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58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01
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属于医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刺激端、增压泵和真空泵,所述刺激端左前端、右前端分别设有刺激腭弓的震动触头,刺激端前端设有刺激口腔内壁的软毛刷触头,刺激端的一侧面上设有刷毛和气流孔,刺激端上还设有吸液孔,增压泵向气流孔泵送气流,所述真空泵将吸液孔处的液体吸收并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自由端为圆头结构的震动触头对腭弓进行刺激,实现了利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病患者产生吞咽反应的目的,圆头结构适应腭弓的解剖位置特点,震动触头质感较硬,起效明显,作用强烈;利用质软的软毛刷触头快速擦刷口腔内壁,刺激口腔神经,使神经产生的触觉兴奋性刺激,配合震动触头实现了对口腔的综合性刺激治疗。

An Or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ool with Multiple Stimu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
本技术涉及医护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
技术介绍
吞咽是一种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协调的反射性动作,而吞咽过程的协调一致受制于脑干的吞咽中枢。临床上常见的吞咽困难主要是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和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即多见于脑卒中后的患者的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其吞咽障碍主要是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领域,行为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行为治疗包括口腔感觉训练,如温度刺激训练;口腔运动训练,如口颜面操;生物反馈训练;代偿方法等等。但是现有技术中对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工具多具有单一功能,不能起到综合性刺激作用,受制于刺激种类的单一性,康复治疗的效果往往比较缓慢,导致治疗周期长,康复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口腔神经刺激设备的作用种类单一,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采用震动触头、软毛刷触头和气流孔组成的综合性刺激体,实现对口腔的多种类刺激,提高作用效果,缩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周期。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包括刺激端,所述刺激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刺激腭弓的震动触头,刺激端前侧设有刺激口腔内壁的软毛刷触头。优选地,还包括增压泵和真空泵,所述刺激端的正面设有刷毛和位于刷毛内的气流孔,刺激端正面上靠近刷毛的位置还设有吸液孔,所述增压泵向气流孔泵送气流,所述真空泵连接吸液孔,将吸液孔附近的液体吸收并排出。优选地,所述刺激端安装在壳体的一端,增压泵和真空泵共同安装在壳体内的另一端,所述壳体的中部为手持部。优选地,所述吸液孔、气流孔分别通过布置在壳体中的导管对应与真空泵的进液口、增压泵的出气口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增压泵的进液口分别延伸至壳体外部。优选地,所述吸液孔设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气流孔的周围。优选地,所述刺激端安装刷毛的面为内凹面。优选地,所述刺激端处包裹有硅胶层。优选地,所述硅胶层外表面为褶皱结构。优选地,所述刷毛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刺激端上。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利用自由端为圆头结构的震动触头对腭弓进行刺激,实现了利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病患者产生吞咽反应的目的,圆头结构适应腭弓的解剖位置特点,震动触头质感较硬,起效明显,作用强烈;利用质软的软毛刷触头快速擦刷口腔内壁,刺激口腔神经,使神经产生的触觉兴奋性刺激,配合震动触头实现了对口腔的综合性刺激治疗。(2)本技术采用增压泵向气流孔泵送气流,实现了利用强气压冲击在口腔内壁上,产生气脉冲刺激的目的,配合本体感觉刺激和触觉兴奋性刺激,实现了对口腔的多种刺激治疗目的,大大强化了单一治疗效果,产生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益效果。(3)真空泵将吸液孔处的液体吸出,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吸痰器,降低了设备成本,压缩了设备整体体积,使得设备携带方便。(4)将连接吸液孔、气流孔与对应真空泵、增压泵的导管布置在手持部内,避免导管外露,干涉护理操作,提高了设备整体性。(5)本方案将吸液孔设置在了刺激端工作区域周围,使得病患者在风压刺激下产生的唾液被完全覆盖,并被及时吸出。(6)为了在刺激端洗刷区域留出足量的液体,防止刷毛过干损伤口腔壁,本方案将安装刷毛的位置设置成内凹结构,从而在刷毛处存留一定唾液进行增湿。