁5411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环形侧壁5411的上端外缘与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之间形成有一环形间隙a;所述底板5412同轴密封于所述环形侧壁5411的下端;所述连接柱542竖直布置,所述连接柱542的上端与所述主管531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54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5412同轴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柱54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5412的连接部位固定有三个加强筋,提高其连接强度。所述固定管51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塔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上腔体;所述旋转接头52竖直布置,所述旋转接头52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管5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旋转接头52的下端与所述主管531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气管2与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水管3与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气风机4的出风端与所述下腔体的中部连通;其中所述分支管532内置于所述环形侧壁。所述增压风机c的抽气端与所述排气管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增压风机c的出气端与所述气罐d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罐d的下端设置有输气口da;所述胶体磨本体f包括容置罐f1、配重盖体f2、吊钩f3、连通管f4、胶液输出管f5、排胶阀f6、定齿f7、动齿f8、电机f9、漏斗fa及旋转密封圈fb,所述容置罐f1的上端开口;所述配重盖体f2覆盖密封于所述容置罐f1的上端开口;所述吊钩f3为两个,两个所述吊钩f3均与所述配重盖体f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f4的下端与所述容置罐f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排气管、排水管、抽气风机、输水装置、布风板、除雾器、填料层、增压风机、气罐、导气软管及胶体磨本体,所述布风板内置于所述塔体,并把所述塔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布风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的筛孔;所述填料层、输水装置及除雾器均内置于所述上腔体,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固定管、旋转接头、旋转管及离心盆,所述旋转管包括一竖直布置的主管及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L型分支管,两个所述分支管沿所述主管的周向圆周阵列布置,并且两个所述分支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主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离心盆包括离心盆本体及连接柱,所述离心盆本体包括环形侧壁及底板,所述环形侧壁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外缘与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之间形成有一环形间隙;所述底板同轴密封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下端;所述连接柱竖直布置,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主管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塔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上腔体;所述旋转接头竖直布置,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主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气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下腔体的中部连通;其中所述分支管内置于所述环形侧壁;所述增压风机的抽气端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增压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罐的下端设置有输气口;所述胶体磨本体包括容置罐、配重盖体、吊钩、连通管、胶液输出管、排胶阀、定齿、动齿、电机及漏斗,所述容置罐的上端开口;所述配重盖体覆盖密封于所述容置罐的上端开口;所述吊钩为两个,两个所述吊钩均与所述配重盖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下端与所述容置罐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所述配重盖体固定连接,并穿出所述配重盖体的上表面;所述定齿与所述动齿均同轴内置于所述容置罐,且所述定齿同轴套设于所述动齿,所述定齿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置罐的外部下方,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容置罐的底板后与所述动齿同轴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动齿相对所述定齿转动;所述漏斗同轴内置于所述容置罐,且所述漏斗设置于所述定齿的上方,所述漏斗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布置;所述胶液输出管与所述容置罐的底部连通;所述排胶阀设置于所述胶液输出管上;所述导气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气口连通、所述导气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管的上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出液胶体磨,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排气管、排水管、抽气风机、输水装置、布风板、除雾器、填料层、增压风机、气罐、导气软管及胶体磨本体,所述布风板内置于所述塔体,并把所述塔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布风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的筛孔;所述填料层、输水装置及除雾器均内置于所述上腔体,且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固定管、旋转接头、旋转管及离心盆,所述旋转管包括一竖直布置的主管及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L型分支管,两个所述分支管沿所述主管的周向圆周阵列布置,并且两个所述分支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主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离心盆包括离心盆本体及连接柱,所述离心盆本体包括环形侧壁及底板,所述环形侧壁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环形侧壁的上端外缘与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之间形成有一环形间隙;所述底板同轴密封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下端;所述连接柱竖直布置,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主管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塔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上腔体;所述旋转接头竖直布置,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主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气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下腔体的中部连通;其中所述分支管内置于所述环形侧壁;所述增压风机的抽气端与所述排气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增压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罐的下端设置有输气口;所述胶体磨本体包括容置罐、配重盖体、吊钩、连通管、胶液输出管、排胶阀、定齿、动齿、电机及漏斗,所述容置罐的上端开口;所述配重盖体覆盖密封于所述容置罐的上端开口;所述吊钩为两个,两个所述吊钩均与所述配重盖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下端与所述容置罐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所述配重盖体固定连接,并穿出所述配重盖体的上表面;所述定齿与所述动齿均同轴内置于所述容置罐,且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生升美高科技武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