(7)为方便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治疗设备,本方案采用可更换的刷毛,在旧的刷毛用废或者需要更换其他材质的刷毛时,将刷毛结构取下,安装新的刷毛,节省了设备更换成本。(8)硅胶制成的褶皱结构质软,且摩擦力较大,能够在刺激病患者产生比较明显的吞咽反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沿A-A剖视图。图中:1、刺激端;101、气流孔;102、吸液孔;103、刷毛;104、硅胶层;2、增压泵;3、真空泵;4、壳体;401、手持部;5、电源;6、软毛刷触头;7、震动触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2,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包括壳体4、刺激端1、增压泵2和真空泵3,刺激端1安装在壳体4的一端,增压泵2和真空泵3共同安装在壳体4的另一端,壳体4内还安装有可充电电源5,为真空泵3和吸液泵供电,壳体4的中部设置了方便医护人员拿持的手持部401。在刺激端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震动触头7,所述震动触头7的自由端均为圆头结构,圆头结构适应腭弓的解剖位置特点,震动触头质感较硬,起效明显,作用强烈,施力易均匀,震动触头7的直径在4.5mm-6mm之间,本实施例采用5.2mm,试验证明,绝大多数人采用该直径的震动触头7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刺激反应。本实施例在刺激端1的前侧设置软毛刷触头6,利用质软的软毛刷触头6快速擦刷口腔内壁,刺激口腔神经,使神经产生的触觉兴奋性刺激,配合震动触头实现了对口腔的综合性刺激治疗。所述刺激端1正面安装刷毛103和位于刷毛103内的气流孔101,刺激端1正面上靠近刷毛103的位置还设有多个吸液孔102,壳体4中设置两根导管,一根导管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吸液孔102与真空泵3的进液口,另一根导管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气流孔101与增压泵2的出气口;真空泵3的出液口延伸至壳体4外部将液体排出,增压泵2的进气口延伸至壳体4外部,将外部空气泵入增压泵2内。使用时,增压泵向气流孔泵送气流,实现了利用强气压冲击在口腔内壁上,产生气脉冲刺激的目的,配合本体感觉刺激和触觉兴奋性刺激,实现了对口腔的多种刺激治疗目的,有助于强力引发吞咽反射,有效促进吞咽动作的启动,加速吞咽功能的恢复。气压刺激口腔内壁时,因刺激作用而产生的唾液集中在刺激端1周围,为了及时将病患者在刺激下产生的大量唾液吸出,避免病患者被唾液呛到,本方案将吸液孔102均匀设置在气流孔101的周围,具体数量视刺激端1尺寸和吸液孔102尺寸而定。为了在刺激端洗刷区域留出充足量的液体,避免刷毛103干刷损伤口腔壁,本方案将刺激端1安装刷毛103的位置设置成内凹结构,以在刷毛103处形成液池,为刷洗过程提供充足的液体补充。本方案采用在刺激端1背面包裹硅胶层104的方式提高刺激端1的柔性,利用硅胶制成的褶皱结构质软且摩擦力较大的特点,刺激病患者产生比较明显的吞咽反应,保护病患者的口腔软组织结构不在治疗过程中被过度磨损。将刺激端1上的刷毛103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能够实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洗刷设备和按摩设备。在清洗过程中,利用多种刺激形式并用的方式,分别刺激口腔的腭弓和内壁等多处,进行全方位的按摩和刺激,全方位触动神经系统,促使病患者启动主动吞咽反射,大幅度地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包括刺激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端(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刺激腭弓的震动触头(7),刺激端(1)的前侧设有用于刺激口腔内壁的软毛刷触头(6);还包括增压泵(2)和真空泵(3),所述刺激端(1)的正面设有刷毛(103)和位于刷毛(103)内的气流孔(101),刺激端(1)正面上靠近刷毛(103)的位置还设有吸液孔(102),所述增压泵(2)向气流孔(101)泵送气流,所述真空泵(3)连接吸液孔(102),将吸液孔(102)附近的液体吸收并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包括刺激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端(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刺激腭弓的震动触头(7),刺激端(1)的前侧设有用于刺激口腔内壁的软毛刷触头(6);还包括增压泵(2)和真空泵(3),所述刺激端(1)的正面设有刷毛(103)和位于刷毛(103)内的气流孔(101),刺激端(1)正面上靠近刷毛(103)的位置还设有吸液孔(102),所述增压泵(2)向气流孔(101)泵送气流,所述真空泵(3)连接吸液孔(102),将吸液孔(102)附近的液体吸收并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端(1)安装在壳体(4)的一端,增压泵(2)和真空泵(3)共同安装在壳体(4)的另一端,所述壳体(4)的中部为手持部(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多重刺激结构的口腔康复治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孔(102)、气流孔(101)分别通过布置在壳体(4)中的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秋敏沈滢陆晓余滨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